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常爸和陈校长留给我的思考

常爸和陈校长留给我的思考

作者: 迟迟麻麻 | 来源:发表于2017-12-19 00:41 被阅读0次

      2017年即将结束,2018又将迎来新的开始。我给自己建立了一个2018的个人OKR(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把自己的搞定后觉得兔姐也该建立起一个属于她的OKR。我应该很需要明确当前对于即将上小学的兔姐哪些是属于她的关键目标?

      恰好沛妈给我推荐了一个含金量极高的直播——史家小学陈校长和常爸关于“幼小衔接怎么做,小学数学怎么学”。在这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内我就陈校长的一些独特见解做了一个梳理总结,感觉肩上的担子不轻,但是心理的担子好像又轻了一些。听上去很矛盾,但这确是实情。

      “生活中的数学”,这是陈校长主张的幼小衔接过程中对于数学积累的一个良方秘药。很多家长对于数学认知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衔接中教会20以内,50以内,甚至100以内的算数运算就完成衔接目标了。基于我自己的思考,“数学”应该是解决方法的基本模型,我们关注数学不该是某个知识点,而是让我们有规则感、找关键,然后高阶目标就是触类旁通……我们可以通过日常让宝贝去感受数学,比如:1)分类,我们衣物需要把春夏秋冬的分开,不同的季节搭配不同的衣服;2)流程的合理设计,就像我们每天需要做一些流程性的事项,早上起来先穿衣、再上厕所、接着刷牙洗脸,最后早餐。但是我们不会先起床就吃东西,再来穿衣服,因为这样不合理,同时也会耗时。说到这儿我突然想到我们小学有篇课文《统筹方法》不就是数学应用的很好体验吗?3)数的概念,我们对于数有抽象和具象之分,我们生活中时时刻刻需要数的概念,记个时间需要数;惹妈妈生气被打手板心要数个数;就连做游戏都需要把数引入;4)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买东西结账用的就是某种数学方法。5)规则感,和小朋友玩过家家不就要制定一定的规则。以上这些不就是我们生活中的数学吗?简而言之:生活中的数学就是孩子触手可及的,目光所能达到的,她主动表达的,和小伙伴们玩耍过程中所表现出来动机、规则、行为调整、合作等等......

      有关“奥数”的看法,陈校长坚决反对“全民奥数”、“功利化奥数”。无论我们对奥数报以什么态度,可我们还是避不开奥数这个话题。我看我们关注一点就可以了,你的娃娃是不是适合奥数?陈校长根据自己多年经验给了一些参考:1)兴趣,喜欢再说后面的;2)逻辑思维强的宝宝;3)善于思考,表达清晰的宝宝;4)在学的过程中获得开心的,而不是感到痛苦的;5)学习后一定得有消化时间的;6)3年级以后再谈奥数。

      “中产阶层的焦虑”,中产阶层是当今社会压力峰值聚集最多的人群。她们对于孩子教育普遍有较高的愿景;有长远的眼光;更愿意把准备做在前面。因而中产层的孩子学得多,提早学,补习班day by day。鉴于此陈校长建议大家更多的要尊重规律,在适当的时机作为推力助孩子一下,以此促进孩子思维发展。陈校长有句话让我久久无法平静“打破规律,日后一定有惩罚”,我感叹到我们真的需要时时反省自己,这种恶果也许是孩子和我们都不能承受之重。

      关于“补习班”也不能说越多越好或者越少越好,补习班需要父母的经济支持;需要孩子有“余力”去参加;确实有困难并且自己无法解决;关键要有针对性的量力而行。

      把自己的孩子当独立个体而非你的附属物,“读懂孩子”,我们家长应该读懂孩子的可能性而非强迫性。公正的认识自己的孩子,你好她真的就好?你不好她就也像你一样不好?试试放下爸爸妈妈的身份,做孩子的学生。听她说,做弱势的一方,直面她的内心。

