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重复昨天的事:房间的日常清扫,给家人和自己认真做好三顿饭,收纳整理。
这两天整理女儿的东西时,发现一些她上大学时,我给买的东西,她都仔细保存着。尤其是一三年她考上大学那年我给买的两套睡衣,已经有了破洞,但她还是洗的干干净净认真保存着。我整理出来后,对她说:那两套睡衣扔了吧。我问她的时候,她正在忙着回复工作信息,眼睛看着手机,摇着头间短地回复了两个字:不要。
我看她态度坚决,转身从淘汰的衣物中挑出那两套睡衣,放在旁边。第二天我看到,女婿在看我叠放整齐准备周末搬走的衣服,我指着旁边的淘汰衣物筐顺口说,那些是我整出来打算淘汰的衣服,你们再挑挑看有没有还要留下来的衣服。女婿顺手从里面挑出了他的一个运动背心,扔在外面说:这件留下吧,是我妈在我上大学时给我买的第一个运动背心。要了高中三年都没买,考上大学了,没等我张口,我妈在接到通知那天买菜时专门骑车跑了半个城才买到了我要的这个样式。
我一听他这样说:,就说:那是不能扔的。这些衣物,扔之前你们再检查一下。说不定还会想起其他的故事呢?
我是个念旧的人,对每一件旧物都很珍惜,我一直觉得所谓敝帚自珍说的就是我这种人,没想到两个孩子也是如此。他们的行为令我很是欣慰,也有了很深的感悟。
我相信对每个人来说,一件旧物,一件旧衣服一定有它不同寻常的故事。就拿衣服来说:也许它的故事跟某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有关,或者跟某个值得纪念的人有关,也许衣服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就只是在某一时期的某一天一次偶尔的遇见,让你对这件衣服一见钟情,或者那时的你正好需要这样的一件衣服,偏巧又遇见了这件适合你的衣服,于是就有了这件衣服和你的故事。
总之,再普通的物件都会有它独特的故事。衣物是我们随身的东西,每个人在和一件衣服形影不离的相守中,情感更加浓厚,故事更加曲折复杂,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每个人一生中也许会有很多衣服,但是真正喜欢的,有意义的,值得保留的又有多少呢?
从衣服我又想到了前一段看过的电视剧《妈妈的花样年华》中苏岩在节目说到的她和妈妈的故事。苏岩是一个小有成就的女儿,衣着光鲜,忙忙碌碌,他周围的人都认为她很能干,做事有板有眼很有分寸和效率,她自己也是这么认为。就拿她对妈妈的事来说:她认为自己对妈妈是孝顺的,关心也是有效的,甚至是非常实际的。由于妈妈是独居,她工作很忙,很少回家。于是她索性给妈妈办了一张信用卡副卡,让她随便刷,每个月由自己结账。可后来她发现妈妈很少用,于是她就改为给现金。她一直坚信自己虽然不会和妈妈讲什么甜言蜜语,但是她对妈妈还是很不错的。
有一段时间,她发现妈妈忽然变了,变得不可理喻,比如每个月一次的家庭聚会,妈妈硬是改成了一个星期一次。还有在女儿正忙的不可开交的时候,妈妈会突然冲到女儿的办公地点,要求见她。甚至闹着要和她一起出差,这一切都让女儿觉得,妈妈是不是有些老糊涂了。直到有一天,妈妈郑重的对他们兄弟姊妹几个说:她得癌症已经几个月了,刚发现病情时,医生就对她预言,顶多还有半年,而妈妈告诉他们的时候,其实是所剩时间已经不多了。此时苏岩才醒悟过来,原来妈妈之前所有的反常行为,只不过是想在自己最后的生命时光里,多和自己的孩子们在一起待一待,为女儿的未来,再多尽一些责任。知道了妈妈的情况后,苏岩找过医生,医生告诉她,妈妈已经做过两次化疗了,而且曾经因为疼痛昏迷被抢救过,她吃了不计其数的药,效果并不明显。直到这时这个女儿才明白:为了隐瞒病情,妈妈将自己活成了一个演员了。
