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简书拟解决以下问题:
1.拆书解决哪类问题?
2.问题的分类有哪些?
3.如何澄清一个问题?
4.什么是真实的问题?
5.怎么算好拆书主题?
【时间】:2020-09-12 19:00 ~ 2020-09-12 21:30
【本周晋级】没有良性的沟通,做再多也是无用功
【主题1】:学会用非暴力沟通原则表达自己
【解决问题】:用正确的表达,远离语言暴力,避免负面沟通
【适用人群】:所有人
【您将收获】:让你学会一种充满爱意、非常有效、非暴力的沟通方式和思维方式
……
【主题4】:表达感谢
【解决问题】:教你说,让助人者乐在其中;教你做,让助人者乐此不疲
【适用人群】:所有人
【您将收获】:如何通过诚意的感谢让帮助你的人获得成就感,加强链接
如果上面互动吧宣传内容小小打动了你,让你想来听听拆书家会是怎么来解决这个困扰你许久的问题的,进而报名来现场,十有八九会有一种失落感。
为什么会这样呢?在现场,你会发现,拆书家一出场,几乎都是奔着完成拆书技能而去的。“我是谁谁谁,今天晋级2-1,……”。接着是FAB图书介绍,阅读,然后开讲。
你所关心的问题,被淹没在拆书家的技能演练和观察家的点评里去了。
你想解决的问题呢?被拆书家四平八稳的讲授一带而过了。你有点小失望。不过,对拆书这种新颖的学习方法还是蛮感兴趣的,有机会的话,你还想来听听。
许多初来乍到的学习者,在活动结束后交流时,大多流露出与上面类似的学习经历。
出现这种情况,问题出在哪里?东哥以为有三:
其一:宣传拆书时,主题和对象不明确或者不聚焦;
其二:拆书晋级或者拆书课设计时,拆书家缺乏问题解决意识;
其三:什么才是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拆书家、学习者自己也不清楚。
如果不解决上面三个问题,就会遇到下面两个问题:
1.拆书课或晋级练习时宣传海报、学习内容和活动设计,不能体现出对学习者的价值,表现为拆书家和“内伙子”们的自嗨,对学习者吸引力不够,或学习者会望来而止步,不会有下次光临。
2.TF3-3晋级时,微行动学习会缺少学习活动设计的抓手,让拆书家对微行动学习环节的“明确问题”、“讨论问题本质”环节毫无信心,甚至失去控制,让现场讨论出的问题解决方案确实实践的价值。
要解决上面三个问题,得从什么是问题开始来说。
1.什么是问题?
拆书帮、拆书、拆书课在在这里说的问题,应该是英语中的“problem”,而非“question”。是需要研究解决的疑难和矛盾,而不是限于被提出的问句或者带解答的题目。
西方比较流行的问题的定义,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纽厄尔与西蒙提出的,即:问题是这样一种情境,个体想做某件事,但不能即刻知道做这件事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当情景处于某一状态,而问题解决者希望该情景能进入另一状态,而这时又存在某些障碍物阻碍从一情景向另一情景的顺利转换,问题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问题的三要素是初始状态、目标状态、达标通路。……
总之,所谓“问题”,乃是一个势差,是一种情境。我们要讨论的“问题解决”是在这类情境中展开的认知过程。《聚焦五星教学》,P24-25。
书中还强调,问题解决的情境中,必然包含三个要素:有一个问题拥有者,即问题解决者,以及他所面临需待处理的任务,还有问题解决者所处的环境。
2.问题的分类
根据情境认知理论和美国知名教学设计专家D.H.乔纳森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观点,以及问题空间(给定状态和目标状态之间的疆界-即问题空间)是否明确,乔纳森把问题划分为良构问题和劣构问题。
结合研究的对象、内容和范围等实际情况,有研究者把对良构、劣构和真实情境等核心概念做了如下的界定:
a.良构问题的特征是:问题是为直接揭示科学概念而人为设计的;对问题界定了限制条件,提供了解决问题的规则和原理;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明确方法和步骤。
b.劣构问题的特征是:问题来源于日常生活或是对真实场景的模拟;对问题缺乏明确的界定,问题的构成存在不可知的部分;难以确定哪些规则和原理是解决问题必须的;难以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需要通过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案去寻找最佳的解决办法。
c.真实情境是指:来源于日常生活或虚拟世界,包含有劣构问题,能激发学习者科学探索热情的情境。真实情境是情境认知理论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认为真实情境中的学习有助于学习者概念的理解、迁移和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拆书家,要帮助学习者解决的应该是劣构问题,而不是有标准答案的良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我们拆书家的市场价值所在。
请试着回答下面问题哪些是良构问题、哪些是劣构问题?
