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看成岭侧成峰,从不同角度观察朝代会有不同的看法。多角度观察,有助于形成客观认识。若只从爱恨角度分析,判断未必公允。
若用道德化标准评价秦政权,就只能是横看成岭或者侧看成峰。
道德化判断是以好坏为标准,是以个体为中心的评价。从个人出发去评价秦,秦自孝公以来的统治,百姓生活在严苛法度下,活艰辛困苦,遭受压迫,所以秦为暴秦。暴秦之说,古今皆有,古有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对秦的控诉;今有某文“美化暴秦就是与民为敌”对秦的极度控诉。
某文中秦的商君之法是弱民,弱民之政是与民为敌,不是好政而是恶政。秦采用弱民之政的表现:商鞅之目的是弱民,以便君强。商君之法的弱民之道是弱民之智,弱民之财。前者是让民愚钝,后者是让民众缺衣少食。此二者配合能强化君之统治。
秦国的政治现实是如此吗?秦国百姓皆如此认为吗?
未必,若皆为此,百姓可以用脚投票背井离乡,脱离暴秦之治。但是秦国在孝公之后,人口增加,军队规模扩大。为什么没有出现百姓离开秦国的境况呢?
未必,若皆如此,按照秦人的血性皆应该群起而攻之,直接起义。但为什么秦孝公之后没有听说过秦国内部有百姓起义呢?
未必,商君之法,提供了平等,民众提供改变身份的机会,和提升社会地位的合法渠道。这一法度的好处是,百姓能脱离贱籍,获得土地;不好的就是必须努力干活,不管是996还是007都必须忍着。与为奴相比,百姓得利,并且还有机会提升社会地位。
秦法之出现是历史的产物,有其历史发展逻辑。对于秦政,不仅要看到战争状态下对个人冲击,也要看到它对中国大一统的国家建设的贡献。
从国家建设的角度看,秦政权是一部国家建设的励志大剧。秦自建立诸侯国之后,历代君主基本上都在奋斗的主线上,励精图治,基本上没掉过线,没有出现昏聩无能,昏庸无道。正如此,才有了秦国统一六国。秦建国后,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度量衡,修驰道、修长城等,这些事是强化国家统治,促进国民大融合的基础。对于国家的统一起到重要作用。后世也是在这个基础上不断进行大一统建设。中国历史上历代王朝在解决大一统上的努力改进都是在秦基础上的。正如此,才有我们今天的大中国。
这个世界上没有理想国,也没有乌托邦。任何政治都不是完美的。若能富国强兵,维持社会秩序,能让百姓安居乐业,这样的政治也是好政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