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天RIA便签训练营”答拆书家十六问

作者: 爱拆书的东哥 | 来源:发表于2017-12-12 23:01 被阅读511次

    最近,我有幸受邀参加了一个针对企业内训师的RIA便签读书法21天训练营。作为辅导老师,在线上给予学习者一些RIA便签书写的方法指导。现将学习者提及的十六条疑问作答内容分享给拆书法爱好者,或许能够给到大家些许帮助。我的解答,是根据我对RIA便签读书法的认知和经验得来的。或许,存在解释语言和内容有失偏颇和错谬之处,敬请方家指正。时间原因,未对十六个提问做进一步归纳合并处理,望读者体谅。

    RIA便签读书法基准步骤

    【提问一】:拆书的A1、A2针对同一个案例,写曾经怎么不好,未来怎么做,这种形式好,还是A1、A2各写一个不同的案例好,好的建议是什么?

    【回答】:仔细想想,A1、A2在这里写同一个场景下的运用,其实涉及一个热词,“复盘”:A1是过往经历的回忆,A2如果还是原来的A1场景下、但整合了How的规划,那么,就相当于是一个小的“复盘”,事后看在当时情况下,如何有更多的选择,如何做结果可以更好。这实际上相当于拆书家在晋级时做的A1+。当我们自己用便签读书法来做练习或者运用时,建议:一是既要做上面说的小“复盘”;二是更要尝试做更多其他应用场景\面向对象迁移下的未来规划。

    【提问二】:如果一本书都是围绕同一个问题介绍的,我还需要对这本书拆出很多观点很多内容么?还是拆一次即可,好的建议是什么?

    【回答】:拆同一个问题\同一本书,其实我们拆书家有一个经验:常拆常新。每拆一次,自己会有不同体验,尤其是在带拆现场,学员会有新的意外惊喜给到拆书家(比如,新的案例\新的解释\新的观点或视角,包括新的作者和书籍)。有时候,可以阅读作者同一主题的系列书籍,或者同一主题不同作者的书籍。还有,拆后在我们应用一段时间以后,是否有反思\复盘,是否可以观察到更多的适用条件\前因后果?这也会让我们思维或者技能精进不小的。同时,可以尝试链接更多知识和技能,以此试着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提问三】:拆书这个事情存不存在拆错了的情况?插页本身说明的是一件事情,但是我理解成了另一件事,我按照我理解的写出了I,也写出了A1、A2。这种情况怎么看?

    【回答】:只要你的I+A1+A2都是关联你自己的,实践下来有成效和作用,你就没有拆错这事。即便插页\原文说的是另有其事,但自己依据当时自己阅读到的那一刻的理解\反思\规划来拆了,来实践了,有效果,那是因为这个插页\原文一定让你联想到了什么,触动了当时某个让你纠结和困惑的点,让你豁然开朗,所感悟和顿悟,还让你想起了经历,并还做了行动计划。这哪是拆错了?这是拆得恰到好处才对。

    【提问四】:在写I便签时,根据原文内容,自己理解后,除了写自己的语言描述外,可否加一些自己有感触的案例,如果可以的话,是否会出现I和A1便签相似或重复的内容?

    【回答】:如果你是自己在做便签练习,或者自己在运用便签读书法读一本书,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如果是在用便签读书法做作业练习,比如说这几天的辅导训练,那就得考虑阅读者的阅读体验了。可以先按照你的思路来写,不管作业要求,随笔去写,不刻意抑制自己的思路和情绪,这样可以看到更多的自己的思绪和经验\故事\感悟\思考,做留存。有些闪现的点,今后可用。最后再整理一份作业出来即可。

    如何写出好的I便签?

    【提问五】:在拆书的A2便签中,我们写到一个具体案例怎么去做就可以了,还是要在A2便签中的案例基础上,总结出来一系列相同事情的行为方法论。

    【回答】:我们的A 2来自于哪里?是在R和I环节里总结\提炼\归纳出来(或者直接就在那里)的方法论(How)指导下的行动计划,这已经是理论(How)指导了,才有实践A2出来的呀。当然,不排除有伙伴在书写A2便签时,自己从书写过程中得到启发,又扩展了、总结了一些“类同”的行为方法论How+出来。我理解,比对之下,这更多可能是你的思考与原来的How前因后果、适用边界发生变化了的原因。

    【提问六】:在写I便签时,老师曾经有个指导结构是why、what、how,如何不被作者原文的逻辑思路带跑,而是能够探寻到自己感知出的why、what、how ?当原文中存在三者中的某环节缺失时,有没有什么方法予以补充?

    【回答】:不被原作者带跑,这需要很多的知识和实践经历。我们是以知识为中心,还是以为我所用的“我”为中心呢?做便签读书法时,拆书法是以“我“——拆书家为中心的。我们提倡拿来主义。我注六经,还是六经注我?我们追求的是六经注我啊,六经为我所用啊。当原文中存在三者中的某环节缺失时,我们怎么去补充呢?我的经验是,一是凭借自己的思考、经验给填补上,再和作者提供的两相比较一下,知道差距;二是看这本书的前后文作者的讲述;三是作者同主题的书籍,或其他作者的同主题书籍。也有可能在非同主题书籍里、实践中的经验、案例、故事得到启发,这叫”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或者”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提问七】:I便签在原文无How的情况,如何更好的用自己的话有逻辑的总结为致用的步骤?

    【回答】:这需要对相关知识有链接,即要有一定知识、技能的储备,串联起来。“哦,这段话让我想起另外一段话的意思了。我知道怎么做了”。(可以是本书前后文、本书作者其他系列书籍,同主题的其他作者书籍)。

    【提问八】:当自己读书时,无老师指导的情况,是否每个I都要对应A,如果没有,能说明是拆书段选错了还是必须总结A1和A2,在必须的情况,A2不一定是可以SMART的情况如何处理?

