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假期就这么匆匆的结束了。为什么无论哪个假期大家都觉得特别短暂呢?
可能所有愉快的日子都是短暂的吧。
这个假期我回了一趟老家,通过一系列的人和事,结合学到的一些知识,想明白了一些问题。分享给大家。
这次回家去邻居哥哥家串门,哥嫂是常年在外打工的,老人在家两个孩子。
家里看上去很乱,卫生条件也不太好,大侄子眼神呆滞,情绪一直不高……在和大侄子聊天的过程中聊到了他的爸妈。
我正好有他们父母的微信,于是就打了视频电话给他们,对于好久没有看到的父母,大侄子并没有表现出我想象的开心,而是简单的敷衍几句就跑开了……
在我的记忆中,三五岁的孩子对父母都是特别的依赖,为什么有的孩子会对父母这个态度呢?
因为最近读过一些心理化学方面的书,结合现实的情况,我觉得书中的一些理论是对的。
孩子被迫跟母亲分离后,会产生三个不同阶段的反应:抗议、绝望,疏离。
抗议阶段:孩子会大哭,发脾气,表现的特别不懂事,无所不用其极,时刻关注着父母的消息,并且拒绝其他人的照顾。
绝望阶段:经过了抗议阶段,如果妈妈还不回来,孩子就进入了绝望阶段,他们会变得退缩,失去活力,好像进入了很深的哀伤的状态。
疏离阶段:再然后,他们就进入了疏离阶段。他们不再拒绝其他的照顾者,他们会接受其他们带来的食物和玩具,时间久了甚至还会和他们发展出新的依恋关系。
而如果这时候妈妈回来了,他们也会表现得漠不关心,不再黏着妈妈了,好像不管是妈妈还是其他人来照顾,他们都无所谓了。
因为每个人都有保护自己的本能。和依恋对象分离是一种痛苦的创伤性体验。这种创伤性体验虽然不会像身体的伤一样留下疤痕,可是也会造成心理上的伤疤。
……………读到以上内容,我有一个很深的感触:爱是一种能力。每一个追求幸福的人都应该习得这种能力。学会爱人………很多时候,我们大可不必为了一些不必要的东西放弃了爱我们的和我们爱的人。
愿留守儿童越来越少,愿他们都有快乐的童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