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随笔简书精选文海里的一盏明灯
为什么一句话回答有千万种,你总是挑最糟糕的那一种

为什么一句话回答有千万种,你总是挑最糟糕的那一种

作者: 偶得自在 | 来源:发表于2020-07-15 16:16 被阅读0次

    01

    有一天快下班的时候,我打算去洗自己的烧水壶和茶杯。地里哐啷的左手拿着一个烧水壶,右手拿着一个茶壶和水杯,由于这几个容器都是有把的,我用手指勾住,还算拿得踏实。

    刚出办公室门,A领导让我去开B领导的门,说有一件衣服落在他那里了。A领导好心的提醒我:建议你拿一个盆子,把这些容器放在一起端过去洗。

    我来了一句:这是我自己的杯子,没事儿。

    后来我真想抽自己一嘴巴,为什么那么多种选择,自己偏偏选用了最糟糕的方式回应。因为明摆着没把领导的意见听进去,自以为是地回答问题。

    你可以顺着领导说:是的领导,这样确实不安全,我以后注意。

    或者换一种说法:我自己的水杯,没那么心疼,老板的茶具我会很注意的。我着急帮您开门,现在也顾不上用盆子装。

    我全然忘了之前在B领导办公室当着B领导的面,摔碎了一个茶壶。我当时真的感觉,摔碎的不是茶壶而是我的心(我后来发誓清洗茶具时再也不要摔坏任何一个物品)。当时的懊恼有多么重,有多么自责,然而今天当着另外一个老板的面,我表现的是那样的漫不经心,那样的不以为然,那样的傲慢。

    其实老板们并不会在意秘书摔碎一个茶壶,而是自己平时那么努力累积的信任感,在这种犯错误的时候就会削减一分。要弥补这一分减少的信任,你需要付出的更多。

    A领导是一个十分精密之人。我不想用精细、仔细这种字眼,因为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超强的记忆力和审美能力,值得用上“精密”这个词。而一个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的人,是不愿意看到一个做事不够认真仔细的秘书的,就算她是在面对自己的物品的时候。

    有时候,始终如一就是一个人或者一个企业的金字招牌。而要想做到始终如一,那么在无数件事情上,你的应对标准应该是一样的。

    在《传习录》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黄正之问:戒惧是自己不知道时候的功夫,深度是只有自己知道时的功夫,这种说法对吗?

    王阳明说:二者是同一个功夫。无事的时候固然只有自己知道,有事的时候也同样只有自己知道。人如果不懂得在只有自己知道的地方下功夫,只在旁人都知道的时候下功夫,就是虚伪。这种只有自己知道的地方就是诚挚的萌芽,无论善念恶念,都没有虚假,一对百对,一错百错。

    如果你对自己要求高,那就要尽力做到人前人后,始终如一。对待自己的东西和对待他人的东西,一样慎重,一样仔细,如此才能一对百对。心中和谐了、一致了,对外做事说话才会和谐。

    02

    傲慢源于无知。

    以前我不太懂自己为何是一个傲慢的人,后来渐渐明白,傲慢常常来源于无礼,不知尊重,不懂谦卑。也就是把“我”放得过大,而把别人放得过小。实际上自己具不具备那个放大的实力,还另说。虽然我们生活在现代,但是古人推崇的“仁义礼智信”中,依然蕴含了人生的重大意义。

    有太多人的人际关系,毁于“个性”二字。西方文化确有他的优秀之处,但不要被他们讲究个性的生活方式冲昏了头脑,觉得你怎么说,我怎么做,多没意思,多没个性啊。(其实西方文化中有很多东西都证明是错的,比如说性开放,以中医的理论来讲,如果一个人过早的释放自己的性能力,那么他的肾经在以后的人生中肯定会不够用。)

    我曾经在“自在睡觉”公号中摘录过这样一段话:

    我们跟别人的不同不过是现象,跟别人相同的东西才是本质。如果我们刻意营造自己跟别人的不同,就一定会因为差异增加,让自己和别人对接的难度增加,以至于最后,我们成了“孤家寡人”,认为别人都不对,自己都对。

    从道家来讲,我们的个性就是道性、天性,是一种与万物和解的和谐之心。如果我们把“跟这个过不去,跟那个也过不去”称之为个性,那一定会害了自己。

    所以,我们一定要跟不一样的人求同,然后才有和谐。有人也会担心这样会不会变得没有个性,其实当你能够完全做到的时候,你恰恰是一种圆满的个性,而不是有缺陷的个别性。

    自从我懂得了这个道理,在上下地铁的时候,就获得了一种圆融感。以前我是一个暴躁的人,一个自以为是的人,下车的时候,常常没头没脑很着急地来一句:我要下车了,让一下。冷冰冰,硬邦邦的话就甩出去了,接下来很容易感觉到周围人的不配合,甚至使绊子,一冲下地铁,浑身不舒服,想骂人。后来,我每次下车的时候,都很温和地来一句:麻烦让一下,我要下车了。不知道是不是自己语气变柔和了,心里和谐了,周围的人似乎也变得和谐,都很主动的让出下车通道。再也没有那种拼命挤下车的紧张和冲突感。

    03

    蔡志忠曾说过,佛教讲来讲去,讲的就是一个空字。如果你能理解空是什么,那么你看佛经就像在看白话文一样。

    在我看来,“空”并不是代表着“无”,而是你心中有向左走,向右走,甚至向上走,向下走的念头的时候,你能够很好的将他们圆融起来成为和谐的一体。面对自己的内心如此,面对整个大千世界也是如此。就像水溶于水,你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

    当你沉浸到每一个当下,包容一切,顺应一切,你就与天“道”同速前进,任一切奔腾向前,你不会觉得累。如果把世界比作一条河流,你和周围的事物或者人,比作一条条小船,当你与周围的小船速度一致的时候,你就感觉不到压迫感。同时你处于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此时的你,最具创造力,此时此刻你可“呼应万物”。也许这就接近于佛教所说的“涅槃寂静”。你能听到自己的呼吸和心跳,但是一切都是那么和谐,那么自在。你包容了万物,万物也包容了你。

    04

    我们都想成为与众不同的人,但在实质上,我们又是如此地相同。我们都想以凸显自己的方式在人世间存在,却不知与万物融为一体才是最终正确的方式。

    人际交往中的小问题,只是你内心汪洋大海中显露出的冰山一角。你下面是一个什么样的海洋,就会在生活中掀起什么样的风浪。独居守心,群居守口。你说出来的话,就是你内心的真实反应。与其在结果上执着,不如在原因上努力。

    增田宗昭曾说过,“人生其实没有所谓’失言’这回事,言语表达的是一个人内在的本质,说话不拖泥带水,言语具有力量之人,一定也拥有与言语同样的生存之道。所以,该做的不是控制自己的发言,而是成为一个让别人想与我们合作的人,否则就无法借助别人的力量。”

    不要以为你伸出去的刺只会刺伤别人,殊不知,自己会受更大的伤。

    大海深处寂静无声。你要做的就是守住你心中的这片海,让它与周围的一切和谐共生,如此,拥有良性的人际关系才成为可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一句话回答有千万种,你总是挑最糟糕的那一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shjh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