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6278297/70df897c6f1f88dd.jpg)
这是日更1000天计划的第七十九天
见
2013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了三位对“资产价格的经验主义分析”作出贡献的经济学家,但是,其中两位获奖的经济学家尤金·法玛和罗伯特·希勒,他们的观点看起来是截然不同,甚至是对立的。
尤金·法玛的有效市场假说理论,核心含义是:
资本市场没有泡沫,资产的价格已经反映了关于资产内在价值的所有可得信息,所以它们的价格就是最有效的价格。
例如一项新发明,能极大地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而这个发明需要某种核心原材料,这些信息是高度保密的。但是,作为普通人,我们只要了解了原材料的大致范围,然后去股票市场找一圈,看看最近哪些题材相关的上市公司股价涨的最快,那么,核心原材料十有八九就能被我们找出来。
而罗伯特·希勒在自己的著作《非理性繁荣》里强调:
市场经常出现泡沫,市场反应信息的功能并不是那么有效,资产的定价有时候过高、有时候过低;人是非理性的,人们的反应有时候不足,有时候又过激。
感
事实上,罗伯特·希勒的观点在很多时候都被证明是对的,股票市场总是存在着泡沫,08年雷曼兄弟公司破产而引起的金融危机还历历在目,资本市场每隔一段时间,总会出现一些黑天鹅事件。
很多人会说,如果我们对历史数据进行深度复盘,这样我们对新信息、新情况的反应速度也会提高,从而增强对市场的预测能力。
正如现在的区块链市场,很多人将现在比特币的价格走势类比成13-14年的走势,根据过往经验,认为19年才是真正的熊市。
但是,未来真的可以预测吗?
思
事实上,两位经济学家的观点,看起来截然不同,但他们都遵循着一个基本原则,资产的价格是不可预测的。
前几天的文章已经提过,资产的现值,等于它预期的未来收入流的折现和,当预期发生改变的时候,现值就发生了变化。
预期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因为我们每天都会不断获得各种新的信息,包括各种小道消息、猜测、谣言等等,这些信息在当下是很难预料到的,当新的信息出现的时候,人们的预期就会随之发生改变。
无论市场能不能将新信息准确地反应到资本价格上,这些信息都是随机出现的,所以预期的改变是随机发生的,这导致了价格的变化也是随机发生的。
我们现在看的历史数据,其实它们也都是当下随机的数据,它所能体现的只不过是当时的信息被披露的过程,而人们的知识本身是在增长的,总有一些信息是明天才知道、今天不知道的,知识是存在增量的,而这个增量是不可预测的。
有很多人,现在高喊着18年初比特币的价格存在严重泡沫,现在是挤泡沫的过程。
而事实上,在当时没人知道比特币是否存在泡沫,泡沫是人们事后得出的结论,当行情走低后,人们才开始议论之前的价格是泡沫,这只是一种事后的解读。
很多分析师,经常会根据历史K线,分析现在价格的支撑位是多少,阻力位在哪里,是不是形成了双底,突破第一支撑位后的第二支撑位在哪里......
事后看来,有些分析好像还真的对上了,可是翻看其所有预测,准确率非常低,其实这就是靠过往的经验在猜,而在那么多交易数据中,找到一些证明自己理论的依据,是很容易的。
行
在我看来,资本市场的历史走势没有参考价值,而人性却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现在有一门学科叫行为金融学,就是专门研究各种人性的,最终我们会发现,人们的各种行为其实也有一定的规律。
我们常说价值取决于共识,其实这有点类似于“博傻”理论:资产的价格不取决于资产内在的价值,而仅仅取决于人们认为它是否有价值,你不用管这个项目的好坏,只要你相信有人在炒作,你就会继续增持,虽然你知道这么做是傻的,但还是继续这么做,因为你期待后面有人比你更傻,能以更高的价格从你手里接棒。
做为资本市场的新人来说,有时候你需要暂时放弃自己的智商,去相信整个市场的智商。
在区块链市场,要买就买交易量最大的那么几个币种;当大部分币种都涨的时候,要买就买那个涨得最多的。
其实这种例子也很常见,你发现一只股票涨停了,大胆追,一般第二天会继续涨停;一个币种,突然涨了30%,你也可以大胆买入,一般在稍微回调后,会涨得更猛。因为市场已经帮你做了决定。
有时候,我们也需要有放弃自己智慧的智慧和勇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