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道” - 功成弗居

作者: 承渡5000 | 来源:发表于2018-04-16 20:46 被阅读4次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shì),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解读:

美丑,善恶,难易,长短,高下都是死对头,只要看不见一方,另外一半也就不见了。对待事物如果像大自然一样包容万物却不干扰,也就达到了“大道”境界。

看待事物不要因表面而不思考问暗含之意。看待问题有强烈对比说明你只看到一个方面,忽略的问题背后种种原因。我们生来本是一张白纸,受不同环境影响造就了看待问题角度偏差。

就老子提倡无为而治是理想环境下的沉思和看法,或许有一些感叹,因为当年老子所处社会环境已经不是天地初创,万物灵智初开之时。只是窥探了自然法则却无法运用的理论知识,但提供了我们一种看待问题的思考方式。

大部人都希望平庸懒惰而幸福着,小部分会希望突破改变现状,自然有了优劣不同的生活状态。当下社会只看到或听到别人传递的信息却很少自己了解分析问题,所以对待任何事情抱怨多,行动少。

我们大多数像是一个贪得不厌的行尸走肉永远跟随血腥飘来的方向,忘了自己强大的觅食本领。贫穷限制了我们生活环境,物质基础,可当下社会并不缺少你进取的环境和基础设施。

做不了圣人也别做剩人,单一方面解析生活本质上是单位时间内自我发展和提升的整体表现。权衡自我价值提升和无意义消遣的利弊,在杂乱纷争的社会里品味隐居室外的寂静,我们尚未成功认清自己会过的更好。

问题:让你受益最深刻的一本书是?

寄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诫子书》- 诸葛亮

我做不到尽善尽美,接受您宝贵意见后或许可以!!!

相关文章

  • 老子的“道” - 功成弗居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

  • 从道德经第二章看老子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本章饱含着深邃的辩证法智慧,其中的“无为之事”“不言之教”“功成弗居”等都对现实的工作和生活有重大指导意义。 老子...

  • 老子《道德经·第二章》:功成弗居

    《老子》第二章:顺其自然 不言而教功成弗居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

  • 《老子眼中的世界》|第二章 功成弗居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合,前后...

  • 老子的“道”

    据《史记》记载,有人说老子活了100多岁,有人说老子活了200多岁。虽说法不一,但可以肯定的是,老子是个长寿之星,...

  • 老子的“道”

    《老子》的第一章,是全书的总纲。“道”,是老子哲学中一个核心的概念,这一“道”字在五千余言的《老子》一书中出现达七...

  • 老子的道

    儒道之别 儒家比较强调伦理学,重视道德修养。道家强调智慧的觉悟和解脱。 1.儒家以人为中心,强调人的社会性。道家不...

  • 老子的道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辨,辨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

  • 功成弗居

    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

  • 功成弗居

    美丽一旦有了世俗公认的标准,其他不符合这个标准的人或事物就会千方百计向着这个标准靠拢,以至于矫揉造作,弄虚作假,东...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子的“道” - 功成弗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qqyk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