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我市农村伤害案件持续多发,这些案件的发生,严重扰乱了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破坏了农村社会治安的正常秩序,是当前影响我市农村社会稳定的主要隐患之一,成为当前G20安保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隐患。针对当前全市农村地区伤害案件高发现状,本文以伤害案件案发率较高的马涧镇、柏社乡为例,找寻农村伤害案件高发原因,并提出一些不成熟的对策和建议。

一、我市农村伤害案件高发的特征概括
以马涧镇、柏社乡为例,当前我市农村地区伤害案件普遍存在以下几方面共同特征:
一是案件处于频发状态,发案基数较大。2015年,全市伤害案件共立案926起,其中农村地区551起,占59.5%。马涧派出所管辖区域的马涧镇、柏社乡共发案158起,其伤害案件发案数甚至高于城区的兰江派出所,较2013年和2014年分别上升了22.48%和29.51%,案件始终处于易发、高发态势。
二是发案相对较为集中,案发区域呈带状分布。在农村,个别地方的伤害案件发案率历年来高居不下,与周边区域形成强烈反差。统计发现,在马涧镇和柏社乡,一些村的伤害案件发案率要明显高于周边村,如2015年马涧镇的仁塘、后翁以及柏社乡的屠宅、凌塘、柏树下等村伤害案件警情数都在7起以上。
三是建房纠纷引发的伤害案件占比较高。近年来,我市农村群众经济生活得到快速改善,建房需求不断扩大,由此产生的伤害案件数一直居高不下。近三年来,马涧镇和柏社乡因建房问题引发的伤害案件共计120起,占三年案件总数的29.34%。
四是牵扯利益复杂,化解难度较大。农村伤害案件涉及的利益纠葛往往较为复杂,无论是建房纠纷、恩怨纠纷,一般都涉及到当事人的核心利益,一些甚至牵涉到案件双方当事人祖孙几代人的恩恩怨怨。化解过程中,公安机关需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案件办结难度较大。近年来,马涧派出所伤害案件办结率始终维持在60%-80%之间。
五是极易引发信访投诉,社会危害性较大。农村伤害案件直接关乎群众切身利益,且发案呈现原因多样性、调查取证难、化解难度大等特点,使得案件具有较高的投诉、信访转化率,因伤害案件引发的投诉、信访、上访问题,已成为困扰基层派出所的一大难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地区的社会稳定。据统计,2015年,马涧派出所收到上级部门转交信访件35起,其中伤害案件引起的15件,占42.86%。

二、我市农村伤害案件高发的成因分析
一是重视程度不够,力量配置不足。客观分析,当前,乡镇的工作任务日渐繁重,有效投资、招商引资、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农村环卫等等相互交织,一些乡镇一定程度上下降了社会管理的工作重心,一些时候甚至把社会管理工作与重点信访对象稳控相等同,对量大庞杂的伤害案件客观上重视不够。如我市各乡镇虽配有综治办,但投入伤害案件预防和化解的人员和精力远远不够,综治办工作人员普遍存在“一岗身兼多职”现象。
二是基层组织弱化,调解机制不全。当前,我市农村普遍存在纠纷调控机制不健全问题,一些地方虽设有村民调解委员会却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遇事相互推诿,或调处不力,有的村民调解委员会则形同虚设。一些民事纠纷发生后得不到及时调处和教育引导,积怨日深导致最终以暴力解决。事实证明,如果矛盾发生后有人及时出面帮助调解、解决,很多伤害案件本来是可以避免的。尤其是行政村撤并后,一些农村基层组织人员工作责任心明显下降,个别甚至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敷衍了事。
三是部门联动缺失,工作合力不强。一般来说,伤害案件仅靠治安处罚、刑事处罚等措施并不能完全化解当事人的矛盾纠纷,相反有可能进一步加剧矛盾升级。只有组织双方通过调解,才能尽可能化解当事人双方的矛盾纠纷。在实际操作中,基层派出所在调解伤害案件过程中,常常有建房、土地等其他纠纷参差其中,由于部门联动的缺失,一些案件即使暂时成功进行了调解,但因为建房、土地等其他纠纷未能得到较好处置,容易造成重复发案。
四是宣传工作不实,事前预防不够。近年来,虽然有关部门大力开展普法教育活动,由于农村从业结构的多元化、经营活动的分散化等原因,目前我市农村法制宣传和教育工作仍是一个薄弱环节,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普遍存在“热在市里、松在乡里、冷在村里”的现象。很多群众对伤害案件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对应承担的法律后果没有预见,遇到矛盾纠纷仍然简单地诉诸武力,以暴易暴,导致农村伤害案件频频发生。
五是司法成本较高,化解矛盾不力。司法机关对邻里纠纷的解决效率不高,诉讼期间过长,比如一起涉及轻伤的伤害案件,公、检、法三方均介入其中,所启用的程序经历公安机关立案、拘留、取保候审、申请批捕、批捕、逮捕,检察院起诉,法院审判等8个甚至更多的程序,不仅延长了司法的运行周期,而且浪费了大量的司法资源。同时,一些伤害案件即使最终判决生效,由于被执行人的不配合,经济赔偿难以执行到位,导致案结事未了现象较多存在。

