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书卷二·三一】
杭州孙令宜观察,余世交也。女公子云凤,幼聪颖,八岁读书,客出对云:“关关雎鸠。”即应声曰:“嗈嗈鸣雁。”观察大奇之。和余《留别杭州》诗四首,录其二云:“扑帘飞絮一春终,太史归来去又匆。把菊昔为三径客,盟鸥今作五湖翁。囊中有句皆成锦,闺里闻名未识公。遥忆花间挥手别,片帆天外挂长风。”“未曾折柳倍留连,纵得重来又隔年。远水夕阳青雀舫,新蒲春雨白鸥天。三千歌管归花县,十二因缘属散仙。安得讲筵为弟子,名山随处执吟鞭!”
孙令宜,即孙嘉乐,(1733年—1800年),又名孙令宜,字春喦,浙江仁和人,乾隆二十六年进士,官至云南按察使,与袁枚为世交。袁枚十四岁曾与其祖父孙陈典同赴己酉科试。
孙云凤,(1764年—1814年),字碧梧,仁和(今杭州)人。孙嘉乐长女,嫁诸生程庭懋。自幼聪颖,喜吟咏。袁枚女弟子。
嗈嗈鸣雁,亦作“雝雝鸣雁”,出自《诗经·邶风·匏有苦叶》:“雝雝鸣雁,旭日始旦。” 嗈嗈, yōng yōng,象声词,意思是形容鸟叫声,《文选·孙绰》:“觌翔鸾之裔裔,听鸣凤之嗈嗈。”李善注:“《尔雅》曰:‘嗈嗈,和也。’谓声之和也。”亦指和谐、融洽貌。宋·沈辽《和颖叔西园春宴》:“草树日欣欣,笑语咸嗈嗈。”
把菊,典故,陶潜把菊。南朝宋·檀道鸾《续晋阳秋》:“陶渊明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 陶潜《饮酒》诗之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以此典表现隐士的田园生活;或用以咏菊。
三径,音sān jìng,意为归隐者的家园或是院子里的小路。东汉·赵岐《三辅决录·逃名》:“蒋诩归乡里,荆棘塞门,舍中有三径,不出,唯求仲、羊仲从之游。”晋·陶潜《归去来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盟鸥,音méng ōu,释义:1、与鸥鸟订盟同住水乡,喻退隐。宋·戴复古《子渊送牡丹》诗:“海上盟鸥客,人间失马翁。”2、指结为伴侣的鸥鸟。明·徐复祚《投梭记·大会》:“美人何处狎盟鸥,江水汤汤如旧。”
五湖,上古时指太湖及周边湖泊,后一般理解为五个湖泊,具体所指因年代不同而异。《史记·三王世家》:“大江之南,五湖之间,其人轻心。”司马贞索隐:“五湖者,具区、洮滆、彭蠡、青草、洞庭是也。” 具区,今太湖。洮滆,今江苏长荡湖、西滆湖。彭蠡,今鄱阳湖。青草,今洞庭湖东南部。近代则称华中、华东五大著名湖泊。即洞庭湖、鄱阳湖、巢湖、洪泽湖和太湖。但在此处,五湖则是指隐遁之所。《国语·越语下》载:春秋末,越国大夫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亡吴国,功成身退,乘轻舟以隐於五湖。后因以“五湖”指隐遁之所。唐·李白《书情赠蔡舍人雄》诗:“我纵五湖棹,烟涛恣崩奔。”
囊中有句,典故,诗囊,贮放诗稿的袋子。典出《全唐文》卷七百八十〈李商隐十·李贺小传〉:“(李贺)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
闻名未识公,化用宋·晁补之诗句:“闻名未识二十载,初见长揖东坡公。”
青雀舫,音qīng què fǎng,船首画有青雀之舟为“青雀舫”。亦省称“青雀”、“青舫”。泛指华贵游船。《方言》卷九:“舟……或谓之鷁首。”郭璞注:“鷁,鸟名也。今江东贵人船前作青雀,是其像也。”北周·庾信《奉和濬池初成清晨临泛》:“时看青雀舫,遥逐桂舟回。” 唐·刘长卿《秋日夏口涉汉阳献李相公》诗:“偶乘青雀舫,还在白鸥群。”
