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改革宗(赵中辉)
(关于改革宗的一些名词解释)
认识改革宗(赵中辉)Reformed 改革宗
指有加尔文主义神学的复原派,多半具长老宗的教会行政。
Reformed Churches 改正教会
又称改革宗教会。此复原教系于十六世纪中组织,与信义会有别,乃采用慈运理及加尔文所提议之神学与组织,其教会遍于法、德、瑞士、荷兰,后扩展到英、美及其他各国。
Reformed Faith 改革主义信仰
在神学用语中,『改革主义』相等于『加尔文主义』,它的圣经解说就是那个有系统地发表在加尔文神学中的圣经解说。
Reformed Presbvterian Church 改革宗长老会
一声称与苏格兰盟约派有密切关联的教会团体,为纯正福音,简单崇拜仪式与民事,为宗教自由而奋斗。此名词表徵在教会行政方面是长老制,在教义方面是服从苏格兰第二次宗教改革的成就(1638—1649)。一六九年後,苏格兰改革宗长老会,包括那些从属卡美隆(Richard Cameron)与任维克(James Renwick)的余剩团体。他们在一七六年以前没有牧师照管,直到一七四三年只有麦美伦(John MacMillan)来帮助他们。在一七四三年有第二位牧师协助他们成立一个区会,并于一八一一年教会人数增加至可以成立总会。牧师则于司特令与裴兹雷两处受神学院训练。于一八六三年因国会选举问题而告分裂,于一八七六年大多数赞成将此问题公开的人加入了苏格兰自由教会。只有五个小教会仍然坚守从前盟约派的立场。
爱尔兰教会的起源,与十七世纪初苏格兰的移民有关。其中大多数赞成长老制的教会行政,并签署了一六四四年的严肃条约。一六九年革命安顿后,有一小部分人服从盟约者原则,而成立了爱尔兰改革宗长老会。一六九六年孔大卫牧师死后即无正规牧师,只靠由苏格兰偶尔来的牧师帮助,後来在一七五七年封立了马维廉(William Martin)为牧师。一七六三年成立了区会,一八年以后教会迅速增长,一八一一年成立了总会。多年来他们的牧师在苏格兰受造就,到一八五四年才成立神学院,直到今日仍有四位教授维持这间神学院。
苏爱两教会于一八七一年派遣宣教师至叙利亚传道。差不多有一百年在中东的宣教,自一九六三年起在埃提阿伯有工作。北美改革宗长老会是在十八世纪中由苏爱两教会的移民成立的。经过分裂后至今仍有七十个教会,维持一间神学院于毕兹堡,一间大学于BeaverFalls(宾州,毕兹堡北方四十里),从前曾于中国南部广东省及北满齐齐哈尔有宣教工作,迄今仍在居比路及日本从事宣教活动。
此教会仍继续接受苏格兰盟约派的义务,在崇拜时只唱诗篇,没有音乐伴奏,会众不参与政治活动,不加入任何秘密结社。信仰标准为韦敏斯德公认信条及大、小要理问答书。全体会众有两万人。
认识改革宗(赵中辉)Reformed Theology 改革宗神学
起源
改革宗神学是在十六世纪抗罗宗运动中发起来的,与路德宗有别。最初为了圣餐问题,慈运理与路德之间有了意见上的分歧,于一五二九年马尔堡的克洛奎公然分裂。路德所谓之圣餐同质说是根据他的激进的、革新的见解(Communicatio Idiomatum , 在基督的神人二性之间本质上的互通),并在基督的人性遍在上有所表现。其他尚有不同之处,不过共通之点较多,而分歧之处较少;即路德宗在律法与福音之间缺乏连续性,让政府方面对教会有更多的支配权,较改革宗在救赎论上更狭窄,然而在许多事上两者都互相同意。路德宗与改革宗均一致与罗马教主张大公会议在三位一体与基督论上所决定的教义。在宗教改革的核心信念(因信称义,反对圣餐变质,圣礼的数目上,圣经的权威)两者均表同意。然而在神学与教会的联合上则未能达成协议。
主要的特性
以神为中心的教义,乃是充满改革宗神学的主题,这是在圣经中神自我启示要求下所发展出来的教义,其重点乃在于三位一体,尤其特别强调耶稣基督为中保。改革宗神学与路德派相异,路德本人为罪得赦免而挣扎,给后人所遗留下来的,集中在因信称义的拯救论上。改革宗企图在神至高主权上,将整个的圣经救赎揭发出来。这明显是圣经中的真理。以下数端表明了神的教义之优越性。
