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大家都清楚:
首先,马克思以时间作为前提,指人活着,不管是谁,不管在何种状态下,一天都只有24小时,这是最根本、无法改变的事实。
这个事实无法辩驳 —— 当然通过相对论的角度来看,时间是不存在的,但我们就不展开了吧。进而:
在此之上另一项非常清楚的事实,就是我们可以把每个人的生活分成两种不同部分。
在一天24小时当中,我们必须要运用一定的比例去进行维持生存的生产行为。也就意味着你的人生一定有一部分是你为活下去而活着,而另一部分对马克思来说才是真正活着。
如何定义人?生存本能那叫动物性:
只有当你已经取得能够活下去的生存条件后,你用剩下的时间去追求动物性以外的其他欲望满足,这时你才能与动物区隔出来,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那么,资本主义带来了什么呢?无止境的剥削可能。
首先看过去的生产活动:
我们不太可能主观任意地延长劳动时间。
因为延长时间不会有所成效,投入更多时间和劳动力,不会增加粮食的产出。
农业的生物特性,约束了人的工作时间。
工业化不一样了:
第一个状况是,我们再也无法决定要用多少时间去满足自己的生存所需,因为生产工具不在我们手上,所以只能出卖劳动力。
我们只能借由出卖劳动力来换取工资。
而且,因为资本家处于谈判的有利位置:
工人没有任何权利决定自己付出的时间可以换来多少自己的生存所需。
也就意味着进入这个体制里,你需要付出多少时间、能够生产多少、如何能够满足自己生存所需,你都没有决定权。
换句话来说:
握有生产工具即创造工作机会的人,实际上就是购买你劳动力的人。
其实也是在购买你生命的人。
还是因为资本家处于有利位置:
除此之外,因为资本家掌控生产机器,又握有生产条件,所以对劳动时数的买卖价格具备高度的决定力。
因而,西方经济学可能会用供需平衡来解释,价格的形成、当然也就包括工资的形成。但是,马克思不这样看:
马克思称之为上层结构,其中一部分就是在帮你决定什么是对的、好的或应该的。
就是价值观设定,或者说洗脑:
这套上层结构反映出下层结构,下层结构是生产的安排。
资本家握有大权,所以自然地就会以对自己有利的方式,打造出一套上层结构。在资本家握有大权的情况下,由之而生的社会上层结构就会告诉你相信交易是平等的。
所以:
到今天为止,马克思主义至少在这一方面有高度的价值,在市场经济学所产生的上层结构的模式之外,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思考方式,告诉劳动者如何更进一步认识到何谓人类行为当中的公平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