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个多月前,西城区宣师一附小学生被袭案,已经引起了无数人的关注。
同样作为一个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妈妈,而且还是一名小学教师,听到这个消息,我内心的震惊、愤怒和痛心可想而知!
平时孩子生一点小病、受一点小伤,当妈的都很心疼;无法想象,如果那些受害学生里有自己的孩子,我将如何承受?!
回到家里,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班级群里爸爸妈妈们分享的应激防御措施教给儿子。
后来,我发现:网友的态度几乎和我一样:给孩子抓紧补课的同时,不忘痛斥砍人者。
即使行走于街边巷内,大都听到的也只是抱怨和指责。
2
直到今早冷静下来,我才想起行凶者。
百度得知:行凶的男子是该校一名教工,系劳务派遣人员,日常从事维修工作。今年一月该男子将和学校签订合同期满。为发泄不满情绪,持日常工作用的手锤将多名学生打伤。
很显然,这是一种报复行为。
关于男子报复行凶的原因,可以有很多层面解读。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和两个男孩妈妈,我想从家庭教育和心理层面来分析。
曾有一篇调研,叫做《悲剧从少年开始》。这篇报道分析了115个死刑犯,发现他们身上无一例外的都存在着诸多坏习惯,而这些违法犯罪均起源于少年时期,30.5%都是少年犯,而61.5%少年时就犯有前科。
报道称:他们从小就有不良习惯,而只要这种潜在因素得不到改变,他们迟早都有走上犯罪道路的危险。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教过的学生中,几乎每个年级都会有若干个行为习惯等偏差比较大的学生。
小A:上课打岔、破坏课堂,说脏话,做事冲动,招惹同学。有次,他在体育课上无缘无故踢了两个女生好几脚,之后问他原因,他笑着回答:“就是觉得好玩,踢她们我很开心!”
小B:不爱学习,上课坐不住,随心所欲,到处爬,无聊时就打扰甚至伤害同学,只要他在,课堂几乎一定会受到干扰;
小C:干什么都满不在乎;在班里个子又小又瘦,但力气惊人,和同学在一起玩时,一言不合就上手打人,人际关系很差。他说:犯错了就该受惩罚,就该挨打。
……
他们情况各异,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喜欢动手打人。
“十分凑巧”的是:他们的父母,尤其是父亲,都有常常动手打他们的习惯。
小A班里一个学生的妈妈跟我讲过一件事:低年级时,有一次,他们几个家长陪孩子们聚会,小A犯了一个微不足道的小错,爸爸当着其他家长和孩子面,二话不说上去就狠狠地踹小A几脚,孩子又羞又愤,无地自容。
小C曾告诉我:父母从幼儿园时就开始打他,跟家常便饭似的。
很显然,父母的暴虐已经在代际间轮回了!
如果这些孩子持续遭受如此待遇,长此以往,他们内心不仅积累了诸多的怨恨、性格被扭曲,将来走上犯罪道路极有可能!
小学时,学校进行家校联合,共同做了很多努力,虽然几年内孩子的情况的确有所改善,但过了这个阶段,进入青春期后,似乎一切又回到原点。目前,他已上中学,据老师反应:他的不良习气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在青春期变本加厉,就算进行心理干预也很困难。
即使是最臭名昭著的希特勒,也曾有过非常不幸的童年。他的父亲从表面上看是一个拘谨的、举止得体但脾气暴躁的政府职员,然而依照大量的证据来看,他一旦回到家中,就蜕变成一个暴君,欺负、责打他的妻子和孩子们。
“日子一长,就开始酗酒,变得脾气暴躁、易于激动,动辄对孩子拳打脚踢,用马鞭乱抽,以致于14岁的异母哥哥小阿洛伊斯被逼离家出走。于是,小小的阿道夫·希特勒就经常成了他爸爸的‘出气筒’。”
幼年时的家庭暴力使希特勒十分痛恨自己的父亲,也产生了一种极端的心理,这为他长大后成为一个极端的法西斯头子埋下了极为重要的伏笔。
3
当然,催生出未来的暴徒不只是暴打这么一招儿,左瑞萍老师曾说:“把孩子的内在世界搞残很简单,就是给他多多的要求、多多的期待和多多的标准,然后不断鞭策他、鞭策他、鞭策他。”
这些要求和期待,有的苛责,有的温和;有的付诸于行动,有的流露于言语,还有的是一个又一个怀疑的耸肩、厌恶的摆手和羞辱的眼神,每一次都在彰显着父母的高高在上和孩子的无足轻重。
被搞残的孩子,成年后也未必只有一条死路可走,除了伤害他人、危害社会这种极端的形式,大多数人都依据年少时受摧残的程度不同,发展出各种或隐或现的心理问题,很多人被许多莫名的痛苦情绪和情结逼着向前走,自己烦恼不说,还继续压迫父母、孩子、伴侣和朋友,让所有人都过得痛苦不已。
我家隔壁住着一对年轻夫妇和他们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自从他们搬到隔壁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几乎每天晚上都能传来父母对孩子的嘶吼和谩骂声。
有一次,不知又犯了什么错,男孩穿着很薄的衣服,被罚站在门外,战战兢兢。我去劝告,被怼了回来;
还有一次都晚上11点了,还能听到爸爸对妈妈和儿子的痛斥:“我从小就是这么被我爸打大骂大的!说了瞎话难道就不该管吗?!”
