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商业逻辑~商业趋势
️6.供应链金融
那么,除了掌握“消费大数据”之外,还有其他赚钱方式吗?
有,那就是“供应链金融”。
什么是供应链金融?
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就是面向大众提供金融产品,让大家一边在平台上借贷,一边在平台上消费。
比如阿里巴巴、美团这种互联网巨头,早就在布局供应链金融了,它们既有面对大众消费者(C端)的金融产品,比如支付宝的花呗、借呗,美团的新功能“月付”,也有面对商家(B端)的金融产品等,滴滴等软件也有自己的金融产品了,比如先充值再打车(给你一定优惠),这使大家的现金流被它们控制。
对于传统企业来说,就是把下游经销商的现金流把控住,实行押金和预缴,你如果周转不开我来帮你,可你要付利息给我。中国很多家电巨头都在做“供应链金融”,这就导致本来利润微薄的下游商家们的纯利润更低了。
我们必须看到一个趋势:未来只有金融,甚至是供应链金融才能挣到钱。任何企业和个人都很难再靠某种产品本身赚钱,因为未来的生产也是全开放式的,你能生产出来某种产品,就会有人以更低的价格生产出来,然后卖得更便宜。未来必须纵向布局供应链,锁住你的群体,才能建立壁垒。
可叹的是,未来也只有平台企业和头部企业才能组建供应链金融,普通商家只能占到其中一两个环节,根本无法构建自己的供应链金融。
很多网红看上去有几百万个粉丝,其实赚不到多少钱。因为他们不掌握产品供应链,更无法布局供应链金融。
️平台效应和头部效应
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趋势:互联网越发达,财富越往大企业手里集中,这是历史的必然。
看看如今的情形吧:在各行各业,“平台效应”和“头部效应”越来越明显,只有排名前二的公司才能挣到钱,而且这两家公司的业务模式互相补充,这叫“数一数二,不三不四”。
在传统互联网时代(BAT时代),还可以有很多依附在上面的公司,比如天猫上有很多营业额过亿元的店铺,微信、微博上有很多大V等。
但如今互联网已经步入“算法时代”。在算法时代,只有平台才能挣到钱,那些所谓的网红、商家,其实都被平台牢牢卡住脖子,主动权很小。
举个例子:有几个大平台,上面都有很多商家(个体户)。这些商家如果生意太好,平台就会变着法子提高佣金;当他们发现商家生意太惨淡了,就会变着法子给你补贴,让你继续生存下去。永远只给你留个一息尚存的机会,但无法大富大贵。
因此在“平台+个体”的算法时代,个体永远只能赚到辛苦钱,只有极少数个体能成为行业标杆,但是他们是平台打造的标杆,是偶然而不是必然,不具备可复制性。
算法越完善,头部效应将越明显,马太效应越来越加剧,未来只有平台企业和头部企业才能赚到大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