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该罚的从不受罚。
我们对罪犯所犯的罪行在于我们把他们当做无赖来看待。
体会:疑罪从无,而不应该自证清白。不该对嫌疑人带有偏见,这种偏见反而也是一种罪行,因为导致不公平。
67、德行的神圣淳朴。
每一种德行都有特权,例如给烧死一个被判刑者的柴堆加上一小捆它自己柴火。
体会:讽刺道德审判。
68、道德与成功。
不仅仅一个行为的旁观者经常根据成功与否来衡量这个行为的道德与否,甚至连行为者也是这样的。因为动机和意图很少是简单清晰的,有时候甚至连记忆也似乎被行为的成功搞糊涂了,以至于人们将其行为本身归咎于假的动机,或者把非实质性的动机当做实质性动机。
基督教对希腊哲学的胜利,只是更粗野的一方对更精神化、更温和的一方取得了胜利。正在觉醒的科学,正一点点同希腊的哲学联系在一起,并且一点点的拒绝基督教。
体会:《庄子·胠箧》:“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 这就是道德之所以为婊。
69、爱与正义。
为什么人们更高的评价爱却冷落了正义,并把爱说得天花乱坠?因为它明显比正义更愚蠢,但是无疑正因为如此大家感到它格外受欢迎,它愚蠢而富有,将礼物分发给每一个人,即使有人不值得给礼物它也给。
他像雨一样没有偏见,不仅使不公正的人浑身湿透,也使公众的人浑身湿透。
体会:宗教的爱。神爱世人,假如公正的人不信神,也要下地狱。没人有资格说自己信神,耶稣死后就没有耶稣,谁知道有多少犹大在道貌岸然?
70、处决
每次看到处决犯人都比看到谋杀还要不舒服,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是因为法官冷酷无情,也因为人们认识到这里有一个人被用作工具来吓唬别人。因为即使有过失,也不是过失受到惩罚——造就凶手的环境。
体会:死刑犯是社会环境造成的,他本人却要因为这个环境而受到惩罚。另外,死刑所附带的震慑力没有想象中的作用,没有死刑的国家犯罪率反而少,所以越来越多的国家取消死刑,从环境入手,更多地增加社会关怀,这是文明的进步。
71、希望。
潘多拉的“幸运之盒”打开了,灾祸飞舞出来只留下了希望。其实潘多拉带来的是灾祸之盒。而人们把留下的灾祸——希望,当做了最了不起的财富。宙斯看到的是人们尽管受到了其他灾祸如此折磨却不放弃生命,为此他基于人类希望:希望实际上是所有灾祸中最大的灾祸,因为它延长了人类的苦难。
体会:如此说来,潘多拉做对了?我倒觉得起码希望给人带来慰藉,即使承受痛苦也值得。
72、不为人知的道德可燃性的程度。
我们的激情是否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以及是否驾驭了整个生命,取决于人们是否看到了某些令人激动的场面和印象?例如看到一位被不公正的杀害和拷打的父亲,看到敌人一次残酷的进攻。没有人知道环境、同情、愤怒会驱使他们走向何方,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可燃性的程度。无论好人坏人,其高低之分通常并不取决于经验的质,而取决于经验的量。
体会:道德可燃性指什么——人如何程度下会变得充满激情,变得不道德?
73、违心的烈士
在一个党内,有一个人太胆小懦弱,不敢同他的同事们发生矛盾,人们让他做各种服务,要求他做一切。因为对他来说,他的伙伴们的不好看法比让他死还要令他害怕。这是一个可怜的弱者。人们认识到了这一点,在已提到过的质(72节中的质)的基础上,把他变成了一个英雄,最终甚至变成了一个烈士。虽然那个胆小的人内心一直在说“不”,可嘴上却一直挂着“是”。甚至在断头台上,当他为他的党的观点而死去的时候,因为在他旁边站着他的老同志,正用语言和目光折磨他,以至于他实际上以最令人满意的方式遭遇死亡,从此以后就被当作烈士和伟大人物来颂扬。
体会:弱者意志,未有独立人格便受人蛊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