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中国文化课》第二单元史迹•悠悠文脉027精神格局

读书《中国文化课》第二单元史迹•悠悠文脉027精神格局

作者: 放下皆得 | 来源:发表于2024-07-03 16:36 被阅读0次

精神格局

唐代拥有充分的精神价值,但奇怪的是它没有主体信仰,在精神上非常开放。

儒家学者孔颖达集中了儒学的礼法规范,又借鉴了道家和佛家的学理方式,而刘知几这样的自由派学者又提出了以古遗精的变议论,反对盲从古代经典。

唐太宗李世民本来并不怎么信仰佛教,他自称是老子后裔,都姓李,曾下令道先佛后,后来因为要欢迎玄奘从印度取经回来,并向玄奘请教,信仰发生了变化。还亲自为玄奘翻译的《瑜伽师地论》写了序言。那就是大家知道的《大唐三藏圣教序》。

唐代还收容了不少已经被毁灭的外国宗教。

不管是摩尼教还是拜火教,在原来的流传地都遭受了不幸,在唐代大受欢迎。摩尼教的创始人摩尼被处以死刑死得非常惨,但在唐朝却建造了摩尼教的教场。拜火教也叫琐罗亚斯德教,19世纪的德国哲学家尼采写过一本书,叫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这查拉图斯特拉就是琐罗亚斯德的另一种译法,这个教曾经迫害过摩尼教,后来被伊斯兰教消灭了,但在唐朝死而复生,仅仅在长安的朱雀大街上就有拜火教的四座教堂,而且建得都非常好。

在伊朗南部的波斯波利斯,古代波斯王宫,拜火教的发源地就在附近,而这里夕阳下一派败落凄楚的景象,这是拜火教的起点,而终点却在中国。

唐代还有对于景教的接纳。

景教在传入中国之前是基督教的聂斯托利派教会,这个教会的领袖,在欧洲被教廷判为异教徒而革职流放。635年,这个教派的一位主教阿罗本,来到长安传教,对于这个在欧洲故乡早已被摧毁了200年的教派,长安深表欢迎。唐太宗派出丞相黄玄龄率领仪仗队到长安西部迎接,还亲自听了阿罗本的讲道。于是在长安的义宁坊就建起了一个景教教堂。

唐太宗还为这个流亡教派发了诏书,这诏书中有16个字,表达了唐太宗非常健康的宗教思想,那就是“道无常名,圣无常体,随方设教,密济群生”。这个大体意识就是大道没有固定的名称,圣人没有固定的体型,那就在各处多设一些教派吧,让他们周密地帮助百姓。

天下的教义教派各不统一,都应该给他们提供方便,让他们各行其是,目的就是密济群生

唐太宗这种照顾国内外各种教派的思想,也可称之为共生宗教学、互补宗教学、多元宗教学。在其他国家的历史上也有开明君主提出过,例如,印度的第三代皇帝阿克巴提出过联合宗教的主张,还召开过联合宗教会议,但没有成功,因为实力最大的宗教不同意。阿克巴的问题在于,他想把所有的宗教联合成一个宗教,变成了强扭的瓜,当然做不成,唐太宗只想让各种宗教相邻而居,自由发展,互相关心。那就成功了。

阿克巴皇帝的孙子倒是不错,建造了那座世界闻名的泰姬陵,名叫沙贾汉。

唐太宗在宗教上的成功造成了中国一直没有产生过一教独大的现象,随之也没有产生过宗教极端主义。

唐代既然是中国文化的最高一级台阶,那么,他似乎应该天天都在弘扬着国学,而唐代居然没有这么做,好像也没有人知道什么叫国学,不仅不知道什么叫国学,而且唐代也不在乎文化意义上的精神主体和国家哲学。他的国家哲学就是道无常名,圣无常体,随方设教,密济群生。

做一个散文化的比喻:

春天时节来到一个生机勃勃的山谷,问山谷主人:你喜欢哪一种花?主人说:我喜欢每一种花。再问:难道不能精选出一种吗?主人说:选了一种,就没有了春天。这就是唐太宗的精神价值,当然也是唐代的精神价值。

相关文章

  • 《中国文化课》何奕读书分享

    何奕读书分享2020.3.29 《中国文化课》 今天读完第二单元,很开心每天10分钟,快读完一半,虽然这种方式比较...

  • 文脉悠悠

    关于文学,心里要有数,传承是大于创新的。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因为每一个时代都会诞生被后世追寻铭记的作品和人物,之所...

  • 20200606君子未死,人格未溃

    今天开始,进入《中国文化课》第三单元,“大道·儒家佛家道家”。 这一单元,使中国文化有了高尚灵魂,并与天地接通。大...

  • 《中国文脉》读书感悟

    这本书,我已经读过一遍了,时间久了,再次翻阅,感觉很陌生。(中国文脉,是指中国文学几千年发展中最高等级的生...

  • 听读《中国文化课》第二单元

    【励志语分享】不要担心起点低,那只是我们出发的原点。只要肯一步一步向上攀登,哪怕步子再小,也依然会一点一点上升。人...

  • 《中国文化课》第一单元读书笔记

    第一单元读书笔记 01 非常有幸读了余秋雨老师的《中国文化课》。这是第一次以通俗的方式全面科普传统文化,搭建一条精...

  • 假期余额为零也能旅行,这本可以带你打卡5年的日历,了解下

    《古迹寻踪日历》源于《中国文化史迹》 《中国文化史迹》是日本古建筑学家及专门研究中国佛教的学者常盘大定和他的朋友日...

  • 【作品推荐||余秋雨《寻觅中华》】

    《寻觅中华》是与《中国文脉》大抵相同的一本书,所不同者是《中国文脉》多了前言和后文两章而已。 《中国文脉》我在大一...

  • 《中国文脉》读后感|所谓文脉

    “文脉既隐,小丘称峰;健翅已远,残羽称鹏。” 当年余秋雨教授便是因为中国文脉几乎隐没而开始执笔抒写这部《中国文脉》...

  • 《中国文脉》读书笔记

    对于文史一类的书籍,一直以来给我的感觉都是枯燥的。可是,看了余秋雨先生的《中国文脉》一书,却让我找回了一种久违了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中国文化课》第二单元史迹•悠悠文脉027精神格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svlc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