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诗经》学习第285篇《颂 武》

《诗经》学习第285篇《颂 武》

作者: 流水王丽霞 | 来源:发表于2023-05-13 23:15 被阅读0次

弘毅乐学书院之学妹读经

《诗经》学习第285篇《颂 武》

原文阅读

      於皇武王,无竞维烈。允文文王,克开厥后。嗣武受之,胜殷遏刘,耆定尔功。

译文参考

        啊!伟大的武王我的先祖,您的丰功伟绩没有人超过!当然文王的功德确实很高,开创了一代基业建立周朝。后继者先祖武王奉天承命,打败商王朝从此天下太平,奠定了您不朽的伟绩丰功!

字词注释

(1)於(wū):叹词。皇:光耀。

(2)竞:争,比。烈:功业。

(3)允:信然。文:文德。

(4)克:能。厥:其,指周文王。

(5)嗣:后嗣。武:指周武王。

(6)遏:制止。刘:杀戮。

(7)耆(zhǐ):致,做到。

尔:指周武王。

诗歌赏析

    《大武》的乐曲早已失传,虽有零星的资料,但终难具体描述。然其舞蹈形式则留下了一些粗略的记录,可以作大概的描绘。 此诗是古代大型舞乐《大武》的二成歌词。

      《周颂·武》一开头,就以最高亢最雄浑的歌喉对周武王做出了赞颂:“於皇武王!无竞维烈。”殷商末年,纣王荒淫暴虐,厚赋税以盘剥国人,造炮烙酷刑以镇压异己,嬖爱妇人妲己,宠信佞臣费中、恶来,醢九侯,脯鄂侯,囚西伯(即周文王),微子数谏不听而亡去,比干强谏而被剖心,箕子佯狂为奴亦遭囚。纣王的倒行逆施,令百姓怨愤,令诸侯寒心。因此,周武王伐商,是一场反抗暴政的正义战争,是符合民意、顺应历史潮流的壮举,它必然得到上至贵族下至平民的普遍拥护与欢迎、响应。

      此篇《颂》诗对周武王完成克商大业的赞美,尽管是站在周王朝统治者立场上的,但也是同时代民众心声的反映,令人感到真实可信,不像后世郊庙歌词虚应故事的陈词滥调那么惹人厌烦。

  在唱出开头两句颂歌后,诗人笔调一转,饮水思源,怀念起为克商大业打下坚实基础的周文王来。文王(即西伯)被纣王囚禁羑里,因其臣闳夭等人献宝物给纣王而得赦免,他出来后献洛西之地请求纣王废除炮烙之刑,伐崇戡黎,建立丰邑,修德行善,礼贤下士,深得人心,诸侯多叛纣而往归之。他为武王的成功铺平了道路,使灭商立周成为水到渠成之事,其功德不能令人忘怀。“允文”云云,真是情见乎词。

  诗的最后三句,直陈武王继承文王遗志伐商除暴的功绩,将第二句“无竞维烈”留下的悬念揭出,在诗歌的语言运用上深有一波三折之效,使原本呆板的《颂》诗因此显得吞吐从容,涌动着一种高远宏大的气势。可以说,此诗是歌功颂德之作中的上品。

  当然,《颂》诗的本质决定了它必定具有一定的夸饰成分。武王伐商,诗中声称是为了“遏刘”,即代表天意制止暴君的残杀,拯民于水火。但战争是残酷的,所谓“圣人号兵者为凶器”(《六韬》)是也,牧野之战,《尚书·武成》有“流血飘杵”的记载,《逸周书·世俘》亦有“馘魔亿有十万七千七百七十有九”的说法。所以崇尚仁义的孔子不免对之感到有些遗憾。

《诗经》学习的背景知识

歌颂武王克商的《大武》舞曲

      《大武》舞曲是西周的大舞,有歌有舞,共分“六成”,就是六场。据《礼记·乐记》所载《大武》“六成”的表演,结合《左传·宣公十二年》楚庄王引用的歌辞和《礼记·祭统》所说“舞莫重于《武宿夜》”,可知《大武》“六成”的歌辞,就是《周颂》中的《我将》、《武》、《赉》、《般》、《酌》、《桓》六篇(参见王国维《周大武乐章考》和高亨《周颂考释》)。这个舞曲武王以创作者出现,歌辞中的“我”即武王自称,实际上出于武王命令周公所作(《吕氏春秋·古乐》)。

        第一场表演武王统率大军北征,歌辞是《周颂》的《我将》。说是要“日靖四方”、“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是)保之”。就是说,要天天谋求平定四方,我早晚从事,畏敬上天之威,从而保护天下。第一场,在经过一番擂鼓之后,为首的舞者扮演武王,头戴冕冠出场,手持干戚,山立不动。其余六十多位舞者扮武士陆续上场,长时间咏叹后退场。这一场舞蹈动作是表示武王率兵北渡盟津,等待诸侯会师,八百诸侯会合之后,急于作战,而周武王以为伐纣的时机尚不成熟,经过商讨终于罢兵的事实。