每次碰到他们一家,几乎从没见他们笑过,妈妈面无表情,儿子胆怯躲闪,看上去都让人感到很压抑。
每次看到他们,仿佛都在提醒我曾对自己的孩子是多么的糟糕!
4
可能到这里,很多人都会跟我的邻居一样:正是因为父母在小时候那样对我,我现在才有了这样的性格,也才会这样对待孩子,活得这么苦逼!
没有觉知的成年人,对于幼年时父母对自己的不当教育,一半认同父母——比如我的邻居;另一半则会抱怨父母,我自己就曾是典型代表。
这些人,特别容易焦点向外。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曾一直深陷对父亲的埋怨里,认为是父亲的严厉和苛责造就了我今天糟糕的性格,进而导致我如今苦逼的生活。
存在主义心理学认为:
1.在大自然自我发展的限制下,人们能够自由的选择想要成为的样子;
2.人们有反思选择背后意义的能力;
3.人们能够执行自己所做的选择。
生而为人,父母也是被他们的父母抚养长大,即使再不堪,他们也只是用自己所能学到所有“好”东西来养育孩子。如果不断往上追溯,哪里还有个尽头?
既然大自然赋予了人类自由选择的能力,当我们看到父母的模式在我们和孩子身上开始轮回,就有权利,也有能力选择截断这个轮回。
我身边很多朋友,都是在为人父母后,通过各种学习来不断成长自己,不仅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样子,而且也让孩子们活出了他们自己喜欢的样子。
我的朋友玲,曾对我讲过她那同样严苛的父母以及并不快乐的童年,仿佛是在描述我身边大多数人类似的过往。
然而,让我惊叹不已的是,父辈在她身心上留下的“伤痕”,他的儿子半点都没有,小家伙活出了我心目中完美男孩的模样!
现在的玲,活得通透无比,面对儿子,时刻保持觉知;即使再痛苦难受,也会将陈旧有毒的人生剧本死死卡在儿子温暖的母爱之外。
5
回到西城学生被袭案,出现类似的恶性事件,法制的不健全、社会的不公平等宏观因素肯定很重要,相关部门肯定难逃其咎;
作为公民,痛斥犯罪分子的丧心病狂当然完全可以理解。
但若我们只是停留在谴责罪犯和抱怨社会,那不仅没有营养,反而有害。
许庸之说:“长此以往,我终于变成了一个愤世嫉俗但束手无策的键盘侠,我把我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批判外部环境上,而忘记了内部修为。”
如果你愿意,可以呼吁司法机关加强对暴行的严厉惩戒,可以提醒学校加强防爆防恐措施,可以组织保护儿童的相关志愿者活动,甚至还可以进行个人捐助。
如果这些都做不到,我们起码能做的,是肩负起做一个真正的成年人和为人父母的责任,不再抱怨父母和他人,只是成长自己,好好养育孩子,不再让自己的孩子将来活在痛苦中。
一切外境皆是心境。
如果我们内在平和宁静,看到的世界也会更多平和宁静;即使看到黑暗和不公,也会想办法努力化解。
当我们内心感到不平静、不平衡,就会更容易对外部世界以抱怨和指责。
暴力只能教导暴力,焦虑教导焦虑,平安则传递平安。
每次当我忍不住想要抱怨父母的时候,都会想起玲说的一句话:
“家庭代代相传的模式,由你来跳出,来打破,来当那个阻断不幸福因素的个体,好不好?——觉醒的人势必蜕变、势必冲突、势必经验苦痛而成长。
成长自己,恩泽下一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