这时这个任性的女儿意识到,她给妈妈的爱是多么的徒有其表。自负麻木的女儿和很多年轻人一样,把自己最好的,最优秀的一面都献给了工作,朋友和恋人,却把最任性的那一面留给了自己的父母,因为每个孩子都是被父母宠坏了的孩子,所以他们会觉得父母给自己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
在很多人的意识里,亲情和父母就像水和空气,在很多人的心里会觉得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但当真的没有了父母和亲情的时候,才会发现父母的爱是最致命的,亲情是很多人的软肋。每个人往往可以对自己的孩子无比的迁就,可是对自己的父母却常常缺乏耐心,缺乏表达,在这个时代,大多人似乎习惯了逆反,更习惯用那些匆忙的物质,去代替那些诚挚的情感陪伴。
节目的最后,苏岩说了这样一段话,令我记忆犹新:不要忘了,在这个世界上,最早教会我们爱的,是我们的父母。最迟一个向我们倾诉和求助的,最不愿意麻烦我们的,也是我么的父母。他们是向我们贡献最多的却得到最少的人。这种不平等关系,是我们亲手造成的。
这个时代,妈妈对孩子的关注更多一些,而相对来说孩子对母亲的关注要少一点,这似乎是一个普遍现象。前一段看到几个熟悉的姐妹纷纷晒出自己的小孙子过生日的视频,场面之盛大,排场之隆重又一次打破了我的认知。以前我们习惯给老人过生日,在老一辈人的观念中,孩子何曾有过生日的说法,而这个时代,这一切翻过来了,给孩子过生日成了一种商机,而给老人过生日却成了一种过时了的旧思想。
父母和孩子不平等的关系,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体现,并在一个人的一生中一直延续,甚至,愈演愈烈。每个做父母的都想把最好的给予孩子,而孩子呢?如今做父母的谁不是在长期承受儿女的忽略,却还能一如既往地爱着自己的孩子,因此在我看来父母才是真正了不起的人,才是真正的巨人。而至于我们的孩子呢?至少他们的方式不同于父母一代人,我不知道现在的为人子女有几个是真正的花心思真诚的去了解过他们的父母。想到这些,对于两个孩子的行为,我心里还是充满欣慰的。
春节快到了,很多人不想回家,就会找出各种理由骗父母。比方说:单位要加班,或者说买不到车票,买不到机票,回家太麻烦了,明年再说吧!其实这些都不是真实的理由,真实的理由是你觉得自己混的还不够好,人生还不够成功,怕自己的父母失望。其实又有几个子女真的懂得父母的心思,他们想过没有:父母真的很在意这些吗?在我父母农村的家,有个邻居家的儿子,今年也小五十了,据说自从大学毕业上班以后就回过一次家。上班快三十年了,从来没有给父母买过一样东西,给过一分钱。就连父母实在想念时打个电话过去,他都表示得很是厌烦,匆匆几句话就挂了手机。起先他的妈妈为此很是难过,常常和我妈吐槽这事说;这么大的人了,也不知道在外有没个自己的家,据他妈妈说:她每次一问起近况或者成家了没有的事,他儿子就会发脾气,挂电话,搞得她打个电话过去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他妈妈前一段还对我妈妈说:现在她已经习惯这个大儿子对自己的态度了,只要知道他过得好着就行。打不打电话,回不回家她已经不在乎了。
邻居儿子家的事,让我感触很深。这件事让我想到了春节存在的意义。如果没有春季,会不会这样常年不回家的人越来越多呢?
回家过春节,回家看看自己的父母,好好陪陪他们。在这个世界真正的成功不是你有多少名利,而是始终相信爱,并且持续的付出并收获爱。做这样一个人,像自己的父母被一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