问题1:“非暴力沟通”四步骤是哪些?
问题2:请问,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
问题3:你今明两年内打算怎么脱单?
问题4:一名拆书家如何快速提升自己拆书课在当地市场的影响力?
问题5:如何解决60后、70后一线员工职业倦怠问题?
3.问题要澄清
拆书现场,当需要出现“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时候,拆书家往往缺少驾驭问题的练习,导致现场抓取的“问题”显得肤浅、逼格很low、散而乱,甚至学习者都觉得讨论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案的价值不大。
面对具体问题时,这就需要问题必须得到问题拥有者的澄清,才有可能值得讨论、才得到去解决。
这需要拆书家有意引导,提出一系列问题来将下一步待解决的问题给予澄清。田俊国老师在《上接战略下接绩效》P151里讲到:
澄清问题三个原则:聚焦、范围、标准。
要解决什么问题?这个问题是客观存在的,是在某个特定条件下存在的,是具体的-这就是聚焦。
问题解决到什么程度可以接受,这就是标准。
问题所涉及的领域是什么?涉及哪些部门?有哪些流程和制度?前提假设是什么?这是范围。
4.真实的问题
如果学员对拆书家提出的、现场拟解决的问题,是不用关心的、不甚了解的、不对结果负责的,一拍脑袋就出来解决主意的,那这样的问题,就不是“真实”的问题。
拆书家要组织学习者探讨学习者面临的真实问题:可以是群体性的,可以是个体的,学习者切实关心的,学习者有一定了解的,在学习者影响圈内的,学习者为结果负责的。
上周,拆书家姗姗在做TF3-3晋级演绎微行动学习时,引导大家去解决一个问题-如何提升职场能力?
虽说大家讨论出4-5个类似“找准方向-对标-刻意练习-持续反馈”等通用步骤,但观察家马坤就提出,“这样的问题,场景不聚焦、案主不聚焦、问题具有通用性,是一个可广而问之、广而知之的问题,使得问题不真实,不具备挑战性,不具备现场解决的价值。”
在针对微行动学习技能点考察时,拆书家准备解决的“问题”时常是“无效”的。总舵TF3-3评审员野人大叔,给出评审反馈的意见时,提出:
所谓“真实”,必定有现实背景,是当下存在的,谁提出这个问题,就要问他(案主)问题情景,这才是有实际意义的行动学习,也才能够找到真正的问题本质。
因为没有具体的现实背景,所以整个AL几乎都是理论和概念,抽象且笼统,缺乏现实意义。
5.问题与主题
许多拆书家,在开场时,只讲到选择片段出自哪一本书,片段内容可以解决哪一类问题,既没有对每次晋级的学习内容提炼出有吸引力的聚焦主题,也没有清晰给出对“真实问题”的解决方案。
这样的拆书,自然缺乏对学习者持续吸引力,对提升学员粘性就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我想象中优秀的拆书家是可以做到以下两点的:
1.鲜明的拆书主题,可以第一时间吸引到拥有该类问题、想解决该类问题的学习者关注。
2.在拆书现场,拆书家应该帮助(引导)学习者既要澄清问题,也要帮助大家解决“真实”问题,而不只是体验学习过程。
如果拆书家有这样的意识和做法,那么,这样的拆书晋级和拆书课,风格和学习效果会自然不俗。
我们组织拆书学习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习者解决“真实问题”。
说了这么多关于问题的知识,我们该如何重新撰写开头的宣传文稿呢?期待你的修改方案。
If there is a question, you need an answer. If there is a problem, you need a solution.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