家教随笔
上周在父母成长营的线下活动结束之后,有一位家长留在最后才走,在我整理电脑和投影关机的过程中,她走到前面来,礼貌的问候我,并且讲述自己的一些家庭教育困惑,其中有一个细节让我印象深刻,那就是这位妈妈的脾气比较急,说话速度很快,交流过程中我问她“是不是看孩子的时候,发现一点不对就要纠正,然后孩子慢一点就会催着做……”我的话还没说完,她立刻答“是的呀,我就是等不及,看孩子做的不好心里急,就要纠正他,他如果不及时改正,我就会更恼火,就会打骂上去的。”我笑笑,明白她前面所说的困惑原因在哪里了。
她就是等不了三分钟,因此就会困难重重,随着孩子越来越长大,在她眼里孩子身上的毛病也会越来越多,简直焦虑死了。
下面这些文字实际上也是为这位家长或者这一类家长而写,做个参考吧。
每个孩子从出生那一刻起,生物基因就决定了跟别人不一样,每个人都不一样,所以每个人每个时期在做什么,做的怎么样,也是不尽相同的。在教育上我们称之为天然的个体差异,这是需要尊重的,而不是你想好一个标准的模子,去套用,去刻录,不合适的就剪掉,丢弃。那种刻板的教育方式实际上就是用了这个理念,所以令人厌恶。
在自然界,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的风景,都有自己的花,例如现在是桂花飘香,将来很快就会菊花满园,这都属于秋天的花期,若放在春天,桂树和橘树,也都是安安静静的看着春花灿烂,那不是他们的花期,而现在那些春花早已落尽,枯枝嶙峋,桂花和菊花却正享受它们的灿烂时光,成为这段时间的花之主角。
同样的道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开花的时刻,家长不要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思路或者别人家的孩子为自己的孩子规划未来人生,那样只是在孩子身上弥补自己人生的遗憾,让孩子实现自己未实现的梦想,不去考虑孩子适不适合,愿不愿意。
家长更不要心急,也不要老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在一项调查中,孩子最讨厌的几句话中就有这一句“你看隔壁老李家的孩子,多有出息……”父母却丝毫没有给孩子一点的时间,从来没有耐心等待他们的主动发光。
教育界有句俗话说“三分教育七分等待”,如果你连孩子的成长都等待不了,一味的急于求成,没有半点耐心,那怎么能指望孩子有出息呢,孩子的生命成长都是需要时间的,如那些花草树木一样的道理,该浇水的浇水,该施肥的施肥,就耐心等待开花结果吧,你总不能一浇水就等着第二天这树就长个一尺高,这花就开个十朵八朵吧,这道理是相同的,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是需要时间这个维度起作用的。
那么何为“三分教育”呢?
“三分”?为何不是“一分”?“五分”?“七分”?“三分”就是要适量,不要太少,太少就是教育规范性不够,成放纵和放养了;也不可太多,太多了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就成了处处纠正时时修改的紧张样子,彼此也都很焦虑。
三分,足矣!
那么,又怎么做到“三分教育”呢?
第一点就是要做到教育孩子要简明扼要、通俗易懂
如果孩子太小,语言的表达能力不高,更别说理解能力了,所以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在表达上一定要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像犹太人那样为了让幼小的孩子喜欢上读书,用小孩子最喜欢的巧克力为诱惑,认真看完几页,能回答书页上面的问题,就有巧克力吃了(这里要注意的是物质激励必须有一个限度,在其幼小的时候可以更为直接,等到十岁以后可能更多要以精神鼓励和成功的喜悦来激励),这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
当遇到晦涩难懂的问题时,父母可以进行简单的启发式教育,而不是直接告知答案,让孩子动脑通过自己的思维方式解决。对于孩子的错误要从细节上加以指正,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和效果。
切忌喋喋不休,事无巨细的保姆式教育,那就不是三分,而是满满的“十分”了。
第二点是父母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也许,很多人都会怀疑小孩子的表达能力、理解能力,但绝不会质疑他们的模仿天赋,模仿小动物、效仿大人的一言一行好像是每个孩子特有的天赋,这或许也是动物性中的本能,你看一些纪录片里,小狮子小老虎跟着妈妈学捕猎,就是从模仿开始的。
所以,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可以以自己为镜子,在孩子面前严格端正自己的行为,从而让孩子进行效仿,这里举个例子吧,例如要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就需要晚上固定时间阅读,有的父母说一百遍,让孩子感到厌倦,因为父母自己说完道理就在那里刷手机,另一类父母也许什么也不说,只是每天悄悄的坐在书房里捧一本书安静地阅读,孩子在边上做作业也很安静,做完也会主动找一本书来读,这就是示范的作用。
同时还要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反馈,告诉孩子哪里是好的,哪里是不够好的,这样才能让孩子进行自我认识和评价,等到孩子大一些,他就会拥有良好的自我认知,也会给他人做出榜样。
第三点即父母要正确认识孩子的认知能力
这也是我为什么主张进行父母成长营的初衷之一,父母要了解和熟悉孩子在什么时候应该或者可以具备什么能力,不要做违背孩子正常成长规律的事情,做到“在适当的时间做适当的事情”。现实中许多父母不知道孩子在什么年龄做什么事是合适的,而这他们不学习的话是无法知道的,国外有父母成长的训练营,国内一线城市也有,但更广大的地方是缺乏的,幸好现在有了网络,可以进行网上的传递,效果也不错。
认识了“三分教”之后,让我们再来了解一下“七分等”。现实生活中难免会存在这样的家长,会说:孩子还这么小,什么时候才能长大啊;也经常会拿自己家的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但是每个孩子拥有不同的资质禀赋,是没法做比较的。
所以要让家长做到七分等,就是要家长根据孩子本身的天赋秉性,跟随孩子的成长步调,让孩子自己进行自我认识、自我学习、自我提升,让孩子自己去体味人生的喜悦、悲欢离合、坎坷、曲折与磨难,请注意许多父母通过包办一切是剥夺了孩子这种复杂的体验过程,也就等于堵塞了孩子生命成长的必要路径,这里可以用一个比喻,例如去黄山看风景,许多人都是索道直接到顶,这样是快速的省力的,但绝对体验不到在爬山过程中看到的其他的景观以及内心的体验,孩子的教育不应该乘坐索道,而是需要慢慢爬山,从中进行自我感悟和消化,进而达到自我登上顶峰的目的。
“三分教七分等”就是要让父母一方面做到对孩子的教育要适量、适度、适时,就像教孩子数学,告诉他的是方法而不是告诉他最终答案,让他体会解题的过程的艰难和独立得到答案的喜悦,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这就是三分等七分教;另一方面就是要求父母,多给孩子足够的耐心和自我成长时间,相信他有一天一定会生发出生命的积极能量,变得光彩夺目,对他自己来说是最为重要的时刻,而这需要父母克服自己急躁,更为耐心,所有为有所不为,真做到这一点,还是有难度的,尤其是一些原本就急躁的爸爸妈妈,要懂得自我约束和节制,多给孩子时间。
希望这样的建议对你有用,也欢迎留言说说自己的想法,互相分享是一种美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