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从2016年,李克强总理倡导了“工匠精神”之后,“工匠”一词就迅速在各大微商,电商中流行开来。很多的企业,突然“顿悟”:原来我们家的产品卖不动,是因为我们没想到“匠心”这个事呀!

所以一夜之间,上到某大公司工程师,下到厨子洗吹剪,万千匠人向我们袭来。而作为理性消费人,一开始我们可能还会被匠人精益求精的概念吸引。可是,当“匠人”变成一个个烂大街的营销方案,这个被商家亵渎的名词,也在消费者心中跌下神坛,被大家嗤之以鼻。

2016年好几篇爆刷朋友圈的热文都在说“价廉物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生产的便宜货卖不出去是因为“消费升级”了。真的是这样吗?那为什么当我们的企业真的生产出了更加高端,更加大气,更加独特,更加满足消费者看上去需要的商品时。消费者还是在问“这东西为啥这么贵呀?能便宜点么?”然后不了了之,扬长而去?我们的消费真的升级了吗?为什么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
是的,近年来中国消费者的口味确实正在发生改变。比如说,中国消费者真的对高品质的商品接受度高了,甚至消费能力旺盛到撑起了日本的电饭煲市场,法国的老佛爷商城。但是这并不能代表中国消费者只爱买贵的东西了。而是说,消费者越来越精明了,他们明白怎么去辨别商品的品质,而且很清楚什么东西该买贵的,什么东西该买便宜的。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如果你打开一个现代白领的衣柜,你会看到里面有几千元的商场大衣,优衣库或者无印良品的基础内搭,和淘宝几十元一件的街头流行T恤。消费者不再将自己的消费水平局限在一个象限里,什么应该买好的,什么便宜的就够。在这方面,消费者算得比商家还精,而这中间恰恰藏着商品动销最终极的秘密——性价比。
如果我们把市面上的产品稍加整理,就可以将其归类到这样一张性价比的象限图里面去,也就是说,市场上的产品基本能分为4类:

产品区域A:价廉物美,买到就是赚到区
这个区域内的产品是性价比之王,却并不存在。因为对于企业来说,质量越高的产品,在生产的时候,往往也需要更好的原材料,更娴熟的工人,更精益求精的工程师,更严格的质量把控和更完善的客服和售后,而这些都是需要钱的!要养起那么多高素质的员工,却不能赚钱的企业,在市场上只能被淘汰,因为没有丰厚的收益去撑起强硬的质量,企业不是转型,就是死。
产品区域B:价贵物美,高档消费品质区
只有质量过硬的产品才能算进区域B,这个区域内的产品精致美好,价格也往往比较高端。比如说:瑞士的手表,法国的奢侈品,日本的马桶盖;都属于这个区域。
产品区域C:价廉物廉,便宜货专区
这个区域内的产品便宜,质量并不怎么样,比如说淘宝的10元包邮款,快时尚品牌的衣服,温州跳楼价的床单和皮鞋。
产品区域D:价贵物廉,买到就后悔区
这个区域内的产品质量并不怎么过关,但是贪心的商家又很希望能通过某些营销手段将产品卖出高价,比如说:价格贵质量很一般的淘宝网红店产品,概念款的VR眼镜,各种各样看上去玄乎其玄,用上去却并不怎么样的产品。
在这四个区域里面,有一根畅销产品的曲线,只要是属于这条曲线上的产品,不仅不愁卖,甚至还能供不应求。它们的秘密是什么呢?现在,我们就以女装这个品类为例,解密产品动销之谜。
首先,我们找出来六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女装品牌:H&M,ZARA,优衣库,SANDRO,MAJE,PRADA。并根据它们的特点,将它们分布在性价比的区域中。

经久畅销的产品永远只存在于区域B和区域C中。因为区域A内一般不会有产品,而区域D内的产品,消费者上了一次当就绝对不会再上第二次,没有口碑和复购,产品活不了多久就会被淘汰。而区域B中的产品和区域C中的产品,实行着完全不一样的市场定位和策略。
B区域类产品解析
B区域的产品线中,SANDRO和MAJE属于轻奢的衣服,全智贤,王菲和小S有很多属于这两个品牌的私服和街拍,这两家的衣服质量过硬,设计感强,价格稍高,却又比奢侈品牌香奈儿或者迪奥的女装价位要亲民得多。所以很多法国白领都会购买这两个品牌的基础款白衬衣,小黑裙和大衣。简约而又有品质感,一件简单的衣服就能让人气质飙升,穿出大牌感,消费者怎能把持住不买单呢?


