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妈,我不读书了,我要出去打工。”当阿辉回到村里的时候,丢下书包恍当一声就进了房间。
阿辉的母亲还在那里打着刚收回的黄豆,硬是丢下来骂了一句:“你敢不去学校,看我不打断你的腿。”
然后阿辉又似一阵风跑了出去,瞬间没了人影,母亲的话就如同风,无影无踪。阿辉是母亲最小的儿子,读书于他而言,就如同一座牢,圈着他想要飞出去的心。
02
最终父母还是执拗不过阿辉,阿辉跟着一群老乡飞进了他向往的都市,都市的一切都让阿辉迷眼,自由的味道更是让他从未有过的澎湃。有时甚至在街头和一堆老乡在马路上大叫着自由的欢呼。
热闹总会散去,剩下的是现实的生存,阿辉的心不在澎湃,跟着老乡进入了另外一个牢——工厂。工厂的流水线让阿辉深刻感受到,这是一个更恐怖的牢,而且还是没日没夜。
在这个工厂,阿辉见证了一个又一个出去的同事又回来继续着机械般木偶式的工作。生存犹蝼蚁,阿辉开始想念曾经那个自由的牢,但好似再也回不去了,就如同回不去的童年。
03
经过一年的洗礼,阿辉回了家,母亲对他仍然难以释怀,好好的书不读,早早跟着出去打什么工。但阿辉的想法有了改变,他想学一门技术,以此为生,母亲很为他的想法开心。
至于学什么技术,阿辉没说,母亲也没问,就这样,阿辉再次拉起行囊,走向远方。
当再次见到阿辉时,已是多年后,阿辉已成了两个孩子的父亲,夫妻俩开着大货车,天南海北的跑货物,路的尽头是家庭,也许这是阿辉幸福的牢。
人的一生,要经历大大小小的牢,至于如何去划分,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它不一样的分界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