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0号上映了 《22年后的自白》。下午3点看票的时候,6点半的场次一个人都没,6点看票的时候,座位占了一半,那时候已经6点5分了,最后还是买票骑车过去了,刚好赶上电影开场--6点30。看豆瓣影评说,这电影是韩版《我是杀人犯》的翻拍,据说原版的更好。1月15号晚上就看了韩国原版,确实原版的剧情更加跌宕一些,不过侧重点不同吧,各有千秋。
先总体介绍一下剧情,两部类似:
很多年前,发生一起连环杀人案,手法凶残,影响很大,但警察一直没破案。其中一件案子,警察终于设局找到凶手,几经搏斗之后,还是被凶手逃脱,办案警察还被凶手用刀在左脸划破了嘴,留下了巨大的伤疤。当时法律规定刑事案件的诉讼时间为15年,最后一起杀人案刚好卡在诉讼期前一天,所以就算抓到凶手也会因为诉讼时间失效而无法对凶手进行制裁。就在大家认为这件事情不了了之的时候,突然有人宣称自己为当年的凶手,还出版《自白书》来引起社会的舆论,此事再次被社会关注,被害人家属和办案警察也被卷入其中。其实,被害人家属的心情一直没平复,当事人警察也一直没放弃,一场猫鼠游戏就此展开,凶手最后也被制裁。
《22年后的自白》整体电影的重点应该在于案情的叙述,在于案件本身。开篇就描述了案情的历史背景,后期在找凶手的过程,男二直接潜入凶手家里,找到了犯案视频,就感觉反转略微有些突兀,作为一部悬疑片的话,可能推理线索比较少吧,不过相对韩版来说,在案情的叙述上更加平滑了吧,凶手的动机是想让被害人家属也感受到自己的痛苦,转嫁痛苦来缓解自身的无尽黑暗。凶手再次被揭露之后,也是一心求死,所以他的愿望就是1. 不再苟活 2.让家属因为自己的苟活而内心挣扎 3. 杀了自己的男主成为自己真正的最好作品。
《我是杀人犯》个人以为重点在于对 人物角色的刻画。
电影开场,导演就安排了小巷追逐战,不断摇晃的镜头灵活多变的拍摄角度让人惊心动魄。最初去小店喝酒的警官看到撞进店里的两人,回忆起了多年前的场景,处理还比较巧妙;类似的场景有 在三方国民会议的休息间隔,警官去洗手的时候,被嫌犯刺激说 你不会以为秀妍还活着吧,此时真正的人和镜子里的影像一分为二,一个心痛回忆因自己遇难的女友,一个则转身要冲进隔间被保镖挡住,导演在细节上确实很有功底。
电影在讽刺人性冷幽默上也体现的淋漓尽致。
电视直播时的 出版方没有同情受害无辜死去的女性,而在谈到杀人犯忏悔时留下感性的泪水;吃瓜群众在一旁看戏,还在观众提问环节夸赞书销量好;最初在拘留所的女学生为了鼓舞大家,竟然说 相信欧巴,秀妍只是J杀的,其他的都是欧巴杀的,这是个很荣耀的事情么,真的是。。。在第三次国民会议上,J迟到的间隙节目组安排一个受害者的老者发言:我到现在都没把女儿遗忘。。。这时候J来了,大家的目光都转向J,无视老者的发言,老者只能眼神复杂得看向 场面的焦点。在整个国民会议中,大家的关注点都在“谁是凶手”这个热点话题:电视台局长关注的是如何提升收视率,粉丝团关注的是偶像的影响力,售卖方关注的是书的销量给自己带来多少收益,没有人去关注当年受害者家属的心情和近况,尽管时隔这么多年,家属的阴影始终不会散去,但好事者还是因为热点去揭人的伤疤,就算可能心里明白这是杀人犯的炒作。
电影中对感情的处理还是很细腻的,生活不是常常轰轰烈烈,更多的是平平淡淡。秀妍在平安夜精心准备的手表,刻上爱人的名字,但因为警官的忙于工作没送出去,最后都没送回家,秀妍说了一句:你真自私,就消失在雪夜中孤独回家, 简单的描述让警官带着愧疚和自责过了17年。
大多数犯罪电影的结局是罪犯伏法,锒铛入狱而结束。但电影的结尾,警官用带蛇毒的钢笔解决了杀人犯,动了私刑。所以电影的主题应该是讽刺当下的时局,司法的漏洞,民众的愚昧,罪犯的狡诈等现实问题,而不在于案件本身。法制确实有很多问题,受害者的心愿就是手刃凶手,但就算大家都知道凶手穷凶极恶,但法律实在无法制裁凶手,这不免让人怀疑法制。不过两部电影的结尾都埋了伏笔,在凶手提供的视频中,都有线索明显表示犯案时间在最后诉讼时间前,让紧张的观众松一口气。
个人觉得两部电影中侧重点不同吧,没啥好比对的。当帅气的凶手出现在公众眼前的时候,民众对他们的态度竟然是崇拜,这种心理感觉真的很无奈。虽然电影在表现手法上可能带有一些夸张,但放到现实中可能也是如此。在《22年中》还稍微好点,在第一次记者见面会中,在场的记者还是对凶手质疑犯罪行为的,但在《杀人犯》中,第一次记者发布上,有一个女记者竟然问跟案情毫无相关的护肤保养问题,这是个手里很多条人命的杀人犯唉,就算私下问这个问题都不合人心吧,何况大庭广众。在各种签售会上,观众记者对杀人犯的推崇简直可怕,对无辜受害者 内心的伤疤熟视无睹,非但没有给予起码的尊重,反而是非不分,民众的麻木不仁 可见一斑。《乌合之众》中有一句话,记忆很深: 民众都是愚昧的。民众会随着领导者的意向改变自己的想法,所谓三人成虎,说得就是这个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