而对于PRADA这类的奢侈品牌来说,仅仅设计感强,质量过硬是不足以让消费者花这么多钱的。他们需要给人们一种仪式感,身份感,甚至人生价值感。
比如说:纽约的律师都只穿ARMANI的西装,那么想要成为纽约律师,或者想要成为纽约律师那样的业内精英,你也应该穿ARMANI的西装。
《穿PRADA的女魔头》中时尚主编那时尚美艳,而又冷酷干练的女强人形象深入人心,如果你也是独立女性,在职场拼杀的同时,也别忘了PRADA的加持。
香奈儿前两年花大价钱拍《COCO香奈儿》的传记,其实是希望将香奈儿身上不甘于平凡,敢于挑战世俗和品味超凡的特点融入到香奈儿的品牌形象中,让消费者得以更深刻的认识到香奈儿品牌的价值内涵。

C区域类产品解析
H&M和ZARA的女装都属于价廉物廉的C区域。那他们的策略是什么呢?衣服质量过硬?这从来就不是它们的追求。设计独特?这似乎也并不是他们考虑的重点。
它们的秘诀在于:快时尚,如何将设计大师呕心呕血的作品平民化,低廉化才是他们努力的方向。它们不需要自己的设计师,却在全球都有买手紧密盯着各地的时尚趋势,将一流的设计用最短的时间复制过来,并以三流的价格卖出去,才是他们动销的诀窍。
而这其中,H&M和ZARA的策略又稍有不同。

ZARA更注重的是时尚,而时尚是变化的,所以它的特点在于:快。ZARA一件单品的出货平均只需要2周,一年可以出15-20个衣服的系列,与之相比,普通的品牌出货需要4到6个月,一年只有春夏和秋冬两个系列。而且ZARA总部仓库里的衣服不会停留超过3天,店铺每周会向总部下单两次补充产品,存货周率比其他产品高3-4倍。而且平均每季只有15%的衣服需要打折出售。为了做到这些,ZARA的工厂并没有大量迁移到中国或者东南亚,而是留在欧洲,便于总部的管理和生产效率的提升。而且它的货品都选择用飞机运输,加快上新的速度。这样做的好处就在于,消费者在逛街的时候更愿意去ZARA的店铺,因为时时会有上新。而且看上新品就会下单,因为很有可能等不到打折季,这件衣服就卖光了。

H&M更注重的则是价格,要降低单品的价格,就必须降低生产的成本。所以它的工厂大部分在中国,如何把一件衣服的成本压到最低,售价也压到最低,才是他们的核心竞争力。所以,产品的质量不怎么过关,时尚度又比不上ZARA的H&M,愣是凭着价格优势这个法宝,照样成为了快时尚的巨头之一。

而优衣库跟这两者都不一样,它价格不是最便宜的,质量也不是最好的,但却是性价比最高和服务最好的。它的策略就是:在控制售价的同时,跟自己死磕产品的质量。所以它的基础内搭系列和内衣系列在全世界都很受消费者的喜爱。因为贴身穿的衣服,消费者最在乎的就是质量。
分析完这些,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不管产品价格是便宜是贵,产品质量是好是差,只要你的产品定位符合性价比曲线,就能在市场上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如果你希望你的新产品在下一季销量飙升,那么你就需要先审视下自己的产品是属于哪个区域的:
属于A区域:估计是因为你搞错了,不然就还是转型吧。
属于B区域:匠心,情怀,这些类型的营销确实可以用于你的产品。但最重要的是要把自己的产品同畅销竞品做比较,如果畅销类竞品的价格跟你差不多,质量却比你好,那你要做的就是:在售价不变的前提下,提升质量,让自己产品的质量尽量超过畅销竞品的质量。如果做不到的话,那就降点价吧,毕竟“少赚钱”比“没人买”要好。千万不要相信能通过营销能弥补产品本质的缺陷。很有可能重金的市场费用投了下去,你的消费者购买了一次之后,发现你的竞品才是更好的选择。
属于C区域:既然做的就是低价档,那营销上就不需要太多华而不实的花样,小米的铁则就很到位:比你质量好的,价格比你贵;比你便宜的,质量又没你好!能做到这点,就能在市场上屹立不倒了。
属于D区域:属于这个区域,你的产品是做不长久的,要么增强营销效果,赚一票黑心钱就收手当然,这也意味着无穷尽的售后投诉,和如影如随的差口碑;要么就回去将产品重新定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