1.人类的自我知识只能从认识神上得来。对加尔文来说,我们人之所以能够承认我们是谁,只有当我们与至高尊严与超越圣洁的真活神相遇时,我们才能真认识自己,神在祂 的话语中借着圣灵向我们启示祂自己。因此,我们也承认自己的罪与污秽,完全的败坏弥漫了我们整个的人性。这是奥古斯丁主义,说明了高尚的人观,因为我们是位道德的受造者,要向神负责任,只有在神的亮光中为人所知。我们根深蒂固的与神疏远,只有为神的伟大所照明。我们真正的归属,乃是在于我们里头有神的形像。
2.救恩完全是神的工作。由于罪的普遍影响,我们乃在神的定罪之下,我们不能改变自己的地位与情况。因此,改革宗神学坚持地主张神在人得救的事上有绝对的主权作为。救恩的来源乃在于神的永旨,在万世以先在基督里拣选了自己的百姓(弗一4),这个拣选与人的任何本性无关。同时,在神主权的弃绝上虽然有些暗昧不明,但也坚持地被承认。因此,基督道成肉身与赎罪的目的,乃是要救祂的百姓脱离罪。祂的死并不是为了要救赎世上每一个人的罪,若是那样的话,不是祂失败了,就是走向普救主义,但这些都被拒绝为不合圣经;如果是这样的话,基督的十字架目前也不能救所有的人,根本上是一无所成,结果把基督的赎罪大功悬在半空中,凭人对基督的信心支取(能信基督即得救,不信即不能得救,主权在乎人的信心支取)。乃是说,基督的死是为它所有百姓的罪做成了有效的赎罪。同样地,圣灵吸引我们归向基督,绝无失败。因为我们已经死在罪中(弗二1),一无所能,因为我们不愿投靠基督,信心完全是出于神所赐的。圣灵不但把我们领到基督面前,而且也保守我们在基督里。成圣与保守的整个过程要求我们在信心上的努力,但是那个努力的本身是出于圣灵的恩赐。如此,改革宗神学在多特总会上极力的坚持蒙神拣选的人,不会至终从恩典中堕落而灭亡。
3.整个个人与集体生活要降服于神。改革神学始终一贯所追慕的,是按照神在圣经中所要求的来约束我们生活的全部。从始至终,改革宗神学即如此努力于社会的与教会的生活。改革宗神学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兴起,与教育、文学、与科学的发展有连带的关系。除此之外,也与法国、荷兰、英国、苏格兰以及美洲殖民地之革命有关联。同时,在基督徒生活中比路德宗更加强成圣与律法不断的任务。结果,改革宗神学总是对福音的集体方面特别强调,而又继续地受个人主义的影响。虽然如此,改革宗的此项主张比抗罗宗内任何其他宗派更为有效。在改革宗神学内,盟约神学发挥极大的影响,因为恩典之约与个人的得救有关,在堕落之前,神与亚当所立的工作之约的涵义’从十六世纪以来,就实用在神国度市民的与政治的责任上,这是根据于受创造之律所约束的永久与普通的基础。
多元的形式
改革宗神学并非,而且从来也不是单独的。它具有创造性的活力,足能包括一切的异点。例如,在多特总会之前,关于基督教救赎有歧见。加尔文的态度在这件事上虽然不是反对的,但多少有些双关,又有倾向普遍救赎的可能。他的后继人伯撒反对一般的提案(即基督之死足够救所有的人,但只为选民是有效的),他是根据这是削弱了圣经对限定或确定救赎的着重点。事实上,多特总会所同意的,是在有力的英国代表所提议,即是那普遍倾向与大多数所提议的特殊关切之间所形成的妥协。
盟约神学的发展也表显了分歧的意见。从慈运理开始的那些神学家,虽然在十七世纪很占优势,但不都是盟约神学的赞助者,以此盟约的观念来建立他们的神学。在十六世纪以前情形亦复如此。论到恩典之约的性质分歧之点仍在。大多数早期盟约神学家只主张一个约,那就是恩典之约。后来,堕落之前的工作之约的概念渗进来。自一六四八年第三个约的见解,提前临时的约款被提议出来。每一建议都有其附从者。此外,论到虔诚的问题,也是意见各殊。在英国与新英格兰州的清教主义神学的实用,成圣与牧会继续地走向以人为中心的路径。在荷兰与苏格兰有同样的事情发生,这表现了与早期改革宗神学与传统的对立。此多元形式并未延伸至阿民念主义,阿民念主义被多特总会所禁止,认为有害于救恩及以神为中心的信仰。
