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光阴一寸金”,说到这句话,很多人应该会自然而然接一句“寸金难买寸光阴”。
![](https://img.haomeiwen.com/i26659124/4396297bb4566e0b.jpg)
很多人以为这是一句民间俗语,出自明代的儿童启蒙书《增广贤文》。
《增广贤文》中有许多耳熟能详的俗语,譬如:
父母恩深终有别,夫妻义重也分离。
人生似鸟同林宿,大难来时各自飞。
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
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
善恶到头终有报,只盼来早与来迟。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也是出自此书,这本书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一样,都是明清时文人编纂总结的儿童启蒙书,用简洁的语言总结了很多深刻的人生道理。
![](https://img.haomeiwen.com/i26659124/e0f994c3c019928b.jpg)
当然,这本书成书较晚,自然不是“一寸光阴一寸金”这一名句的出处。
据考证,元朝教育家、文士同恕的《矩庵集》,其中有一首《送陈嘉会》诗,写到“尽欢菽水晨昏幕,一寸光阴一寸金。”
元朝散曲家史樟所作《庄周梦》二折中,也有“一寸光阴一寸金,持将此物寄知音。”
不过,在这之前,唐末诗人王贞白的《白鹿洞》,明显成诗更早。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王贞白,字道,号灵溪,乃是唐末五代著名诗人,他与写“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的罗隐等诗人多有往来酬和。
![](https://img.haomeiwen.com/i26659124/bcea13023156c2a1.jpg)
王贞白曾两次中进士,后因不堪忍受晚唐政治腐败,于35岁辞官归隐,回到江西老家潜心治学、开班授徒。他去世之后,被南唐皇帝追封为“光禄大夫”、“上柱国”。
《白鹿洞》一诗,写于他早年在江西庐山五老峰下白鹿洞读书之时,记录了自己读书时的认真、刻苦。
我每日埋头苦读,不知不觉之间,春天已经快过去了。每一句光阴都像一寸金一样珍贵,我有珍惜这些时光,专心读书 。如果不是路过之人笑言打断,我还在继续接受周公、孔子的教导呢!
说到白鹿洞,我们就不得不提有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应天府书院、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之一的白鹿洞书院。也不知南唐国主当时在这里建立书院,与王老有没有关系?
![](https://img.haomeiwen.com/i26659124/691f4ea32f2a52da.jpg)
其实,以珍宝比喻寸阴之贵,并不是王贞白首创。西汉名著《淮南子·原道训》中有云:
故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
因此,圣人不以一尺玉壁为贵,而看中一寸光阴,时光很难得到,却格外容易失去。
若以此来看,“一寸光阴一寸金”之比喻大约也是来自于此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