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海拔超过8000米的山峰共有14座,但除了最高的、海拔8848米的珠穆朗玛峰,你还能叫出其它13座的名字吗?
相信大部分人都叫不出。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珠峰已经在大众心里留下了深刻印象,成为了高山的“代表符号”,提起高山我们就只会想起珠峰。
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也是正在各行各业发生的问题。
同样的例子还有:像我们购物时,在价格相差无几的情况下,更倾向于购买知名度高、有明星代言的产品。因为我们下意识会认为知名度高的物品更有保障。
……
我们室内设计行业难道不是这样吗?
01.
名气大,就等于
设计做的好吗?
据内地网友爆料,最近很多港台地区的设计公司来当地扎根落脚,设计费和工费收的还都很高。拿当地某高档小区举例,一家台湾公司的设计费已经收到了1200元/㎡!
别说1200元/㎡了,试问,内地有多少设计公司能把设计费收到300元/㎡的?
看看中装新网曾对内地某二线城市做过的调研吧:
参与调研的500位设计师中,高达64%的设计师收费低于100元/㎡,收费100~300元/㎡的设计师约占32%,收费高于300元/㎡的设计师不到10%。
划重点,收费高于300元/㎡的设计师不到10%!
更可气的是,在对比之下,客户还更乐意选择设计费和施工费更高的台湾设计公司!因为一直以来台湾的室内设计给内地客户留下了“严谨、专业、工艺精湛”的印象。
放到十几年前,认为内地设计公司不如港台也就算了。但现在已经是2019年了,真把设计方案和施工质量拉出来对比:
我们跟港台的差距真的很明显吗?
真的有几倍设计费那么大的差距吗?
不见得吧?
因为给客户留下了根深蒂固的印象,他们就能用几倍的设计收费碾压着本土设计公司,侵蚀着本土设计公司的市场。
02.
很多设计做的好的公司
设计费却收不上来
现在的设计行业市场一度是“狼多肉少”的局面。
装饰设计公司数量泛滥,竞争日益激烈,“二八定律”逐渐变得明显。并且,随着那些有名气有品牌的设计公司的业务下沉,两极分化只会越来越严重。
以前大公司只做高端项目,现在因为市场饱和,他们连一些中低端项目都“顺便”给拿走了。
不仅是“顺便”拿走,还是以几倍的设计收费拿走的。
如果说,那“八成”的设计公司和设计师的设计能力不行也就罢了,但事实是,很多设计做的很好的公司反而默默无闻。
因为不懂得树立品牌IP,名气打不出去,不能被客户记住,竞争不过大公司,设计费也收不上来。
仔细想想,你有没有设计明明做的很好,但却输给了名气更大的公司的经历?
03.
“酒香也怕巷子深”
从前只要埋头做设计、做得够好就不愁没客户,但现在不一样了。
在这个“眼球经济”的时代,大家的设计水平都相差无几的情况下,除了要做好作品本身,如何去打造自己在市场中的品牌知名度也变得尤为重要,现代企业是一个综合能力的比拼。
所以,不要再抱怨“明明我做的很好,可客户就是不签约”了。不是业主不懂得辨别是非,而是信息爆炸,辨别的成本实在太高!
就像上面这个最近刷屏朋友圈的业主,每天面对20多家公司的各种“追求”,让不懂行的他怎么选择?换位思考,相信如果你是他,你也会选择名气更大、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那家公司。
在大众的潜意识里,名气大就等于靠谱,留下印象就等于认可。
所以,无论是设计公司还是设计师自己,都要思考自己如何才能避免同质化,从同行群体中探出头来,让市场和客户注意到你。
04.
大多数人对品牌和IP
的理解都是错的
说了这么多,其实我们一直在说「品牌IP建设」。很多人一听到这个词,就去跟“无脑营销”、“微商”联系到一起,脑海里会浮现出各种“无节操”情节。
但你要真的把“营销”和“品牌建设”理解为忽悠,那就大错特错了!
什么是「品牌」?
简单来说,品牌一方面可以形成产品(作品)的溢价,提高利润;另一方面可以占领客户心智,提高成单率。
就如同苹果,无论是手机、电脑还是其他电子产品,价格都比别人高。但用过的都知道,它们的性能差别并没有那么大,贵就贵在那个苹果标志。这就是品牌的力量。
什么是「IP」?
IP和品牌最大的不同在于:品牌需要依附于某种产品,而IP则是提供给客户一个情感寄托(如认同你的某种理念)。
就如同近年频繁涌现的网红店、网红设计师,都有着独特的IP。
如果说品牌太抽象,太难“触碰”,那么品牌IP化将可能会改变这一格局。但问题是,大部分设计师只关心专业技术方面的东西,极少关心品牌建设的相关问题。
提起室内设计会想起高文安、梁志天,
提起豪宅会想起李玮珉;
提起酒店会想起季裕棠;
提起新中式会想起梁建国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