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县,对我而言,只有看户口簿时,我才觉得我是一个兴县人。
我出生的小山村是兴县最偏远的地方,离临县、陕西佳县更近一些,逢集会都去临县的乡镇,或者佳县。远离县城,我们村有一辈子都不曾进城的人。我一次进城,还是参加中考。我对“兴县城”是没有一点点情感的。我们的语言和兴县主流方言格格不入,为此,我们也被讥笑、看不起。当我面对从小和我一起长大的表兄弟表姐妹的时候,我却不愿意用他们的方言来交流,即使我会说的一口流利临县西首里方言,但是我坚决不说,我就用带有临县口音的兴县非主流方言和他们交流,我不知道我在坚守什么。
多年后,我和兴县城里的同学一起在外地求学。她们用地道的兴县主流方言“mi xie ”“zou guo ”“hei le”……等等和我交流的时候,我依然用她们听不懂的兴县非主流方言来表达。我明明也可以说上几句所谓的兴县方言,我不,我不知道我的倔强是为了什么。
我的同学介绍着兴县的特色美食:拉叨叨、冒汤、牛舌头饼子、胡麻油月饼……吃着临县的锄片饼子、空壳壳月饼长大的我,对这一地方美食不仅无感,居然很诧异。作为一个兴县人,我都不知道,有什么可值得炫耀的?
多年来,总有人说,你是临县的吧?我就随口答应:是!
或者有人惊讶地说,你是兴县人?你居然是兴县的?我也应声到:是!
兴县,对我们而言,只是一个籍贯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