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需要与成长 存在心理学的探索》读后感

《需要与成长 存在心理学的探索》读后感

作者: 晓燕_1309 | 来源:发表于2024-06-23 08:32 被阅读0次

    初读这本书感觉又回到了读应用心理学的那个时候,看完这段又回到起点重新去看了一遍,真的是一本很不好学的书,不禁感慨人与人的大脑还不是一般的差别,就算是出版了这么多年还是这么“难”读。

  读完了之后,第一个感觉就是马斯洛和孟子的观点好像,都相信:人性本善。你看:透过表层,从心理学和生理学角度来看人类的天性,我们会发现最基本的善良和尊严。当人们表现得不那么善良和正派时,那只是因为他们正在对压力和痛苦做出反应,或者因为安全、爱和自尊等基本人类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第二,怎么样才快乐?书上是这么说的:在匮乏性动机影响下工作,就像戴着有色的眼镜看世界,消除了它的影响,就像换上一副无色的眼镜。因此,如果一个人的基本匮乏性需要得到稳定的满足,他就能更加清晰地看世界,了解各个方面的现实。他也不会再受匮乏性动机驱使而对现实提出要求,或产生害怕或疑虑。因此,此人与自我、他人、世界的互动会变得更容易,也更会爱别人和欣赏别人,总而言之,整个过程变得更加愉悦。

第三,了解是什么让他退缩?是什么在阻碍成长?哪里存在冲突?除了向前成长还能如何?为何对有些人而言向前成长如此艰难痛苦?每个人身上都有两组力量。一组出于恐惧,紧紧依附安全和防御,留恋过去,倾向于后退,害怕脱离与母亲的子宫和乳房的原始联系,害怕冒险,害怕损害已有的东西,害怕独立、自由和分离。另一组推动他向前,帮助他塑造完整、独特的自我,充分发挥所有能力,建立面对外在世界的信心,同时接受最深处、最真实的无意识自我。

第四,怎么快乐?才能有内驱力?人,甚至儿童,都必须为自己选择。别人不能频繁地替他选择,因为这样做会使他衰弱下去,失去自信,扰乱他在经验中察觉自己的内在快乐、自己的冲动、判断和感觉及区分自己和他人的内化标准的能力。

第五,对儿童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怎么才能促进他们的成长?对儿童而言,安全是最基本、最具优势性的需要,远比独立和自我实现重要得多。如果成人强迫儿童在失去一个(较低级但较强烈)重要需要和另一个(较高级但较微弱)重要需要之间做出选择,他一定会选择安全,哪怕以放弃自我和成长为代价。我们应当只是提建议而极少强迫。我们必须充分准备,不仅要召唤他向前,还要尊重他后退舔舐伤口、恢复体力、在安全有利的位置审视情况,甚至在他后退到先前“低级”快乐主导的位置时也要表示尊重,如此,他才能重拾成长的勇气。

第六,为什么有些人吵架的时候把八辈子的架都吵了一遍。在相对比较健康的人身上,愤怒是回应性的(对目前情境的反应),而不是产生于过去的性格的累积。更确切地说,它是对当下真实事物的有效反应,例如,对不公平、遭受剥削或攻击的有效反应,而不是很久以前别人犯的错而现在错误地、无效地把报复宣泄到清白的旁观者身上。健康的攻击行为采取个人力量和自我肯定的形式。不健康的人、不幸的人或被剥削者的攻击行为更易于呈现出恶意、施虐、盲目的破坏、控制和残酷的味道。

第七,为什么有两个以上的孩子的家庭,孩子之间的关系不那么融洽呢?手足之争起因于孩子想独占父母的爱。缺乏爱的行为可能起因于孩子式的对爱的看法。

第八,一名教师、一种文化不能创造一个人。不能把爱的能力、求知欲、哲理性思维或推理、象征化、创造性等灌输到一个人的体内,而是允许、促进、激励、帮助尚处于雏形的存在变成真实实际的存在。

总之,这是一本需要多读几遍的书,一本越看有味道,需要细细的去品味的书,可以让很多人豁朗开朗的书。

相关文章

  • 11月1日随笔

    今天开始一本新书《需要与成长-存在心理学探索》马斯洛。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与自我实现理论我都比较喜欢。但是他的书也...

  • 马斯洛《需要与成长》——存在心理学探索概要

    马斯洛的信念:人本性非恶 当人们表现的不那么善良和正派,那只是因为他们正在对压力和痛苦作出反应,或者因为安全爱和自...

  • 11月13日随笔

    《需要与成长》的第十三篇读书笔记,第二章心理学能从存在主义者那里学到什么?海德格尔说向死而生,存在是以不存在为存在...

  • 11月11日随笔

    继续这本《需要与成长》,今天终于可以开始第一章导言健康心理学探索了。这是这本书的第十一篇读书笔记。我有时想这样写是...

  • 11月12日随笔

    继续《需要与成长》,第一章导言健康心理学探索。第十二篇读书笔记。思考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对于我们眼中的世界,你可以...

  • 11月9日随笔

    继续这本《需要与成长》前言部分,第九篇读书笔记。存在自身的价值。价值来自于存在,如果连存在都不存在,那么价值也就无...

  • 存在主义心理学探索

    每个人的内在本性部分为个人所独有,部分为人类普遍所共有。 人内在本性的基本需要,要么是中性的,要么是好的。破坏,虐...

  • 神婆原创:父母要学会示弱

    弗洛伊德说:“成长的主要动力,来自和父母的分离。”父母疼爱自己的孩子是天性,要与孩子剥离开来,不是易事,需...

  •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人际关系的本质感悟

    001 人是社会性动物,存在于关系之中,所以个体的成长不仅需要内在的成长,也要与他人链接,从关系中获得滋养。 00...

  • 与儿陪伴,重建自我:《当我遇见一个人》

    《当我遇见一个人》(母婴关系决定孩子的一切关系)读后感。 作者李雪心理学者,从事心理学研究多年,她以自己的成长问题...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需要与成长 存在心理学的探索》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pvlc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