        第二场表演武王克商,歌辞是《周颂》的《武》篇。说是“嗣武受之,胜殷遏刘,耆定尔功”。就是说,武王继承接受了文王的事业,战胜殷商,遏止了商纣杀害人民,从而奠定其功。第二场主演者扮姜太公,率众舞者手持干戈,奋臂击刺,猛烈顿足。他们一击一刺,做四次重复,表示武王命太公率敢死队闯犯敌阵进行挑战,武王率大军进攻,迅速获胜,威振中原。

      第三场表演武王征伐南国,歌辞是《周颂》的《赉》篇。说是“敷(普)时绎(怿)思,我徂维求定,时周之命”。就是说,为了普天之下大家喜悦,我前往征伐以求太平,使大家承受周的命令。众舞者由面向北转而向南,表示周师凯旋返回镐京。

        第四场表演从此使周朝疆域太平,歌辞是《周颂》的《般》篇。说是“於皇时周,陟其高山,嶞山乔岳,允犹翕河。敷(普)天之下,裒时之对,时周之命”。就是说,辉煌的周朝,既有高山峻岭,又有泉水会流于黄河。普天之下,大家聚集起来对答武王,从而接受周的命令。第四场开始时,众舞者混乱争斗,扮周、召二公的舞者出而制止,于是众舞者皆左膝跪地,表示成王即位之后,东方和南方发生叛乱,周、召二公率兵平乱的事实。

        第五场表演武王使用周公、召公分别指挥作战,歌辞是《周颂》的《酌》篇。说是“於铄王师……是用大介,我龙(宠)受(授)之。王之造(曹),载用有嗣(司),实维尔公允师”。就是说,辉煌的王师,可用以取得大胜,我宠荣地把“王师”授给周召二公,因而勇敢的王的士兵,所用的“有司”(指将领),都成为二公出色的战士。众舞者分成左右两大部分,周公在左、召公在右,振动铃铎,鼓励众舞者前进,表示成王命周公镇守东南,命召公镇守西北。

          第六场表演定王得胜回朝,歌辞是《周颂》的《桓》篇。说是“绥万邦,屡丰年,天命匪(非)解(懈)。桓桓武王,保有厥土,于以四方,克定厥家。”就是说,武王保卫了国土,平定了四方,安定了家室,从而使得万邦协和、屡有丰年。众舞者恢复第一场的位置,作阅兵庆典和尊崇天子成王的动作,表示周公平乱以后,庆祝天下太平,各地诸侯尊崇周天子。

        六场《大武》舞曲,表现了武王克商的经过及其伟大成果。当春秋时代邲之战,楚庄王在谈论中引用了《大武》舞曲,作出结论说:“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者也。”这概括地指出了《大武》舞曲的主要宗旨。当鲁襄公二十九年,吴国公子季札到鲁国访问,“请观于周乐”,当乐工表演《大武》舞时,季札称赞道:“美哉!周之盛也,其若此乎!”(《左传》)说明《大武》舞曲的场面,确实十分美妙而生动,表现出了武王克商的盛况。

参考资料

《西周史》,杨宽,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年1月

     

相关文章

  • 诗经·周颂·武

    武先秦:佚名于皇武王!无竞维烈。允文文王,克开厥后。嗣武受之,胜殷遏刘,耆定尔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啊!伟大的武...

  • 诗经·商颂·殷武

    殷武先秦:佚名挞彼殷武,奋伐荆楚。深入其阻,裒荆之旅。有截其所,汤孙之绪。维女荆楚,居国南乡。昔有成汤,自彼氐羌,...

  • 311 小楷抄诗经·商颂·那之什·殷武

    (以下内容来自百度百科) 殷武 《殷武》为《诗经·商颂》篇名,是一首先秦时代华夏族诗歌。《商颂》最后一篇,也是《诗...

  • 291 小楷抄诗经·周颂·臣工之什·武

    (以下内容来自百度百科) 周颂·武 贡献维护者 朝阳山人 《周颂·武》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 40《诗经·商颂 ·殷武》

    40《诗经·商颂 ·殷武》 【原文】 挞彼殷武,奋伐荆楚。 罙入其阻,裒荆之旅。 有截其所,汤孙之绪。 维女荆楚,...

  • 诗经今译/商颂.殷武

    那被爱国者叫作大大的 自诩 是个中兴之主 他在心里披荆斩棘 无论陆上海里 他都想叫板收服 功绩要追太祖太宗 做他们...

  • 一个美丽的传说        ——读《商颂•玄鸟》有感

    今天读《诗经》里的《商颂•玄鸟》。 商颂•玄鸟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 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 方命厥...

  • 《诗经·商颂·殷武》:鬼神也要竞争上岗

    《诗经·商颂·殷武》:鬼神也要“竞争上岗” 挞彼殷武,奋伐荆楚。罙入其阻,裒荆之旅,有截其所:汤孙之绪。 维女荆楚...

  • 经典诵读(三十七)

    《三字经》 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注释: ①国风:和下文中的《雅》《颂》分别指《诗经》的第...

  • 没落贵族的愿望

    《诗经》学习打卡第196日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诗经》学习第285篇《颂 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sius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