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悟《黄帝内经》——何为三焦
一、三焦的职责
《黄帝内经》对三焦是这样描述的:“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决: 行流也(《说文》)。渎:沟也(《说文》)。用白话来说:三焦是什么呢?它是疏通水道、排除水道的阻塞物的官,水液的道路是否通畅,这是它表现出来的政绩。
二、三焦与营卫的关系
那三焦与营卫之气有着什么关系呢?看看《内经》是怎么说的:“黄帝曰:愿闻营卫之所行,皆何道从来?歧伯答曰:营出于中焦,卫出于上焦。”这个说的明白的很,卫气是出于上焦,营气是出于中焦。
三、三焦具体范围
那三焦有没有具体的范围呢?
1、上焦范围
《内经》:“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下,贯膈而布胸中,走腋,循太阴之分而行,还至阳明,上至舌,下足阳明,常与营俱行于阳二十五度,行于阴亦二十五度,一周也。故五十度而复大会于手太阴矣。”这段话说的比较复杂,我觉得它即涉及三焦(腑)又涉及三焦经脉。前半段说的是三焦(腑),即胃口以上咽以下是上焦(腑)的范围。因为,三焦经有:“散布于胸腔之中部(膻中),散络于心包,下行穿过膈肌,从胸至腹属于上、中、下三焦本腑。”的路线,因此后半段应该是对三焦经的描述。
2、中焦范围
《内经》:“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故独得行于经隧,命曰营气。”中焦在胃口以下,中焦是起着“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乃化而为血”的作用,由此可见,应该包括到小肠为止。
3、下焦范围
《内经》:“下焦者,别回肠,注于膀胱,而渗入焉。故水榖者,常并居于胃中,成糟粕而俱下于大肠,而成下焦,渗而俱下,济泌别汁,循下焦而渗入膀胱焉。”下焦包括大肠和膀胱。
《内经》对三焦转化出来的物质还作了形象的描绘:“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此之谓也。”上焦转化出来的物质就像雾气一样,中焦经过长时间的浸泡,转化出来的物质也像浮沫一样,下焦就如水沟一样,直接排出糟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