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顿时光之张文质《2020-2023,我的个人教育词典》
时间:7月24日下午3:45-5:00
提纲挈领
一、存在的革命:回到真实、回到生活、回到个人
1.从发展时代、消费时代到生存时代(国命难违)
2.“警惕学校”:学校太复杂太特殊了
(1)与其批评教师,不如帮助教师
(2)与其投诉学校,不如改进学校
(3)关心者、合作者、促进者
3.家庭作为一个解决方式
(1)家庭存在的“伦理危机”
(2)单向度的家庭
(3)“失血”与“失控”的家庭
4.儿童数字时代的活命哲学
(1)活着,健康的活着,快乐的活着,有意义的活着
(2)皮肤黝黑、牙齿洁白、眼睛明亮、浑身有劲
(3)易于领导、善于合作、勇于担当、乐于奉献
二、我随身携带着自己的小型图书馆
(1)你离开“体制”能不能活?
(2)你说教育的时候说的是什么?
(3)你用的词汇都是谁的词汇?
(4)你身上能贴多少个标签?
三、我还想说什么?
1.我从来没有这么“忙”
2.我从来没有这么“好学”
3.我从来没有这么热衷于“表达”
4.我从来没有这么渴望“认识”更多的人
![](https://img.haomeiwen.com/i26796064/1c3724c17db44411.jpg)
小辣椒碎碎念
时隔一月又两天,小辣椒终于来完成志愿任务了。看着当时边听讲边拍照边做的文字记录,总觉得熟悉又陌生,联系不起来。我问戚老师当时文字稿是怎么整理的,她一下就看穿用意回复如果需要找找发给我。我再看一遍自己的记录,又去公众号“佟生童话”找佟老师的行走琐记,“18”是我需要的。看着我们两个人的琐记,有的他记我没记,有的我记他没记,大概是差不离的。
前两篇美篇报道,都是尽可能的符合当时演讲原文。今天我变了,上面先罗列出所有的关键点,下面再写一些脑子还有联系的点。
一、教育行走的神奇之处
有很多讲座中场休息后,后半场几乎没人了。但是教育行走很神奇:有人分享,现场共鸣、呼应、共生;休息时间,大家赶忙上完卫生间,很快就回来了,生怕错过什么。教育行走有自己的文化,自己的春天。第一天很疲惫,第二天又“活”了。
这是为什么呢?
难道是因为“主观能动性”?我们来到一起没有任何人强迫,100%自主、自愿、自费。每个人都有很强的能量场,能量很强很温暖但不伤人伤身。用共读吧朗读共约中“平等如实,自由自在”这八个字形容合适。
二、何为真实
张老师是一个乐观的悲观主义者。前者态度,后者认知。他非常关心国家大事,有时会作出预言。预言不是胡诌,跟长期的思考有很大关系,从大视野大格局思考已经或即将发生的事。关键预言美美成真,不但不喜,反而有悲。存在的革命最重要的是回到真实。
四年级孩子灵魂之问:“在考试作文中如果写真话会被打低分,应该写真话还是假话?”“考试时候说假话”未解决最核心教育问题,超越说假话与真话,要帮助孩子认知到什么是真话假话,要有辨别真话假话的能力。在复杂的世界中成就、发展自己,应该明白什么时候说真话、说假话。比如对坏人说假话。
有些话一想到就说出,说出就后悔。不要太信赖直觉。经验不足,想得开(敏捷思维),说的慢(深思熟虑,谨言慎行,反复琢磨)。
不禁再次想到2021年张老师的问题:“只说真话”与“不说假话”选择哪一个?
