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题的错误,最容易让老师们原谅,也最容易让家长们淡定,“只是粗心嘛,细心点就会了。”但事实是,在计算这一块最失分,我和孩子们达成协议,为了实现更好的自己,我们要突破计算题的失误。
我首先想到的是,多练习,因此临近期末考试,我们每天练习六道计算题,因之前是一起达成的协议,孩子们较乐于接受,也较认真对待。情绪永远是老大!
仅仅是练习吗?练习的目的,一是为了达到熟练状态,二是为了曝光薄弱点。
批改作业后发现孩子们计算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仔细分析了问题存在的背后原因,同时我也找到了突破问题的方法。
猜
这次,我改变以往的方式—直接告诉孩子,应该怎样做应该怎样做才对,今天突然找到了很好的办法。我不急着揭示答案,而是让孩子们猜“做错的同学是做成什么样?”孩子们在各种猜的过程中,就是一种内醒的过程,“猜”这个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点燃了学生的兴奋。
析
在孩子们猜的过程中,我板书出错例,“既然你们知道了这样是错的,你能分析分析出是什么原因吗?”在分析错题的过程中,再次内醒。“分析”这一环节让学生满足了被信任、被肯定的情感需求。做错了题的学生也在这环节中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情感上接收对的方法。
辩
在学生乐意接收对的方法时,方法就可以闪亮登场了,“既然你们知道了为什么这样是错的,能告诉我,怎样是对的吗,并说明为什么?”孩子们的情绪再次高涨,“我知道,我知道……”我留意了一下,尽管前面做错了的学生也嚷着“我来,我来说!”
圈
“同学们,申老师准备用一支红笔圈圈”“你说,我会圈哪里,为什么?”学生圈出来的内容,刚刚好就是他们容易错的地方。“圈”的环节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练
尽然我们都知道了,那我们就再练练吧。孩子们一致说“好!”哪里能很获得成就感就会去哪里?
明天是孩子们计算考核的第一次,我自己也蛮期待的。希望有好成绩。
“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中间要经历怎么的历程,”这应该是设计一个课的魂,从哪里来也就是了解学生的知识起点,既包括知识基础,也包括认知偏差;到哪里去也就是我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中间的历程就是基于前面两者的前提下,采取的措施及手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