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漫画散文摄影
读《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读《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作者: 谷平子 | 来源:发表于2021-11-12 18:22 被阅读0次

    读书是个静心思考和判断的过程。先哲的文章里,读懂不容易,吃透更不容易。

    最近,对先秦春秋战国时代的大家之作,每每读到一两句,都是反复回味和深思,越发感到先哲思想的博大精深。

    《老子》“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这说明信、美、善、辩、知、博是六个相对独立的维度。认识上的真不同于审美上的美,伦理上的善不同于逻辑上的辩,道维度的明不同于学维度的博。

    人在某一维度的突出将会导致其他方面的不足。言下之意就是说:有为与不足紧相伴随,理想的行为方式不是同时向自身堆砌这一切,而是在它们之间保有无为而无不为的柔弱灵动。

    这种不堆砌就是"不盈"。  越是不积的河道越有可能成为万流奔凑的大道。万化皆流,而圣人是"天下溪",唯其不积,万物才源源"自来";唯其不积,才历久而常新;唯其不积,才可以容受更多的源流从他流经而拥有最多的源流。

    能够认识到在不积之中,在辅万物之自然的放养之中"成其私"、"成其大"、"已愈有"、"已愈多",说明老子对耗散的成长方式,以及共生共长、互利互惠的生存耦合之可能,都是深有认识的,这是潜藏的耗散结构分枝的萌芽。 

    诚实的话不一定动听,动听的话不一定诚实。世间的好人不会花言巧语,能言善辩的人不一定是好人。聪明的人不一定博学,见多识广的人不一定真正聪明。人生的修行重在于行,而不在于辩。

    真理没有必要每天去争辩,一天到晚争论不休,也未必就能辩论出来真理。一切真理与正道,只有真正用心去实修,才能真正领悟。 

    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在《论语·学而》中又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由此看来,在人生中应该少说多做,这一点孔子与老子的主张是完全一致的。因此,不管是人生的修行还是一般的社会活动,做任何事情都应该脚踏实地,不能只说动听漂亮的话而没有实际行动。 

    细思之,善良而有能力的人不需要去与别人辩论什么,不会只用言论去证明自己是正确的。即使面对诽谤或人身攻击,他也能用行动来证明自己的无辜和清白。

    忍辱不辩的人往往都是在埋头做事,他必定有一颗与世无争的心。与此相反,那些天天与别人辩论的人并不是真正有能力的人,尽管他们在与别人辩论时处处表现自己的能力,然而真正善良的人不需要用花言巧语去赢得别人赞许,空谈而没有实际行动的行为将一事无成。 

    修口就要先远离高谈阔论,不对他人评头论足;真诚待人,与人为善,遇到磨难时忍辱不辩,才是正人君子之所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puoz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