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他乡异地遇到熟悉的老乡,自然是欢喜的不得了,冒叔也不例外,大方的拿出了吃的,尽管都是瓜干麸皮饼之类,但足以度过饥荒。他热情的让三舅爷吃了个饱。
听完三舅爷的境遇,冒叔有些同情,也有些怜惜:这么机灵勤勉的小伙子,才刚刚二十岁,却落了个没有存身之地。
树枝杂草和木棒搭成的窝棚里,冒叔和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亲戚帮着要来的那片地面积不小,如果年景好,养活个十口八口的人应该没有问题;你现在没处去,倒不如留下来一起开垦种植,暂时落脚。
三舅爷觉得是无奈之举,关键是他感受到了冒叔一家的善良热情给予的温暖让他愿意留下来。
农民的活永远干不完。尤其是冒叔一家刚刚落脚,更是千头万绪,什么都要归置、整理。既然同意留下来,那就要俯下身子踏实干,为了感激冒叔的收留,也为了自己。
当天下午,三舅爷就跟着冒叔来到了那片荒地里。
冒叔的想法是,亲戚既然把地给要来了,也给了种子,那就不能让地闲着。东北的冬天来的早,这时候种上庄稼有可能熟不了,但是即使产量减半,也能让一家人的口粮多顶几个月,假如一家人吃从家拉来的那半袋玉米,恐怕一星期就吃完了。
如果快点清理出荒地的杂草灌木,赶紧下种,兴许能落个半熟。
于是,冒叔先从杂草茂盛的地方开始清理,这样的地方土地肥沃。全家齐上阵,一边清理一边下种。
三舅爷来之前的两天,冒叔一家已经开荒了。但是由于没有硬棒的劳力,两天开出不到一亩地。
三舅爷的到来,让进度快多了。这片荒地,远看全是杂草,但是里面夹杂着许多灌木,给开荒带来了极大的难度。三舅爷他让冒叔冒婶负责铲除杂草,自己负责用铁锹挖出灌木的根系,否则无法耕种。大巧负责把这些灌木的根搬到地头;二巧三巧就在后面撒种埋土。
转眼半月过去了,竟然有几十亩地展现在眼前了。前期撒下的玉米、大豆种子,已经长的挺高了,尽管参差不齐,但仍然很喜人。
接下来,开荒不太着急了。因为节气过了,开出来也不能再下种了。等到秋后杂草枯了,烧一把火,来年开春直接下种就行了。所以农活紧张的日子可以告一段落了。
三舅爷和冒叔一家几乎成了一家人,一起吃饭,一起干活,一起聊天。互敬互量,互疼互热。
一天晚饭后,三舅爷对冒叔说:叔啊,这关外冬天来的早,中秋节过了差不多就是冬天了,我们的窝棚怕是过不了冬,不如趁着暖和,盖几间结实房子,抗雪抗冻。
冒叔深以为然。通过这段时间的相处,他发现这个小伙子诚实能干、机灵门道,干活一个人能抵得上他一家五口人。如果自己有这么个儿子该多好!
说干就干。三舅爷和冒叔在那片荒地里找了个地势高点的平地做地基,然后就地取材,和泥垒墙。刚十来天的功夫,六间土房的墙够高了。趁着晾干的时候,俩人到山里伐了些木材当檩条。

山里的木材尽管也有人看管,但是一听自家盖房子,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新房封顶那天,冒叔的亲戚喊来了一些人帮忙,很顺利的完工了。而且借此机会,冒叔一家和周围的农户也有了往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