      游戏中的收获。先前有一本叫《游戏改变世界》我第一次没能坚持看下去,在听了陈校长的直播后我再次翻开目录原来这是一本很值得实践的好书。我们可以和孩子们一起在游戏中找到空间感、立体感、规则感和处理矛盾的最优办法。

      鼓励,我听到这个词内心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小唾弃,主要看不来有些父母的盲目鼓励。后面自己的孩子无法认清自己,从而酿制了一出出悲剧。可陈校长却给了我不一样的欣喜。原来鼓励还是需要一定前提的,我们需要做理性分析,认清差异化,如实对待孩子的成长历程。就像她自己举了一个例子。她女儿从三年级开始学习奥数,直到上大学始终没获得过一等奖,最喜成绩就是二等奖。甚至有一次她的孩子因为二等奖独自生闷气,陈校长的做法首先恭喜女儿获奖,接着再理性和她分析她得二等奖的原因,她奥数一周一次(实际上很多牛娃一周三次奥数课)付出远远不及别人,而且从未参加过小班辅导(上过学的都应该知道大班和小班教学的差异之处,何况还有很多是1V1的单独指导。经过开解她女儿释然了,俗话说:人贵在自知,果然很有道理。

      最后一个就是我们都关注的焦点,我们的孩子会成为优生吗,不会是差生吧……大家不妨来对对号。1、阅读的习惯;2、抽象思维的形成集中在6-12Y,我们要用好助力;3、孩子学习过程中需要处理好一点优势更优,弱势不弱,那些偏科严重的同学估计抽搐了吧?4、孩子学习遇到困难一定要深入查找问题的根本原因;5、发现问题不要一味指责,给孩子定位贴标签;6、传递自信给孩子,给孩子向阳的心理状态;7、让孩子知道成长就是克服困难的过程;8、三年级的分水岭,孩子们在三年级时家长不要忽视我们的投入精力,充分担好助力的作用。

      最后的忠告:中考主要还是检测知识的全面性而非通过难度系数分割优与差。

常爸和陈校长留给我的思考 常爸和陈校长留给我的思考 常爸和陈校长留给我的思考

     

     

     

相关文章

  • 常爸和陈校长留给我的思考

    2017年即将结束,2018又将迎来新的开始。我给自己建立了一个2018的个人OKR(Objectives ...

  • 【都市】陪读时代(4)到底去哪个学校?

    陪读?陈爸陈妈带着老校长真切的建议回到了家,怀着满满的心事,各自忙了起来。陪读这个问题,他们不是没想过,只...

  • 如果半夜接到电话,通知你去领孩子......

    (一) 周五晚上01:19分,陈校长给我打电话:“XX...

  • 北师大之行——随笔8

    如何上好一堂课 今天,史家教育集团陈燕校长给我们分享了如何上好一节课,让课堂教学具有“高品质”。 陈校长...

  • 校长给我

    听说校长找我谈话,我不敢怠慢,忐忑地坐到了她背后的凳子上。校长“啪啪啪”地敲着键盘,就像敲着我的心。哪个毛...

  • 孩子给我打几分

    今天武校长留的作业,让孩子给父母打分,回到家问了孩子们这个问题。“满分是100分的话,你们给我和爸爸打分?...

  • 常诗校长

    深夜,忽然跳出一条消息:“同学们,常诗校长今天去世了”。 想回一条,竟然不知说什么好,节哀?悼念?都不很妥当。 常...

  • 【N4】No.7做有爱的老师——《N师云访谈4-唐晓勇:如何为学

    一、和唐晓勇校长对话的思考 1.看得见的爱 这节课给我印象最深的图片就是唐校长站在学校门口,等着和孩子击掌的那一瞬...

  • 做客南关小学线上分享

    2022年11月18日 星期五 晴 亲子日记第1353篇 上周的时候,费县南关小学的陈校长,微信留...

  • 2018-01-20

    今天学校召开亲子共成长专家报会,武校长给我们留的几个作业,让孩子给我们打分,回家儿子给我打了100分,我问他为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常爸和陈校长留给我的思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pwvw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