    【回答】:我的经验:每个I,应该需要至少对应有A2。A1倒不必每次都有。如果没有A2,那么,只是获得了相关知识而已。A2的SMART原则,不是每个因子都会出现,有时候是因为自己把它作为隐含条件来处理了。为了强化,可以尝试补齐,显性化,实施起来更具目的性。

    如何写出好的A1便签?

    【提问九】:A1的反思部分经常和A2部分未来的行动相同,反思部分是否要特意写上对旧有经验如何进行更改调整,如果写了感觉和A2有点重复 ,那A2就会变成A1+?

    【回答】:A1是为了激活旧知,关联自己。A2,指向未来。有时候,可以做A1+,是为了加深对How的理解和运用,也是强化经验的升级。反思过后的经验,才值得拥有。如果觉得有价值和意义,可以尝试写2个到N个不同运用场景下的A2便签。

    【提问十】:如果对于原文理解自己有不确定的地方,除了重新读书,有没有其他解决方案?因为在看同一片段不同人写的I的时候会发现理解都不同。

    【回答】:个人理解不一样,是自然的事。每个人看到的看重的东西不一样,因为经验、学识、见识、价值观、经历、眼界、家庭背景、成长环境不一样。跟别人不一样,不打紧,可以尝试从其他人那里学到更多。可以尝试多问问,“请问,我很好奇,是什么原因让你得出这个看法的?”

    【提问十一】:原来我理解的便签法是点到即可,但通过几周的练习,现在便签法越写越复杂,不像读书笔记,即使贴在墙上,也可能因为篇幅太长无法做到一目了然。便签法是不是应该做到这么复杂?

    【回答】:这是在做便签读书法的练习阶段,需要熟悉各种套路、标准、条件。复杂与否,与自己将来怎么用有关。将来只是自我学习提升,可简单些,自律好的伙伴,有些知识或者边界作为隐性知识留在自己脑子里。如果要给别人看,更要别人模仿去学,不妨标准些,看起来会复杂些。

    【提问十二】:我们经常需要在A2做出具体的行动,但是,有些书的内容不一定具有参考性,或者这内容只是理论层面,未经实践的,我们以它们为行动指南是否科学?

    【回答】:要与自己的实际情况契合才行。要读经典的书,要探究适用边界,可多读几本同主题书。

    如何写出好的A2便签?

    【提问十三】:会不会出现在自己的过往经验里没有与新知有关的事件这种情况?如果会,怎么办?

    【回答】:应该不会出现。一个大活人,二十年以上的生活,如此丰富多姿多彩啊。总有关联的,只要你愿意去联想,发挥想象力。或许,不要死抠照搬How的每一步骤、流程,抓住与自己有关联的步骤即可。试试呢。

    【提问十四】:.A2是否是针对A1的目标和行动会更好?如果不是,个人感觉A2与A1区别性不大,两个步骤都变成给出事件以及解决方案。

    【回答】:学习上有个词,场景迁移。如果只是停留在原来的场景里学习成长,一旦场景变换,就懵了,通过一个片段的学习成长力就大打折扣了。A2是指未来极可能遇到的情境运用,只要是问题的本质是一样的,就可以用上I环节的套路。A1再次发生的概率极小,即便发生,已是人是物非了,此人非彼人了。

    【提问十五】:A2的便签是对今后的假设,希望通过阅读R和结合I的总结,能让事情做的更对,但如果通过A2的做法发现并没有达到之前的预期,或者说并没有让事情往期待的方向发展,那么是否是A2的计划出了问题,或是选择的片段出了问题?

    【回答】:质疑A2的合理性,是可以的。结果有偏差,或许是我们并没有摸透How的应用条件,或者个人在实践的时候,有许多东西是无法准确衡量或者量化的东西,而且有些东西的量化是各自内心来打分的,标准也不一样。所以实践有偏差是正常的。可尝试反思和复盘,包括邀请其他伙伴一起拆,或有许多自己意想不到的东西出来。自己肯定会有思维\经验\价值观的死角的。多看同主题的书,也可弥补类似不足。

    【提问十六】:A2的目标计划是可以同时计划多个目标,还是建议一定周期内完成一个A2再去做下一个?因为我发现在做A2计划时,在同一周期内会有重叠的计划,而且时间上也不允许同时完成多个计划。

    【回答】:同时计划多个目标,还是一定周期内完成一个A2再去做下一个?得看自己的自律和行动力,高的,在协调不冲突情况下,也可同时多个任务执行。可以把有些行动计划的时间周期拉长,关键档期相互错开,也是可以尝试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荣荣手工:目前自己看书时,链接A1相对轻松,会想出好几个。有时A2怎么想也想不出来,会是什么原因呢(嘿嘿):lollipop:
        爱拆书的东哥:@荣荣手作 不想动脑筋,不想改变,在舒适区。:smile:
      • 果莉:赶紧学习起来~~~~~~
      • 熊猫背影叶振:如果A1说的是一件正在进行中的事情,或者是一个在接下来的生活中会反复出现的场景,A1+似乎就变成了A2呢?
        爱拆书的东哥:@善良的老刘时间单元的大小。单元分得细和粗。
        善良的老刘:@做一枚有故事的人 请问杨老师,时间切片是什么意思?我也碰到这位小伙伴的疑惑
        爱拆书的东哥:@熊猫背影叶振 看时间怎么切片。:smile:

      本文标题:“21天RIA便签训练营”答拆书家十六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groi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