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早上与女儿多多步行到校,路上牵着她的手,一边急匆匆的赶路,一边背诵古诗《年暮到家》,引来路人侧目。这是一首清朝诗人蒋仕铨书写游子归家与慈母见面的诗歌。老师要求今日下午要背诵出来。在到校的十分钟路途上,女儿磕磕绊绊的已经背了下来。我心里却悄悄的难过,为了昨天自己的一些做法,今日白天工作空隙总是细细思量己过。
昨晚女儿按时间完成了当天的语文和数学作业,时间到了晚间八点十分。女儿告诉我说,有一首古诗要背诵,为了鼓励女儿学习劲头,我提出要与女儿共同背诵,看谁先能够背诵。因为之前有一首白居易的《燕诗示刘叟》也是这样很快背下来的。我和女儿大声诵读了5遍之后,我背了下来,然后女儿磕磕绊绊的,而且起句“爱子心无尽”重总是把“尽”背成“念”。为了帮助女儿记忆,我慢慢的把诗歌的意思讲了一遍,又让女儿大声的诵读了十遍,结果效果更差了,原先能够背诵的片段也忘记了。这时候我明显的感觉到自己心急起来,看了看墙上的挂钟,到了晚间八点五十,于是我计划准备背诵到九点再带着女儿洗漱。一边心中清晰的知道自己的情绪开始急躁,一面开始克制自己的语言和语速中的负面情绪,心中默念“不急不燥”,不能让女儿把背诵与痛苦情景联系起来。当忙活了一段时候,看到女儿迷离的双眼和打着哈欠,我才意识到时间,猛然发现已然到了晚间九点半。那一刻心中就有些懊悔。
原来自己还是没有走出自己的性格,深知自己是做事趋向完美,行动总是计划的人。我还是把自己囚禁在了自我之中。我还是没有考虑女儿的情况,而是按照自己认为的学习计划在强迫女儿。而且在整个过程中,我错误的把自己的能力投射到了女儿的身上,以为女儿也会像我一样的学习。把一个37岁读了近30年书的人所拥有的经验和能力迁移到不到七岁女儿的身上,确实愚蠢。其中因为有一个细节,我非常难过自己武断的阻止了女儿的想法。在背诵过程中,女儿告诉我想抄写一遍古诗,帮助记忆。而我却以为熟读就可以背诵,不需要抄写。因为我本人背诵时从来不抄写。并且在最后,因为女儿没有达到熟背的效果,我的脸色并没有表现出自然,心中还是出现了失望。我失望什么呢?我心中有个完美的女儿形象,在一件小事上,女儿没有表现出我以为的那种优秀,于是我就失望了。今日工作中,我还未自己这样的狭隘而感到难过。熟读多少书籍,遇到事情,还是难以过了自己这颗固有的心。反问自己,为什么对学生我可以等待,而对于女儿我却莫名的慌张,我到底害怕什么呢?难道真是血缘关系,让我不能旁观者清的认识到女儿的成长规律吗?
今日早上起床,女儿因为背诵紧张的几乎要哭了。我已走出昨天的不良情绪,感谢自己可以首先稳定了女儿的情绪,让她平静的吃完早餐后,决定步行去学校,这样路上就有一点时间。就在这十多分钟的路上,女儿在我的带领下很快就背诵下来了。那为什么昨天晚上近一个小时却达不到效果呢?或许是我的急躁干扰了女儿,虽然我压制了自己的急躁,但女儿一定隐约感觉到了什么,如此影响了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产生了阻抗而降低了对信息的编码能力。
看来与自己心魔的斗争是一个持久的战斗,此路漫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