我当时不明白这二者的区别,选择“只说真话”。后来突然某一天发现“不说假话”更好。我是用数学逻辑让自己明白的。比如:有人问“1+1=?”,如果“只说真话”,那只能回答“2”,如果“不说假话”,那可以回答“不等于3”“不等于0”等数不清的答案。“不说假话”的说话范围更大,不再是一根筋,可以迂回。前两天跟朋友提起此问题,她直接的答案就是“不说假话”,有些经验跟年龄是有关系的。
不说假话是不是更尊重内心呢,用教育的语言表达,写文字用自己的话更真实。《小辣椒说话自带火炮》最后一个片段“平静中前行”最初引用他人的话,后来改了95%。在原来5%的基础上,我不但写出自己的话,写得更详实,字数更多。中间隔几天,心里的想法更多,有新感触,总之我个人觉得比原结尾要好10倍不止,写自己的话非常开心。对教育的理解,自己说的话更靠得住一点。
三、生活与个人
张老师倡导回到真实的生活,经常提醒家长用儿童本位思考:孩子假期三件事,一是睡够了,二是玩够了,三是选择一项团队型户外体育项目。
不同的家庭培养不同的孩子,所有的家庭都可以培养优秀的孩子。每个人都可以改善我们的生活。任何改变都有意义,从生活点滴开始,做一个生活有品质的人,比如多喝水,不抽烟。充满好奇,意义:心灵是鲜活的充满感动的,具有强大内驱力。
张老师再次提到自己因同师弟参加学习小组,最后在黄克剑先生的引导下,从诗人一步步走上生命化教育方面的学者。我的第一反应是“张老师在22日开篇讲过了”,后来听到有老师小声跟邻座讲“张老师讲过了”。是讲过了,为什么再讲呢?
我现在想:张老师开始讲是告诉大家怎么走上这条道路,后来讲是要表明“认识一个人”的重要性。认识一个人打开一扇门,甚至命运之门,改变自己一生。当时不知道后来发现命运昭然若揭。
认识一个人比参加研讨会都重要,比听几百场讲座都重要。自我变革,生命觉醒,最重要的是把心收到自己内心。心有存住,不借外力,不看他人评价、社会荣誉,走一条更艰辛的路。看见生命的自然,感受喜怒哀乐,潸然泪下,放声大笑,真的很快乐。要有预见性,跑得快,活的更久。价值引导的思维,自己先做一个示范者,饱满的激情应对变化不拘的时代。
四、加微信好友
愿意加微信,愿意分享对生活各方面的感想。
一开始张老师就问在场的参会者,还有没有人没有他的微信。如果没有,赶紧加。结束的时候又问,还真有一位老师还没有加张老师微信,张老师说没事,等演讲结束亲自加。最开始讲家庭教育,没有微信,张老师会留电话号码,告知大家紧急事情发生打电话。有时候可以救急,活生生的人。
有一次,我跟共读中加的陌生姐姐聊一晚上。情形是她坐在家门外的台阶上,考虑自杀。不管是出于什么考虑,我怎么能放任不管?当时我还属于学习非暴力沟通的初始阶段,只懂一点点,一股脑机械地跟她发很多消息。发着发着,我突然意识到“发这么多干嘛,一下哪能消化的了”。尽管如此,姐姐的回应是很好的,她让我放心,有了我的陪伴与支持,不管以后遇到什么事都不会再考虑自杀。此时已经凌晨五六点了。如果是遇到现在的我,说不定起到的作用会更强一点。
有一天我突然发现好友要破900,吓一跳,怎么能这么多呢!于是开启删好友模式,有很多人确实已成为“过去式”,前后删几次约摸有三四百吧。尽管如此,微信当前仍然显示1242个好友,95%也都是我主动加的。上大学时候觉得自己“认识的人太少”,我变了,不是说自己认识人多厉害了,是“不少”了,不想加了,一天翻朋友圈看不完,错过很多在意的人的朋友圈。我爱交友,但也不是见谁都要加微信的。之前删掉的,是曾经需要加的,不能以“既然删何必加”来论。不过遇到优秀老师,小辣椒仍然是主动出击的。
我现在是做不到张老师这样愿意一直加好友的。我心胸狭隘,聊的不高兴可能就把别人删了,哪像张老师还能留下吐槽教育行走的小辣椒呢!身为家庭教育指导师,张老师愿意以一己之力帮助更多的家庭。
五、其它
1.离开体制能不能活的更好?足够的储备活的更好。
2.用自己的词汇,避免套话空话屁话,用心
3.手艺人靠自己。《我只想静静地教书》,能不能实现?自我变革。
4.万事开头难,比开头更难的是总结。
5.经常用到的词就是关键词,带着发现与思考,总结。
6.忙每天8分钟文质说,三年多继续说。家里图书泛滥成灾,他人房子整洁很羞愧。
7.我们免费享用的海浪音乐厅(第8届会场)租金一个白天3万,不包括晚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