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对某些学科会有畏难情绪,其外在表现一是有抵触情绪;二是磨蹭拖延。
家长遇到孩子这种情况,不要一味地指责或批评孩子,而是耐心分析孩子的状况,寻找原因,解决问题。帮助孩子从畏难情绪中走出来,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
我家孩子最近就出现了这个问题,每到写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的时候,就不想写,非要写文言文阅读理解,问其原因也不说,即使强制要求写。本来二十分钟可以写完,孩子却磨蹭拖延,花费更多的时间。以至于一说写阅读理解就抵触。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缓解孩子的抵触情绪,和孩子商量,一篇阅读理解只写十五分钟,时间一到,无论写多少,都不再写了,并且在写的过程当中,我们不纠错,不指导。写后自己对答案,纠错。
这个方案开始实施后,第一天,一篇四问的阅读理解孩子写了三问。第二天又把剩下的写完。孩子也没有抵触。
经过仔细观察,我发现孩子之所以抵触,是因为随着阅读理解的难度加大,多是一些概括总结归纳鉴赏类的问题。
而孩子目前的水平还未达到,字又写的慢,我还一旁不停的催促和指责,导致孩子越来越不愿意写。
找到问题所在,给孩子降低任务量,减少时间,每天只写十五分钟。孩子没有了畏难情绪。也不再抵触和拖延。
父母及时关注孩子的畏难情绪,才能更好的帮助孩子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