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猎人海力布》教学反思

《猎人海力布》教学反思

作者: 沧浪亭记 | 来源:发表于2019-10-11 21:09 被阅读0次

                                成功之举

    1.课堂上一些问题交给学生,学生更有解决问题的意识:比如学生能够概括出写"酬"要注意,左窄右宽,州字三个点都是朝右边,而且依次位置升高,要注意"酉"字不能少一横。学生逐渐从结构的观察上升到基本笔画的位置观察,观察更加细致;

    2.词语讲解没有按照传统思路理解——一问一答或者直接出示答案,而是从词语涵盖的信息和范围去理解,然后又提炼出词语高度的概括性。比如文章用老老小小,原原本本,世世代代高度概括了很多内容。尤其是原原本本,学生一般知道意思,但是不了解一个词语用得好,这设计到用词的巧妙。提问比较巧妙:你能在文章找出原原本本所要代表的内容嘛?学生很快找出来,然后等学生找到了,读了一会儿,学生会感觉特别长。再追问,如果把这些庞大的内容放在后面,合适嘛?学生肯定能直观地感觉到不合适。马上可以感觉到用词的巧妙,一个词可以顶上几十句或者几百句。在教授:狂风怒号,倾盘大雨,震天动地这组词时,先让学生自己读一遍,声音比较大,但是没有感觉到画面。在自己的课件上打出了几个字:读出画面和情景。短短几个字,不用老师过多地描述,学生就心领神会了。而且他们自己能感觉到前后两次明显的进步。我随后马上评价:悟性好,一点就会。随后小结:有些词语是描绘一些场景和画面,读的时候想到这些场景和画面就能读好,用读来表达这样的场景和画面,这就是入情入景。又进一步提升到了方法境界。

    3.整体的设计比较吸引学生兴趣,五年级的孩子对故事很感兴趣。当我读自己创造性地复述海力布的故事时孩子特别感兴趣。在有趣的设计中又蕴含了方法。问题提出比较精准:你对比一下,我创造的故事和原文的故事有什么区别?学生能明显发现我做了增加和删除概括,无形中又教了学生复述的方法:增(增加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场景描写)和略(概括和删除)。

    4.语言和设计比较幽默,贴合学生的心灵,我故意在做ppt时,把"谎"字凸显得很大,学生能明显感觉到用意。在指导学生读誓字时,我说:我发誓可以把誓读好,学生觉得很有趣,也没有压力。

    我觉得这次教学最大的成功就是把教学方法和教学目的很好地藏了起来,让学生慢慢地去感受,学生的思维也就宽阔了许多。他们并没有觉得是在听老师的,而是自己在探索发现。

    5.民间故事需要学生去讲。课堂上,设计分别以海力布,小白蛇,村民的口吻来讲故事,学生觉得很有意思。下面的听众也被吸引住了。要根据不同的文体,来寻找合适的学习方式,学文章要有文体意识。

    猎人海力布

                                败笔之处

    1.课后,我准备将第一大组安排复述第一个故事,第二三大组安排写第二个故事。学生立刻反应:要自己地选择,不想被安排。听了之后我欣然接受。给孩子更多的自主权,我还得反复提醒自己;

    2.在创造性地复述故事中,有个地方没有说清楚。在创造性地复述故事中,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不能改变,没有板书出来。属于备课时没有准备充分;

    3.当解读海力布的名字时,自己解释海和力,可以这样把问题抛给学生:海代表什么?力代表什么?既然如此,你应该怎样读这个名字。联系文中,通过预习,海力布是个怎样的人?再试试,怎么读?

    4.用一节课来学习海力布救人的过程太耗费时间,朗读第8段第一部分的时候学习方法,掌握提示语。其余的地方让学生自己读,自己点评就行了,大概用20分钟可以完成。最多用三节课可以完成。有个地方,海力布跑回来应该读得很气喘吁吁地感觉,学生读书还需要读得更细致一些,这也应该成为我的预设。同一类的问题,先进行指导,然后大胆交给学生去做。

    4.学生提问:海力布的故事是真的嘛?我应该追问:为什么会这样问?还原学生的思维过程,而非直接索要答案。可以进行梯度提问:为什么你会这样问?你的看法是?你这种看法的依据是?也许学生自己本身就可以解决自己的疑惑。

                                教学机智

    1.当学生着眼酬的笔画时,我敏感地抓住了学生的思维,进行表扬:你带了显微镜(意思就是学生观察很仔细);

    2.李同学第一遍读得不好,随后我叫班上同学指点他,他又试了一遍。还有一些问题,我又指点了一下,他还想试一次。最后读得非常好。我一次次鼓励他,他这堂课非常积极思考,而且思考有深度。

                              学生见解

    1.李楷瑞在评价同学朗读时,说海力布最后镇定地说:应该是冷静中带点着急,而不是平淡。可见学生能够区分镇静的不同语境。

    2.学生学到最后问:民间故事是真的嘛?甲同学说:最后文章说可以找到海力布的石头,认为是真的。一位女孩子又说,文章用了据说。可见学生开始思考民间故事起源。思考具有一定深度。

                              再教设计与小结

    《猎人海力布》作为一个民间故事,情节清晰,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很容易读明白。比较值得深究的是海力布劝说村民部分,既可以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又可以训练学生抓朗读的方法:抓关键词,体会角色朗读。从朗读中感悟海力布的舍己为人。文章是一则民间故事,民间故事最初的是古代人民生活的一部分,大家围坐一起讲故事听故事。在课堂上的主要学习方式可以是讲故事,营造民间故事的场景。用不同的叙述角度讲故事,体会叙述者的丰富性。讲故事既能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讲好故事的基础的熟悉课文。因为不同的叙述角度所知道的情节发展是不同的。比如以小白蛇的角度来讲故事,它只知道海力布救自己和海力布去龙宫的过程。从老鹰的角度来讲故事,只知道海力布救蛇的过程。而乡亲们和海力布是全知视角。其实这样的不同叙述角度,孩子如果有一定阅读量是完全知道的。课后,有位学生告诉我,《三国演义》是用第三人称写的,好像作者知道发生的一切。我想,这位学生已经明白了叙述者的角度问题。要创造性的复述故事,还得让学生明白怎样在"创造性三个字上下功夫。比如增加一些细节描写和场景描写,概括一些地方和删除一些地道。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主要人物保持不变。孩子们一展开想象的翅膀,便会出现很多个精彩的"猎人海力布"的故事,这也回归到到了民间故事的另一个特点,具有丰富的版本,很强大的生成性。在课堂上,有位学生突然提出一个疑问,民间故事是真的嘛?后来仔细想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疑问?第一、以前孩子听过的故事都是固定的版本,而今天的故事却没有固定版本;第二、文章中最后提到"海力布"这块石头可能还可以找到,我觉得这种可能性最大;第三、因为图中有很多神奇奇幻的部分,让孩子觉得可性度不高。遗憾的是,当时我并没有想那么多?我追问的是,你觉得是真的还是假的?因为追问:你为什么会这么想?很多时候思维的过程比答案更有价值。因为在课上,关于民间故事不可思议的地方,以及民间故事具有神奇的情节的特点。如果追问学生,学生回答的是第三种情况,我就可以顺势把问题导向这个方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猎人海力布》教学反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rtzp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