加尔文与加尔文主义
改革宗神学往往被称为『加尔文主义』,这是由于加尔文本人所给予的至高影响。虽然如此,但这并非是一理想的称谓。第一,由于以上所说多元的形态,加尔文未能亦未曾将他的见解强加诸于人,各种改革宗中心的主体均见出此点。例如,他的神学并非以后来改革宗神学方式之盟约观念所形成的,然而在他死后,盟约神学才逐渐发挥其影响力。第二,到底加尔文的特殊神学,即以圣经解经学为基础的特殊神学,是否为后来多人所把握,颇值怀疑。加尔文更为流畅的圣经讲述已失去其光彩。结果,许多学者在加尔文主义之间采取二分法方式。纵然如此,加尔文主义对十八世纪由爱德华滋约拿单所领导的新兴的改革宗神学仍然是一主要贡献。
认识改革宗(赵中辉)后来的发展
十九世纪在美洲有改革宗神学的复兴,即为赫治查理与华腓德所领导的普林斯敦神学。在荷兰有凯波尔与巴文克发挥很大的影响。凯氏将他的神学带入政治生活中,成立了一间大学、一份日报与一个政党,后来又作了首相。由于巴特强烈地攻击新神学派,他是有负于十六、十七世纪的改革宗神学,这在他所著之《教会的要道》一书中几乎篇篇可见,似乎他是欢迎以基督为中心的神学,并生动地摒斥以人为中心的神学。美中不足地,他并未彻底根除存在主义在改革宗神学与新康德主义之间表示停战状态。
及至廿世纪已见出将改革宗思想适用于哲学,如杜威德。此外,改革宗神学对于未来表示自我批判与更新的能力。华腓德辩论说,基督教的前途与改革宗信仰的命运有不可分之关系。改革宗神学所关切的,乃是始终一贯的以神为中心的教义,它的包罗万象的世界观,以及它的以基督为中心,这一切都示范了它活跃的福音神学的开拓,它的『以信了解』的追求,以及它在基督里走向创造与救赎的完成。当然,每当祈祷时,教会即在从事改革宗神学的研究,虽然在其他场合否认改革宗神学与实用。
Reformed Tradition.The 改革宗传统
使用『改革宗』(Reformed)一词,乃是为了使加尔文派传统与路德派和重洗派的传统有所区别。改革宗传统根源于苏黎克第一位改教家慈运理,以及日内瓦的加尔文,其中加尔文更是在其圣经注释、小册丛书,特别是在《基督教要义》一书中,发展出一项新教神学。虽然从宗教改革时期一直到如今,都有许多人和团体随从加尔文的教训,但他们却并不是完全循着相同的思考或发展路线前进。因此在改革宗传统中的加尔文主义者,虽然在许多方面基本上都彼此认同且相似,但因著历史甚至地理上的环境,他们之间确实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就形成了此传统中的许多路线或派系。
宗教改革与改革宗传统
改革宗传统中发展出的第一条路线,为西北欧、瑞士、法国、荷兰、德国所共享,并且也影响到匈牙利东方以及意大利南方的瓦勒度教会。改革宗教会在基督徒地区非常主动的提出早期的信仰告白与要理问答,许多教会都视其为教义准则。一五三七年加尔文起草了第一份改革宗要理问答,并于一五四一年重新修订。这项工作被译成许多不同的语言,并产生莫大的影响力。而更为重要的,则是一五六三年完成的海德堡信仰告白,它至今仍是大多数欧洲改革宗教会内标准的信仰告白文件。其他如瑞士信条(1536,1566年),加利亚信经(1559年),以及比利时信条 (1561年),也都清楚说明了加尔文派的教义立场。
越过不列颠群岛的水道,加尔文主义乃是宗教改革时期英国最具影响力的思想。虽然英格兰教会被女皇伊利莎白强迫保有类似罗马天主教的礼拜仪式与管理方式,但加尔文主义仍然如呈现在 三十九信条(1553年)中一样,是基要的神学(此三十九信条的前身就是克蓝麦大主教早年于一五五三年撰写的四十二信条,经重写后成此现状)。步入十七世纪,加尔文的《基督教要义》也为说英语的神学生提供了基础神学的指导。当时由独立教派、长老会,以及更为一致的加尔文派人士所形成的清教徒,企求根除国立教会中一切有关罗马天主教的事务。同时,一群为数可观,受到重洗派影响的抗罗宗人士,虽然接受为成人施洗是执行圣礼的唯一适当方式,但他们仍接受改革宗大部分的教义。因着他们相信预定的教义,因此他们被称为『特别』浸礼派,与『自由意志』浸礼派正好相反,因此派不接受预定的教义。而这些不从国教的团体也就负起了起草韦敏斯德信仰告白、要理问答、教会行政方式,以及崇拜规程的责任,直到如今,这些都仍然是一切说英语的长老教会的标准。苏格兰长老会、苏格兰教会原初是使用司卡斯信条(Scots Confession,1560年)以 及要理问答,后于一六四七年采用韦敏斯德信仰基准;在英国国会受到独立派压倒性占据之后,他们就拒绝接受英国国教的信仰准则。
