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论世】李银河要王小波入党
表弟送来的十卷本《王小波全集》是这个暑假最美妙的精神食粮。过去买过他的几个选本,算是领略了一个大概,翻来覆去读过几遍,但总觉得像是《金瓶梅》的洁本,被阉割后的产物。而十卷本几乎搜罗了他所有的文字,包括没能完成的残编断简,其中有一册就叫《未竟稿》。当然,也许,若干年后,李银河女士再抛出些小波书稿来,也不是没可能。
读到他写给李银河的书信,其中一封,题为《孤独的灵魂多么寂寞啊》,结尾处草草赘笔数行:“对了,还有入党的问题。我恐怕入不了。要入就要做一些……事情。总之,在我们这个街道厂,党员不是五十几岁、解放脚的老大妈,就是咋咋呼呼的小女孩。我恐怕要做到哪一种都不容易,尤其改变性别恐怕根本办不到。这种说法虽近嬉皮,却千真万确。再说下去就想和你说别的了,于是——住笔。” 此段文字是书信集第一次提到入党事,不由得我不仔细打量琢磨。
首先,我得说,无论如何,我无法把读文章得出的王小波形象与时刻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献身衔接起来,用俗话说,那根本就是“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从书信文字上看,王小波毫无一点入党动机,自知不适合去组织里面混,且不肯装疯卖傻当“行货”,但就职于《光明日报》编辑部的李银河对尚在“街道厂”艰苦谋生的他施与了影响,提出了不合小波“特色”的要求。背景即是如此。
回头想,李银河的想法也比较正常:你混迹于此,入党才有出头之日,才能改变处境,作人上人。但王小波就是王小波,他知道自己的禀性,他相信自己的追求,嘻嘻哈哈地轻松拒绝了。把如此重要的涉及到两个人美好前程的一件事放在信尾,作补白,淡化处理,体现了小波二两拨千斤的太极智慧。同时,它与正文《孤独的灵魂多么寂寞啊》互为诠释,相得益彰。
要知道,客观上讲,在那样一个所谓“拨乱反正”“百废待兴”的后文革时代,整个社会大多数人对党对组织还充满了感情和迷信。李银河即是这普普通通千千万万中的一员。
这段补白有趣的地方还有,“要入就要做一些……事情”这一句中间的省略号耐人寻味。书信一般畅所欲言,直抒胸臆,用不着刻意隐瞒什么,何况是两个恋人间的表白呢。像这样子省略的情况该是不多见。你随便用一个“违心”或者“别扭”的词儿都可以啊,何以费心劳神点六个点呢。不合常理,有悖常情!所以,我以为这儿的省略很可能不是王小波的本意,要么是李银河所点,要么是编辑所点。六点之下,到底覆盖着什么呢? 这样一质疑推测,弄得我心情既爽又不爽:读书读得像盗墓贼了!
本来以为得到十卷本的全集,不用读洁本或节本,可以读到一个完完全全自由奔放的王小波了,没想到,却遭此无情打击。唉,贾平凹似乎就聪明得多,在《废都》里化身编辑自宫了事,排列几个框框,配上“此处略去4698字”,至少还给人留下了一点想像的空间嘛。
在稍后的一封信中,王小波再次谈到党:“还有你和我谈的对党的感情问题。你是个好女孩,可是你还不懂男人呢。我怎么能没感情呢,不过要我用这个感情跳出个忠字舞,就是杀了我也跳不出,就是拿出来喊个口号也不成。”很显然,当时的李银河希望王小波“努力上进”,“积极地向组织靠拢”,可王小波面对爱情的逼迫利诱,简直就开启了一个“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决绝模式。信的末尾,他说:“我们都认为,什么感情要是可以随时表演给人看的必定是肉麻的。”他避重就轻,以轻击重,仅从感情的表达方式上就否定了他想否定的东西。巧妙啊!高招啊!众所周知,机智笃定的王小波最终娶到了李银河,搞定了她的同时,还搞定了要他入党的思想。
我想,如果那时少女无知且天真的李银河搞定了王小波,王小波加入了伟大、光荣、正确的,党,会是怎么样的一番境况呢,他还会写作吗?写出来的还会这么好玩有趣吗?有可能还会写,但写出来的一定是人民日报上面所需要的那些汉字,那些僵硬的句式,和貌似斩钉截铁的用语。浪费纸浆顺便浪费脑浆。对王小波来说,那将是怎样一场奢华无聊的浪费啊!
网友评论
读书读得像盗墓贼了!
洁本!
浪费纸浆顺便浪费脑浆。对王小波来说,那将是怎样一场奢华无聊的浪费啊!
有才人就是不一样,学习了!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