三、遏制农村伤害案件频发的对策与建议
(一)建立农村轻伤害案件预防机制
1.净化社会道德风尚。借助省文明市创建、省体育强市创建、美丽乡村建设等活动载体,在农村广泛开展创建“文明村”、“文明户”活动,通过发展健康向上的、大众化的文体活动,树立健康向上、友爱互助的良好社会风气。并充分发挥村规民约的约束和引导作用,倡导和平、理性地处理人际冲突,提高广大青年农民的整体素质,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农村故意伤害案件的发生。
2.丰富农村文娱生活。相较之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在业余文化生活方面的选择较少。借助当前农村广泛开展的“治六乱、美三化”、“美丽庭院”等活动,通过充分发动农村广大农村群众献计献策献力,努力实现广大农村群众日常文娱活动日益丰富和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深入推进的双重效果。
3.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注重创新法制宣传方式,克服过去那种单调、枯燥、乏味的方式,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联系实际案例,采取看得见、摸得着、听得懂的形式来开展法制教育,将一些发生在农民群众身边的典型案例,通过以案说法的形式来宣传法律知识。对于一些典型案例,可以在恰当的时机到案发地开庭或进行宣判,结合案情进行法律宣传。也可以将近年来发生的一些典型案例,集中编发成浅显易懂的普法小册子,免费分发给群众,使人民群众知道何种行为可为,何种行为不可为,真正做到知法、懂法、守法。
4.强化重点对象管理。实行特殊群体统一管理、责任分包,推动建立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行政、部门协作联动、社会广泛参与的特殊群体源头管理工作格局。要加强乡镇(街道)综治综合力量,配备专职专业人员,联合村两委加强对村痞、无赖、前科劣迹者、闲散人员等特殊人员的重点监控。派出所要不断加强农村流动人口管理,提高对外来高危人群的安全防范;司法所要不断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安置、社区矫正等工作。
5.发挥熟人治理优势。熟人社会治理信息通明度高,在以情动人、案例举证等工作方面有着天然优势。在“互联网+”时代,广大联村干部、联村民警在充分运用互联网手段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同时,还要不断深入和弘扬密切联系群众这一不二法宝,持续发扬兰溪“驻村联户”这块金字招牌,真正做到融入基层一线,贴近群众生活。
(二)完善农村轻伤害案件处理机制
1.加强调解组织建设。要进一步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紧密衔接和多种方法、多种力量联调联动的大调解工作体系。一方面,针对当前我市普遍存在的调解专业人员配备不足、技能不够等问题,着重加强“老娘舅”工作室建设。另一方面,要着重加强村级调解组织建设,从现阶段情况看,行政村撤并后个别基层农村干部存在观望情绪,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工作不尽责、推诿扯皮等现象,在当前加强村级组织干部正确履职的基础上,下一步,结合村级组织换届,要通过选前承诺等方式,有效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2.形成部门处置合力。要督促相关部门正确履职,如针对当前农村多发的建房引发的矛盾纠纷,党委政府要进一步明确乡镇、公安、司法、综治办、国土、建设、行政执法等部门在建房纠纷中的职责。各职能部门应当各司其职,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各负其责,共同解决好农村建房中引发的各类矛盾纠纷。如国土部门要严格宅基地审批;建设规划部门要严格新房建设和旧房翻建审批,特别是建筑面积和楼层高度;行政执法部门要强化监管,对违章建房要及时有效的进行处罚和拆除。
3.启动追责倒查机制。在充分考虑我市市情、伤害案件危害性等基础上,建议探索施行重大伤害案件追责倒查机制,对责任内容、责任人员、追责情形、追责内容等进行明确,既从源头上更好地预防伤害案件的发生,也能更好地形成大要伤害案件处置合力。同时,将伤害案件的控发率、处置率等指标纳入乡镇(街道)平安建设主要内容。
4.推行宽严相济政策。进一步加大打击力度的同时,认真落实“宽严相济”的司法政策。通过加大打击力度,让群众认识到法律的严肃性,权威性。对一些轻微伤害案件,如达成和解的,在量刑上可从轻判处,也可以依法不起诉和作其他处理,以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实际工作中,司法机关要坚决纠正“以罚代刑”和“以赔代刑”的错误做法,对一些犯罪动机卑鄙,手段残忍,情节恶劣,后果严重的犯罪分子,除了让他们足额赔偿被害人的经济损失以外,还要依法予以从重判处。
5.提升办案质量水平。公安机关作为伤害案件的侦查部门,要充分克服工作任务重、人手紧缺等矛盾,高度重视伤害案件的调查取证工作。要强化办案民警的责任感和工作水平,接到群众报警后,民警要第一时间固定原始证据,完整制作在场人员口供证词,尽可能还原案发经过,为事后调解和处置工作赢得工作主动权。(单位:兰溪市公安局马涧派出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