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不辣的妈”微信公众号里的一篇文章,其中有提到一部央视九套的记录片“零零后”。
作为零零后的家长,带着强烈的好奇心,我看完了这部号称记录了十年的片子。
此片在北京拍摄,选取的孩子都是在“巴学园”上幼儿园的小朋友。但当他们上初中后,人生之路就有了各自的风格:有的继续在公办学校读书,有的选择出国读书,有的连将来的职业都已锁定,有的想做科学家。
这所幼儿园有点象“窗边的小豆豆”中的小学,老师们都非常尊重孩子的个性,在记录片中,根本看不到老师冲孩子发脾气,更多的是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即使孩子们有些调皮,把小朋友的鞋扔到垃圾埇里,老师也没有说他们的不是,而是让他们去做,让他们去探索。
1.爸爸去哪了?这样真的好吗?
记录片中所拍摄的几个孩子中,其中有两个孩子,我印象比较深刻。一个是锡坤,一个是辰辰。
锡坤的大部分镜头都是和妈妈在一起。上幼儿园,妈妈一直接送。上小学,妈妈陪他一起玩。小升初的考试,妈妈陪他到考场。没有一个爸爸的镜头。不知是爸爸工作太忙还是什么原因。锡坤去参加英语夏令营,连哪天穿什么衣服,妈妈也都电话遥控。妈妈简直可以打高分,可爸爸呢?
锡坤在片子里话不多,不太善于表达。他喜爱做科技实验,妈妈就在家里帮他建个科技角,请他的同学一起玩。他喜爱魔术,妈妈就鼓励他在夏令营的闭营式里表演。妈妈的语气很平和,有时也透着些无奈,为了锡坤读书,她辞去了工作,一直在做全职妈妈。她说她好渴望孩子快点长大,这样她也可以做点自己的事情。
辰辰,上幼儿园时,交到一个好朋友,只和他一个人玩,每天早上她都在幼儿园门口等他,即使在寒冷的冬季,她也等,直到等他来了,她的一天才开始。
上初中了,她喜欢的动物是狼,喜欢刀,妈妈说她把刀挂在墙上,还有的压在枕头底下。她喜欢吹笛子,上机器人课。她说她长大了,想当一名动物科考员。
辰辰是独立的,有个性的,全程很少看到她笑,或者一人用单反在拍动物,或者一人在吹笛子。
妈妈说辰辰是个古怪的孩子。
画面中依然看不到辰辰的爸爸。
在一个家庭中,爸爸和妈妈,都应该是不可或缺的角色。因为工作原因,或者其它什么原因,在孩子成长的阶段,爸爸的缺失,最终都将导致孩子的负面心理,甚至长大成人后,心理极度缺爱而走上不归路。爸爸们,既然你们当初选择了给予孩子们生命,为什么不坚守好属于你们的责任?
2.做差不多妈妈就好
锡坤的妈妈,为了孩子上学,辞去工作,一心陪伴。可谓称得上是十分妈妈。也正因为这十分妈妈,孩子对他的依恋特别的深,竟然说想回到妈妈的子宫里去,因为这样最安全。
而一一的妈妈,只有采访她时,她才会出现。大部分的镜头是一一自己的,看上去她好象依旧没有什么朋友,但已明白人是离不开朋友的这一道理。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妈妈大部分是事无巨细,从早上吃什么到穿哪件校服上学,再到提醒孩子上学别忘带红领巾,多喝水,满满的唠叨,不厌其烦的重复。直到孩子有一天大吼一句“你烦不烦,总叨叨。”妈妈好象才猛然间发现孩子长大了,他已不是那个需要你天天提醒,不要落东西的小迷糊了。作为妈妈,我们适度的懒一下。不提醒他会怎么样,他忘记带了一次,下次自然就会记着带。如果是老师批评他了,下次他更记得牢。所以,妈妈们,千万不要做满分妈妈,差不多就好。
3.放下焦虑,静待花开
片中印象最深的小女孩就是一一了。她非常有个性。在上幼儿园时,经常一个人玩,老师就问她,为什么不和别人玩呀?她说就是喜欢一个人,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幼儿园的园长和她的妈妈说,让她多带孩子去交朋友。妈妈也带着一一去串门。但好象也没什么作用。一一妈妈并不担忧。她说我和她爸都是比较安静的人,所以孩子这样也很正常。
一一妈妈说,一一小学时的成绩不怎么样。先开始问她,她总是迷迷糊糊的,后来也就不问了。上中学后,一一好象开窍了,自己有目标,有方向。
在一一上中学后的一个暑假,一一回“芭学园”做志愿者。这是他们幼儿园的一个传统。从那里毕业的小朋友上中学后,总会有些孩子回幼儿园做志愿者。
看不到一一妈妈辅导她功课,更看不到一一妈妈为了孩子的作业去吼她,经常看到的是一一妈妈的微笑和平静的语气。
一个人的焦虑,往往来自内心对某件事所产生的不确定性,或是根本无法面对不可以接受的结果。天下的父母都有一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可天下的孩子们,真的都愿意作龙凤吗?未必。他们想做的只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让自己开心。只要孩子们都有一颗向上的心,并且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着,我们做父母的,又何需焦虑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