十七与十八世纪
在全世界欧洲殖民地与美洲大陆的英国殖民地上的改革宗与长老会,都是于十七世纪末期移居至麻色诸塞州、纽约、南非、澳洲、纽西兰及他处移民者所建立的。虽然起初母会并未给什么大帮助,可是他们却仍然建立了他们自己的教会,依然遵循着母会的信仰、崇拜规程与教会行政的传统。大多数的长老会都接受韦敏斯德信仰基准,可是那些欧洲的改革宗教会却仍然只会接受他们原来的信仰告白与要理问答。
改革宗传统的历史向来都是令人争议的。有时发生了难题,就令那些持守改革宗立场的人为他们的基本信仰作重新检讨与辩护。其中最佳的例证与最具影响力的人,就是从荷兰神学家阿民念而来的,他反对加尔文有关恩典的教义。一六一O年他的信徒发表了一项抗议文,反抗那些与他们意见不合的人,结果于一六一八年在荷兰的多特召开了大会,与会人士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神学家,于是就定阿民念派为异端,并声称:(1)人类全然堕落;(2)神无条件拣选;(3)基督的赎罪仅限于蒙拣选者;(4)神恩之不可抵抗;与(5)信徒蒙保守直到永远。于此,阿民念派人士被逐出改革宗教会,成立了自己的教会,并且声势浩大,成为卫斯理及其他非改革宗或抗改革宗教会集团的根基。多特总会的信经是三项联合信条中之一,为大多数改革宗教会的信仰基准,其他两信条就是比利时信条与海德堡要理问答。
在英国与苏格兰之间发生了与以上不同的冲突。在清教徒打算完全改革英国国教时,遭到了女皇伊莉莎白及其二位继承人雅各一世、查理一世的反对。但由于他们在国会中的影响,因此能与皇室对抗,终于导致战争。而战争的真正起点是在苏格兰,因查理一世想强制将主教制施行在长老会身上,所以爆发了对抗。
当时查理想用武力镇压反抗,但遭到国会中的清教徒指控,于一六四九年被国会处死,其后九年就由克伦威尔执政。克氏死后不久,查理二世登基,遵循其父查理一世的政策继续治理英格兰与苏格兰。此时清教徒虽然在英国受到压制,但苏格兰人却起身以武力反抗查理二世,从此展开了游击战。所谓盟约者(The Convenanters),乃因共同立约要为『耶稣基督的王权』而战之谓,他们一直坚持奋战下去,即使英王雅各(本人为天主教徒)接替其兄查理二世即位,也未能停止他们的对抗,直到一六八八年雅各被迫退位,奥伦治王子威廉继承王位后才停止了对抗。
改革宗传统虽然有其坎坷争议之处,但它在世界中仍具有正面积极的影响。十八世纪时的改革宗传统,在福音派复兴中就占有中心地位。如一七OO年在苏格兰的大运动,是由于波士顿汤玛斯以及清教徒之著述而产生。在英格兰则是藉着乔治怀特腓的影响而导致大复兴。在美洲殖民地则有爱德华滋约拿单参与的大复兴运动,这与怀特腓在英格兰发起的运动有关。由此看来,加尔文神学乃是最根本的影响力。
近代的改革宗传统
福音派的传道与能力的复兴并未仅止於此,藉着海尔敦(Robert Haldane)前往瑞士讲道,而将苏格兰的影响带到欧洲大陆。此外,海尔敦也影响了马兰与欧宾,透过二人又将复兴带到了欧洲其他地区。在荷兰,改革宗的影响特别强大,受影响的人包括巴文克与凯波尔,后者即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的创办人,同时也是将教会带离国家教会,成立改革宗教会的领导者,并于一九O一年成为反革命党的领袖,经选举后任荷兰首相,由于他努力的结果,加尔文主义不但在教会界得到复兴,就是人民生活各层面,以及荷兰以外的地区也都深受其影响。
