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老师又被骂了!当年药家鑫案,李玫瑾老师提出“弹钢琴”说法,评论骂声一片。
如今,因为和尹建莉老师就抄袭一事,微博上闹得沸沸扬扬,最后李玫瑾老师道了歉。
了解李玫瑾老师是一次刷B站视频,李玫瑾老师讲谈恋爱应该注意哪几类人,当时就被这个“骨骼惊奇”的银发老太太吸引住了,所以翻看有关她的所有视频。
《锵锵三人行》、《圆桌派》、各种讲座,各种案件的分析,真的让我大开眼界。真的很喜欢《圆桌派》,三五好友,一炷香,一壶茶,便能谈天说地,聊尽人生百态,直抒当下时代。
尹建莉老师是因为这次两人起了冲突,我才了解到的。为此专门去看了她写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豆瓣评分9.0,可想而知这部书,很火!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不过书越看,心里越发毛!文中大部分例子都是尹建莉老师的女儿,不免觉得这不是在“秀女儿”?有可比性?
或许吧,这部书戳中了大部分家长的痛楚,说明对于一定的人群还是有用的。
❀❀❀❀
微博上,尹建莉老师对于央视今日说法中李玫瑾老师对“怎么给孩子零花钱最合适”的视频给予否定。
认为李玫瑾老师的观点如同居委会大妈,这样的孩子“从家庭开始当小雇工,训练有素,一辈子讨老板欢心”。
尹建莉老师专门提到,这种观点很受基层人民的欢迎!言外之意,那些不是基层的人民家孩子是不兴这一套?
别人我不知道,对于我这样基层人家的孩子表示,在童年,家长一般不会给什么零花钱,所谓的零花钱都是帮大人买东西剩下的散钱。
尹建莉老师的观点很明确——“性本善”。
“家长自己也每天友好对待孩子,在任何事上都想办法理解孩子,不和孩子斗狠比倔,孩子就学会了理解他人,学会了温和地化解矛盾”
这没错,任谁也不能把自己孩子当做“宠物”对待。尹建莉老师这部书里很多观点现在看来还是非常有用的。
“家长是孩子第一个且重要的榜样。如果家长在任何事上都想说服孩子按大人的想法来做,整天要求孩子服从自己,就教会孩子在无意识间也用相同的方法对待他人。”
按尹建莉老师举例不避亲的做法,我强烈控诉小时候哥哥对我实施的“残酷暴行”。所谓长兄如父,大哥也算“家长”了吧!
大哥睡觉很浅,小时候我俩睡一张炕。夏天的夜闷热难耐,我翻来覆去都难以入眠。大哥不管这套,一动不动任凭蚊子叮,汗水流,按他的说法“心静自然凉”。
我可不管这个,翻过来倒过去,拍拍蚊子,抓抓身子。就是这些举动,让我承受了我那个年纪不该承受的“痛苦”。
大哥勃然大怒,拎小鸡一样把我提溜到院子苹果树旁边。寻得一根粗麻绳,缠了几圈,就把我捆在了树上,自己跑回去继续睡觉。
一开始我嚎啕大哭,大哥出来二话不说,折一根树枝照着腿就抽。爸妈不在家,他真的打死我都没人救,想想心里害怕自然而然就闭嘴了。
稀里糊涂地我也不知道怎么睡着了,早上醒来发现躺在床上。不知道是不是半夜大哥把我抱回去的,这么些年过去了,提起这个事儿,大哥还是笑而不说。
从那以后,我睡觉不敢乱动,睡觉也很浅,怕人吵,不知道是不是那个时候落下的“病根”。
后来,我把这一招熟练地运用在我弟我妹身上,效果还不错!
不过,我和大哥的这些做法,都违背了尹建莉老师要求的对待孩子要友好这一条。说实话,在我们那穷乡僻壤的地方对待孩子友好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尹建莉老师说的没错,可怪就怪在这套理论对于家长思想要求太高了!毕竟中国“穷乡僻壤”的地方不少,对于尹建莉老师说的这一套理不理解是一回事,真的执行起来怕是很难。
那些受教育程度不高的村民、外出务工人员,你说这些他能懂吗?
他们不懂!
教育孩子都是一辈一辈传下来的,当初父母怎么教育的他们,他们就怎么教育自己的下一代。
所以也不能说老一辈教育方式都不行吧,还是有很多寒门出身的人才不是?
“性本善”在很多“基层地方”还是有点站不住脚的。
所以,可能我真的还是基层人民吧(实际上也是)!理解归理解,但是真让我这么教育小孩,不可能完全按照尹建莉老师说的来。
❀❀❀❀
其实从一开始,李玫瑾和尹建莉老师的争吵就有些莫名其妙。如果你稍微关注两人就会发现,基于教育研究的方向,两人是完全相反的!
李玫瑾老师本来就是从事犯罪心理研究,所以她教育的思想基于从大量青少年犯罪案例提炼而来,很大一部分是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作为家长的我们应该怎么做!
青少年犯罪,不犯则以,如果犯案必定会震惊人们!
12、13岁男孩弑母,冷漠旁观;几年前的抢劫出租车司机最后残忍将其杀害;层出不穷的校园欺凌、抢劫、强奸。
人们不禁会问,这些孩子是怎么了?看着视频里,一堆女孩子围着一个女孩儿狂扇嘴巴子、撕扯衣服,人们会问,这么小的姑娘怎么会做出这种事情?
李玫瑾老师从心理行为入手,深刻剖析孩子做出这种行为的原因,最后归结“孩子的每种心理或者行为问题,一定和父母的行为有关,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
看几个李玫瑾老师的育儿观点
“孩子6岁之前管什么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几个问题。克制任性,防止压抑,学会控制,学会忍耐,防止自私,经历挫折。6岁时候说不行,他/她大不了在地上打滚,可是你等到他12岁再说不行,他就可以拔腿离家出走,他可以说你不答应我,我就跳楼。”
“孩子提的要求不合理,他要的东西不能给他,怎么办?做到四个不要:一不要骂;二不要打;三不要说教,这个时候你说什么孩子都听不进去,在他耳边都是噪音;第四,你不要走开,平静地看着他闹,温柔而坚定的拒绝。”
如果你看过李玫瑾老师讲犯罪心理,就会发现,有些成年人的犯罪大多来自于小时候的问题。所以李玫瑾老师是反其道而行之,从成年人的犯罪来预防青少年的犯罪,以及如何教育儿童,避免孩子走上不归路。
总的来说,两人最大的不同之处还是在于对待孩子的态度问题上。
尹建莉老师认为对待孩子应该友好,她不太赞同李玫瑾老师把孩子当做“斗争”的对象,时刻防范。觉得李玫瑾老师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来审判孩子的行为,甚至有些支持尹建莉老师的人认为,李玫瑾老师就是把孩子当做犯人。
只能说出发点不同,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还记得小时候学过的一首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还望与诸位共勉。
两人的育儿经到底孰是孰非,并没那么重要。你觉得谁的观点对孩子有好处就用谁的不就得了,毕竟中国有多少户人家,就有多少个家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