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音

作者: 南极一翁 | 来源:发表于2022-09-04 05:47 被阅读0次

一辆皖C字型的货车开进了我们的厂里,这是一辆到此拉货的普通货车。

皖C,不是蚌埠的牌照吗?而我的出生地是固镇啊!固镇离蚌埠也不远,还是它的辖区呢!那年离开固镇时,我虚龄才七岁,而今一晃,竟然半辈子过去了。真个“光阴如梭,岁月无情”啊!

这样想着,我就带着好奇心到车头看了一下。不看不要紧,一看,竟真是固镇的,不由得心里产生了一阵的欢喜。

一见是故乡来的车,想必人也应该是固镇的了。这时的我很自然就想起了那句“他乡遇故知”了。也就想去和这个故乡来的人聊上两句。

司机是个约莫三十来岁的壮实汉子,朴实、憨厚,黝黑的脸上泛着光亮。

我走过去和他招呼着:“师傅,你是固镇的?”

年轻人一笑,很好看:“不是,离固镇不远。”浓浓的乡音扑面而来,像及了陈年的老酒,很是醉人。也像和煦的春风般,轻拂嫩绿的禾苗,叫人喜不自禁。

乡音竟是这般地好听,比动听的音乐还要令人着迷。乡音像及了家人的口音,万般地亲切,难怪人们会说,乡里是乡亲。

司机又用乡音问我:“老家是哪儿的?”“老家是淮南的,而我是在固镇出生的。”我说道。

“老家现在可好了。”司机又说道。我一听这乡音,更是高兴:“出来几十年了,还没有回去过。”“可以回去看一看,现在的变化可大了。”“好的!好的!有空一定回去看一看。”……

乡音,让我想到了“南蛮北侉”。那时,我还喊母亲为娘呢!“俺娘!俺娘!”只能留存在儿时的记忆里了。

到了这儿以后,就被普通话同化了,身边的人喊妈,也就喊妈了。“我妈!我妈!”只是姑家的表哥表姐未被同化,还一直叫我母亲(舅妈)“俺妗!俺妗!”

口语喊祖父,还是喊爹,只是从来就不曾见过。听说父亲六、七岁的时候,爹爹就去世了。

那次,还是父亲生前带我到过爹爹的坟前拜过。

那是唯一的一次,第二次我带小弟去时,已在人家的水田里了。第三次带二弟去时,已然塌陷在河水里了,远远望去,只能看见有根电线杆的杆梢还在水里。

乡音,让我想到了那个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不禁心有同感。

乡音,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结果。难怪老年人都重土难迁,不到万不得己不会背井离乡。古时,就是走远了也会带点乡井土以做念想。

而今,经济的发展,信息化的便利,使得人们的交流更加频繁起来。身边的人不再是同一地的人,而是来自不同的地方,操着不同口音的人。

“君从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渐渐地,这些,都只能靠书本来回味了。

相关文章

  • 乡音

    文~阿呆 一座座高楼 让她的身形,一低再低 低的只剩下滹沱河的姓氏 和水流里的影子 她 一定是老了 一会儿睁着眼睛...

  • 乡音

    2018年 6月29日 晴 公交站台上,一老者在打电话,一口南方方言。 “你是柳州的?”老人电话刚结束,旁边的一位...

  • 乡音

    说着同样的话 听到不同的调 你的北京腔 我的天津调 你的吴侬软语 我的激扬上昂 你一开口 就会被发现 哦~ 你是外...

  • 乡音

    是那条溪水日日夜夜洗亮的 是那方泥土一节一节生长的 带那条水的韵味 透那方土的气息 这句句醇厚的乡音 在他乡遇到格...

  • 乡音

    家乡的记忆 在铁轨中变得清晰 一个个站台 剥离来往的人群 只剩下最熟悉的乡音 这家乡赋予的魅力 将故乡的风土 捆绑...

  • 乡音

    这首陕西话版的《遇见》真的是太过清新别致,听着也是倍感亲切。跟着选手的歌声进入家乡话状态,那句“我遇见谁 会有怎样...

  • 乡音

    有多久没回家,连乡音的口吻都忘记了。国庆的热闹是集市的开放,不管是从哪里来的人,都挤在那条街上,从这里看到那里,就...

  • 乡音

    从小生在农村,老老少少一口秦腔,也觉得这说法就是哪里都这样说,没什么不妥。直到从收音机里传出另一种声音,半懂不懂,...

  • 乡音

    01乡愁 黄老太真是没有想到黑老头这是多少次打来电话了,气得牙根直痒痒。 “这叫瞪鼻子上脸,没脸没皮”,黄老太耷拉...

  • 乡音

    我们渐渐长大,开口讲家乡话的机会却越来越少了。倒没有“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的沧桑,毕竟我还是个小毛孩子...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乡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qipn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