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字则无文,无文的历史只会是口传的记忆罢了,于是我们每一位华夏子民就会没有归属感。这是一件多么可怕而又不可思议的事啊。
字圣仓颉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创造了文字,并由此开始厚积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和印证了中华文明史。
随着人类社会历史的进化、生产生活资料的提高和发展,文字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完善着,文字的书写更是不断地呈现出五彩缤纷的姿态,无论是篆隶真行草,还是仪态万千的“我”字体,无不以“文以载道”为核心而存在着,无不是从最初的 “写字”开始的。
写字有规矩。按规矩写出来的,就是书法;不按规矩写的,也许写出来的字体很飘逸潇洒、抑或规正庄肃、亦或笔走龙蛇,虽然在普通大众看来立马会击节赞叹,但是在书法家或者书法评论家看来,那仅仅依然是写字而已,根本谈不上书法,因为就是不如法、不合乎法度!
书法的基础就在于笔法。赵孟頫谈到笔法时,断言“用笔千古不易”!由此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笔法基本功如何,是他能否写好字(结字)的前提要件。同时,就“笔法”和“结字”的关系,赵孟頫提出“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功”、“结字因时相沿,用笔千古不易”的观点,其中的“用笔”就是指笔法,即书写的法则(标准),如同于右任先生创立的“标准草书”一样,立下规矩法则来,以便于统一起草书的书写规范,让大众易于辨认识读。
在笔法的基础上,就是“结字”。随着历史的进化,文字书写上出现了与时俱进的篆隶真行草字体相继推出,而又杂糅并存、各具千秋的格局,其实质在于对每一个“字”的结构破解“见仁见智”所引起的,于是形成各自独立的一家风格,而不断地传承着。
作为书写的实用价值,除了一般地历史文献记载、社会事件、故事传媒阅读、高台教化读本等以外,尤其在庙宇道观的匾额、婚丧嫁娶和寿礼贺幛等宗教和民俗活动中,书法文化更能体现出中华文化的特有魅力来。譬如:道观庙宇的匾额、题联,多以真楷为主,更能显得宝刹胜地的庄严肃穆之态;迎新春联的书写,多以浓墨粗笔行书为主,浓墨粗笔彰显的是厚实富有而且壮美,行书显得喜庆流畅而不拘谨;挽联则就不必规正,有时书写时有意让个别字的墨迹流下来,如同眼泪一般,既显得书联者心绪不宁、悲伤不能自已,又能让追思者看出主家泪流满面的永别愁绪。这便是书法文化在民间的实用价值之所在,让人一看书写的笔迹,就能身临其境,才是文化人所能读懂的,而且必须是书写者具备的素养。
所以,书法是写字,但写字不完全是书法。好的书法作品(内容、字体、底色、墨色等)必须与所处的环境一定要相适宜,如同人与自然的和谐一样。这就是中华文化特有的瑰宝之所在----书法艺术。
做文化人,就得从书法起步。作为一个业余书法爱好者,我仅凭自己浅显的阅历,拉拉扯扯地写下自己的感受,还望读者勿嘻。
二〇一八年二月五日于草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