在不列颠群岛中,改革宗传统也带出了类似的成果。其中最重要的教会事件,就是有绝大部分的人脱离了苏格兰教会,成立苏格兰自由教会。虽然直接的原因,是为了反对赞助者强迫牧者对会友的权力,但根本的原因,却是因为苏格兰教会已大规模的放弃了他们改革宗的立场,而那些渴望持守这些立场的人,就坚持主张他们有自由选择自己的牧者。当这要求被否决时,他们就退出,成立了自己的宗派。但是改革宗信仰的影响,不仅只在教会的范围内有所行动。当时产业革命剥削了工人阶级,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因此改革宗起而与之对抗,经由英格兰的库柏(Cooper)、苏格兰的钱模上牧师大力奔走之下,国会因而立法保护工厂的工人、矿工,以及身体残障人士。这些领袖中的多数都是极力赞助加尔文信仰的人,于本世纪末,许多持这样看法的人进入了国会,并为工人们改善生活情况的其他立法负责。
以改革宗观点参与社会与政治的惯例,被带入了美洲。改革宗长老会中的大多数人都参与了奴隶废止运动,尤其近几年来对于民权运动更是非常热心。但可惜的是,改革宗人士却在南非卷入了种族隔离的政策,不过这种情形正在改变中,因为在南非国内与国外的改革宗人士,透过改革宗联合总会(Re—formed Ecumenical Synod)这机构,对南非教会施加压力,改变他们对政府的态度。
改革宗传统向来极赞助教会信徒的教育。而加尔文本人对于教会青年必须受要理问答的训练极为坚持,以及建立了日内瓦大学,因此感动了苏格兰的诺克斯约翰,所以在他所著的《第一训诲书》(First Book Of Discipline)中,提出了有关教育的条文。在荷兰有雷敦大学的建立,在法国则设立了各不同的神学院。同样,此教育的传统在美洲也负责建立了如哈佛与耶鲁等大学。近来,在密西根州大湍城的加尔文大学、加拿大韩尔敦的救主大学,以及类似的学院,都说明了改革宗传统在教育上仍然活跃着,并在发展与达成受教育的基督徒百姓上担任重要的角色。
在十九世纪末与廿世纪当中,改革宗特别强调基督徒学术的重要性。当然,改革宗是不断有学者出现,但凯波尔却仍然在这方面特别唤起人们的注意,因此其他各国也才如此效行,例如在荷兰有杜威德(Herman Dooyeweerd)、华伦荷分(D.H.Th.Vollenhoven)等人,在苏格兰有俄尔,在美国有梅钦、范泰尔,在法国有马赛尔(P.Marcel),以及他人,在学术界推行改革立场上都不遗余力。
自一八五O年起,另一引入注目的发展,就是各改革宗教会在与长老会许多方面的合作上都非常努力。一八七五年,具有长老会系统的改革宗世界联盟成立,至今仍然继续存在著。可是在此联盟中的一些教会,却已离弃了真正的改革宗神学立场,这可由他们所发表的新信条以及操守上就可证明,而另一些新兴的改革宗宗派却拒绝加入此联盟。结果一九六O年,一个新的团体:改革宗联合总会成立,目的在完全支持改革宗的见证。在一九六O年之前,一些非教会的组织成立,如一九五三年在法国梦彼勒,在马赛尔领导下,成立了改革宗信行国际协会,最近在美国又成立了美国改革宗长老会全国协会。如此,改革宗信徒之间的共同合作逐渐增长,不断向世界传播福音。结果,改革宗传统不仅只在西方世界中发生影响,并且也在南韩、印尼、印度与非洲等地发生更大的影响。
改革宗传统在西方文化中形成了一重要部分,人们的思想、生活与各部分都受到影响。可是逐渐地,它的许多贡献却都变得世俗化了,宗教上的根也已被遗弃并忽视。因此人们不得不怀疑,是不是今日西方世界的现况,就是被拒绝的结果,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取代了在凡事上荣耀神的地位。
备注:以上资料选材自赵中辉牧师主编的《英汉神学名词辞典》,台北基督教改革宗翻译社出版。本文转载微改革宗教会公众微信平台,特此感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