三千,在古诗词中常见,一般为虚指,意思是多。但在佛教中,三千则有特定含义,泛指一切万法之总称。此乃天台宗用语。全称三千法、三千法门、三千世间、三千诸法。由地狱乃至佛之十界,依圆融之理,每一界互含其他界,合为百界。再据百界之每一相乃至本末究竟等十如,合为千如。千如复有众生、国土、五阴(三世间)之别,三类千如,故总合为三千世间。以三千总摄宇宙万物(诸法),故称三千诸法。此三千诸法皆具于众生日常之刹那心中,以此意义,故称心具三千。又此三千诸法内含真如本体,故称理具三千(又作本具三千、性具三千、性德三千)。由于理具三千,随因缘显现于现象界,故称事造三千(又作变造三千、事用三千、修德三千、修起三千)。另,一千个世界合为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合为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合为一个大千世界。故大千世界亦称三千世界。宋·释普济《五灯会元》:“遍观三千大千世界,觅普贤不可得见,而来白佛。佛曰:‘汝但于静三昧中起一念,便见普贤。’”
歌管,音gē guǎn,意思为唱歌奏乐。南朝·宋·鲍照《送别王宣城》诗:“举爵自惆怅,歌管为谁清?”
花县,典故,河阳一县花,晋·潘岳为河阳令,满县遍种桃花,人称“河阳一县花”。见《白孔六帖》卷七七。后遂以“花县”为县治的美称。清·吴伟业《赠昆令王莘云尊人杏翁》诗:“快马柳城常命酒,软舆花县暂闻琴。”
十二因缘,音shí èr yīn yuán,也称又名十二有支、十二缘起、十二缘生。佛教重要基础理论之一。它是释迦牟尼佛陀自修自证得到的真理,其指从“无明”到“老死”这一过程的十二个环节,即: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因果相随,三世相续而无间断,使人流转于生死轮回大海,而不能得以出离。佛教将世间一世因果扩至三世因果,解释了关于社会中同类不相应现象,将一切串联其中以使人产生敬畏之心,达到超自然的,向往解脱生死心灵寄托。
散仙,音sàn xiān,道教专有名词,指天界中未被授予官爵的神仙。或者指一些散修(无师门、无弟子)的仙人。道术仙法都是依靠自修自学,散仙逍遥快活,清闲没拘束,无职无名无地位,且不受其他神灵管制。“散”意为大度开朗,言语幽默,自由自在,安闲舒适。喜游于尘世间却不为凡尘所扰,清净自然。《神仙传》说:刘安得道升天后,“为散仙人,不得处职,但得不死而已”。唐·白居易《雪夜小饮赠梦得》诗:“久将时背成遗老,多被人呼作散仙。”
讲筵,音jiǎng yán,释义:1、意思是讲经、讲学的处所。南朝·梁·陆云公《御讲般若经序》:“犍椎既鸣,讲筵将合,重肩絓毂,填溢四门。”2、特指天子的经筵。明·张居正《请叙录日讲诸臣疏》:“臣等伏覩皇上践祚以来,日御讲筵,孜孜问学,隆冬盛暑,未尝少闲。”
名山,音míng shān,释义:1、著名的的山岳,具有特殊意义的大山。古多指五岳。《礼记·礼器》:“是故因天事天,因地事地,因名山升中于天,因吉土以飨帝于郊。”郑玄注:“名,犹大也。”孙希旦集解:“名山,谓五岳也。”2、指可以传之不朽的藏书之所。《史记·太史公自序》:“以拾遗补艺,成一家之言……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俟后世圣人君子。”司马贞索隐:“言正本藏之书府,副本留京师也。”3、借指著书立说。清·谭嗣同《夜成》诗:“斗酒纵横天下事,名山风雨百年心。”
吟鞭,音yín biān,解释为诗人的马鞭。多以形容行吟的诗人。宋·陈亮《七娘子·三衢道中作》词:“卖花声断蓝桥暮,记吟鞭醉帽曾经处。”
(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