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留白的艺术,三分教,七分等;成长是渐进的过程,反复打磨,重复历练,而做教育,我们总要静待花开。
01. 用书平静自己浮躁的心灵
很多时候,我们很浮躁,浮躁的不知道该做些什么,或者如何去做,在功利心的驱使下我们逐渐迷失了方向,疲惫突如其来,让人无从是从。很长时间,我不快乐,每天除了备课、上课我仿佛没有了自我,我的生活被忙碌控制,我成了工作的奴隶,而我也越来越烦躁,如果工作带给自己的不是快乐和幸福的感觉,那么,工作着还有什么意义呢?如果工作要用健康和家人的幸福来做交换,那么,工作着还会有乐趣吗?
我喜欢“无事此静坐,有福方读书”,坐在床头,手拿一本自己喜爱的书,读着,笑着、哭着,心灵的浮躁逐渐沉淀,书像一缕阳光,照亮了我心灵每一个角落,拂去我心中的灰尘。读《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我发现教室其实就是一个蜕变和腾飞起点,一间小小的教室里蕴含着这么广博的智慧和力量!读《班级管理慢功夫》,我感悟孩子们每天的成长其实就是自己每天的成长。每一次的读,自己都在收获,都在逐渐理解教育的真谛,教育是慢节奏,慢慢地教,稳稳地走,静静地等,只有保持平和和平静的心态才能走的稳,走的扎实,现在的我,学会了用书平静我浮躁的心灵,用书净化我浮躁的心灵。
02.用爱静观每一朵花绽放
班上总有一些孩子调皮捣蛋学习困难,抱怨是我们的常用语,可是这有用吗?当我们把孩子看做天使,我们就生活在天堂;一旦我们把他们看做魔鬼,他们就会成为真正的魔鬼,而我们就都会在地狱中煎熬。教育的真谛是爱,唯有爱可以改变一个人。
接下的日子里,和这些调皮的孩子们谈心,侃大山,从细微之处关爱他们;自习课上我加班对后进生辅导,从不放弃他们;同时班会课上我用书,用感人的文章,用激励人的故事来与他们分享,让他们爱书,爱学习,爱生活。我不断地规范自己,用乐观来感染他们,用实际的表率来引领他们,用自己的成功来鼓励他们。慢慢地我们融合了,我发现其实这些孩子笑起来非常的可爱,他们的身上有一种潜在的力量,那就是心中有爱。当他们扑过来抱着我说“老师,我爱你!”的时候,我的心被彻底的融化,如果说我先前的付出只是我的工作职责,而现在我觉得这些孩子就是我的爱和希望的寄托。
其实,当我们用爱的眼睛来看这些孩子的时候 ,我们发现他们其实也是可爱的孩子,用发展的眼光看孩子,用欣赏的眼神鼓励孩子,用爱静观每一朵花绽放。
03. 用停静思走过的路
停下来等等那些没有跟上来的孩子。学习上总有一些孩子跑的快,一些孩子跑的慢,所以,我们要适时地停下来等等落后的孩子,让快孩子拉一把慢孩子。
合作小组的学习就是最好方式,组长负责,一对一进行辅导,大家一起进步;停下来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
交流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通过交流我们让知识流动起来,用一个知识点换来十个二十个知识点,在交流中分享成功的秘诀,分享失败的原因,停是为了更好的进,停是为了整装待发;停下来静思走过的路。
一个不会反思的人就走不出重复犯错的怪圈,所以,我们每走一段路都要让自己和孩子们学会自我反思,方法比实战更重要,很多时候,学生只是埋头苦学,但效果却不成正比,原因在于方法不对头。我们要侧重学生学法的指导,这也是考试技巧也是得高分的法宝。
教学最怕一味的奔跑,我们要走走停停想想才最有效。
04.用笔追求心灵的恬静
把写作当成自己的兴趣和习惯,这是张爱敏老师经常鼓励我们的话。如果我们能把写作当做习惯,那么就会在不断地写作中学会积累,就会觉得写作是一种幸福,坚持不懈就不再是对我们毅力的考验,而是我们的一种自觉的习惯了。这样,我们就能在心平气和中积累成功,走向更高的台阶,为自己的成功铺垫更多的基石,而做到这一切需要我们放平心态,转变观念。
把写作变成习惯,必须真心的热爱,真情的投入,以读为乐,以写为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体会到写作和交流中的美丽,才能在不断的沉积中提升自己,即便我们将来的业绩并不理想,但我们同样可以获得幸福,过得有滋有味。
心灵的恬静需要用读来滋养,用笔来表达,把写作当做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才能获得属于自己心灵的那一份恬静。
教育需要慢功夫,慢功夫才能走长远路,管理班级也是这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