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三课  八相成道(四)

第三课  八相成道(四)

作者: mgsjty | 来源:发表于2018-11-29 08:36 被阅读157次

            《佛说无量寿经》直解
            第三课  八相成道(四)
            妙果寺达照法师 直解
        二0一八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大家看:“现处宫中色味之间,见老、病、死,悟世非常,弃国财位,入山学道,服乘、白马、宝冠、璎珞,遣之令还。舍珍妙衣而着法服,剃除须发,端坐树下。勤苦六年,行如所应。现五浊剎随顺群生,示有尘垢沐浴金流。天按树枝得攀出池,灵禽翼从往诣道场,吉祥感征表章功祚。哀受施草,敷佛树下,加趺而坐。”这是这个出家,就出生以后。前面三相、出家是第四相。
    他出家是什么出家呢?说“现处宫中色味之间”,这个“色味之间”,它包含了色、声、香、味、触、法,就概括以“色味之间”。因为我们在生活当中,基本上都是贪吃贪睡;这个“色”是指贪睡,就是衣、食、住、行;然后这个“味”是贪吃。
    说在皇宫里面食色之间,“见老、病、死,悟世非常”。他在宫中,当然释迦牟尼佛是有因缘,游四门而悟到世间无常、世间是苦,出东门见老人苦;出南门见病人苦;出西门见死人苦;出北门见到一个禅修者坐在那里。这个释迦佛就问他:“为什么要坐在树下?”他说:“我是修行的。”“修行有什么好处”?他说:“世间有生老病死的苦,人人都避免不了,我不想要这些苦,所以我要修行。”那释迦牟尼佛就受到启发了:“如果他这个法能够解决人世间的生老病死的苦,这个法我一定要学,因为人世间没有其他的法可以解决、真正地解决生老病死这个痛苦。”
    所以佛在其他的大世、在百佛世界示现成佛的时候,每一次示现成佛,也都同样要示现以在家的“色味之间”。这宫中“色味之间”令很多人向往的,我们很多人在生活当中一辈子,包括古人都讲“食色性也”,你看这个“食”就是饮食,“色”就是男女;或者广义地说,“食”就包括你的饮食,包括你的思想上的喜悦,叫思食。头脑里面想要的知识叫什么——精神食粮,也叫“食”;然后“色”就是指外在的物质。就内在的精神、外在的物质,这一切是我们大家要追求的。在这个“色味之间”他示现,示现出家、示现修行。
    那他出家的理由是什么?我们大家跟他一样,都在“色味之间”活着,在“食色”当中活着。所以,他却见到了“老、病、死,悟世非常”。我们大家都天天看到了老病死,但是我们的习惯性、我们如果没有去那个殡仪馆,没有亲人去世,没有到医院的太平间,我们很多人都以为自己不会死的,是吧?你至少以为自己今天不会死,至少以为自己明天也不会死,至少以为自己明年也不会死。但是你错了,总有一天、你哪天就死了。你对了一辈子,最后一天错了,你看你不是亏吃大了!所以,你做好人做一辈子,最后你做了一个坏人,结果说你这个人前面的好人都是装的,只有最后那个坏人才是真的。
    我们前面每天都觉得自己不会死、不会死、不会死,好像每天都对,但是,到最后那天,你没有做好准备,结果死了,那就等于你这一辈子都没有给自己做准备。是不是在忽悠自己?我们每天都在忽悠自己,都暗示自己,都告诉自己没那么快、没那么快、没那么快。但没那么快,你要好好修行也好,你把时间留下来赶紧用功,没有那么快死,你赶紧先用功!但是觉得没那么快,我就不好好用功了,你看结果到最后你遭殃了!
    所以,他就“悟世非常”,这也是“悟”。一个认真修学佛法想用功的人,他对生命肯定是有悟的、有开悟的。小悟无数次,大悟当然只一次;悟到无我,那是第一次大悟。但是我们平常,他能够悟到世间的“非常”,非常不是特别厉害的意思,是无常的意思。“非”就是无,就是见到了生老病死每个人都存在,每个人都难以逃避,所以他一下悟到,这个世间不可久留,生命没有把握,他就“弃国财位”。
    他本来是可以当国王的,因为是净饭王的独生子,他是唯一的太子,当然是继承国王的位置,他捐弃了。不但释迦佛如此,其实其他的这些十六大士百佛世界示现成佛,常常也是以这个太子的身份不当国王,这才感人嘛,可以感化很多人。当然也有很多的国王,本身就是菩萨示现去做的。菩萨也可以用国王的身份来度众生,有些国王,他为国家考虑,为人类考虑。这些明君在历史上,都可以说至少具有菩萨的这种精神。“弃国”,还有“财”,举国的财富都是他的财富,他也捐弃了。那么,我们在六度当中,也是以布施为主为一开头,就是学会奉献,学会帮助别人。这个是看到自己的无常,我怎么去帮助更多的人,把自己拥有的东西能够放下?所以“弃国财位、入山学道”,就出家。
    出家“入山学道”这里面,是跟讲释迦牟尼佛的这个过程一样,所以,佛他要去、释迦佛要到深山里面去学习这个解脱之道。然后,“乘服、白马、宝冠、璎珞,遣之令还。”就他叫一个车夫,跟着他一起到那个深山里面。到深山里面以后他就叫那个猎人……
    过去佛在世的时候,那印度有很多猎人,那些猎人看到佛之前就有的出家人,他们不是佛教的出家人,是其他教的出家人,也是修行穿着那个袈裟,他们有法服袈裟。那穿袈裟干嘛呢?说那些修行人穿着那个袈裟、穿着那个法服,都是很慈悲的,对动物都不会伤害的,所以那些野鹿、那些动物都跟这个穿法服的人都来来往往。所以那个打猎的人一看这些猎物对穿这种穿袈裟衣服的人都那么信任,他就拿着这个剑拿着刀,然后穿着这个袈裟穿着这个法服,也到深山里面去。那些动物以为他们也不会伤害,就靠近他,结果就被他伤了。这个造假历史上就有,现在人到处都有造假。你看他这个法服也是造假,打猎的人穿着法服。
    那么释迦摩尼佛就把这个打猎的人的那个衣服拿过来了,就是“你把你的法服给我,我把钱给你”。把他自己那个皇太子穿的很宝贵的衣服给换了,这是叫“服乘”——就衣服、他的那些衣服给换了“白马”,让他的这个车奴跟随他的这个人,把它牵回去。还有“宝冠”,“宝冠”是“璎珞”,这些让这个车奴带走,说带回皇宫。
    那这个衣服换起来了,所以“遣之令还”。就是让这个车夫,把白马和他的这个宝冠带回净饭王宫,自己到深山里面去就不出来了。“舍珍妙衣”,他把衣服、珍妙的衣服换给那个打猎的人了,“而着法服”把这个修行的法服穿起来,“剃除须发,端坐树下”,这就是出家,就是他出家的过程。(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三课  八相成道(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rcx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