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全神贯注
关注细节,保持敏感性。
用心去看花开的繁华,用心去听虫鸣的喧闹。
02确认事实
获得真理最可靠的方法是亲自验证,其次是间接获取第二手资料。
想知道天安门的毛主席头像有多大,你可以去北京亲眼看看,也可以去问问度娘。
03观念与其对象
观念源于对事物的描述,事物却独立于观念之外。
别人说,榴莲闻起来是臭的吃起来是香的,那你得去买个榴莲试试。
04留意观念的本源
你以为你以为的,是否就是你以为的呢?
如果脑中的"猫"能在现实中找到,即为客观事实,若不能,那就只是主观事实。
05观念联系事实
三部分形成认知:客观存在的事物,事物在大脑中的反映,我们为其创造的语言。
"猫"客观存在着,才有关于"猫"的概念和语言。
06将观念付诸语言
语言要忠于表达事物的原貌,才使沟通有坚实的基础。
孩子坚信有小人国的存在,也能用丰富的语言描述它,但现实不存在,只能算是他的思想状态。
07有效沟通
语言与观念匹配度越高,沟通就越清晰越有效。
清楚地讲明"猫"的描述背景,能让听众更好地领悟你想表达的意思。
08避免产生歧义
一个词语使用越普遍,含义越模糊。
若你想要一只橘猫,那就要明确地告诉店员它的样子。
09避免闪避式语言
直抒胸臆,避免误解。
明明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事,你却像写了一篇八百字高考作文。
10本体真相与逻辑真相
本体真相确实存在某处,逻辑真相是命题的真理性。
桌上有一盏灯,并非幻象,是为本体真相。
一艘船停在码头上,若主观与客观能连结,命题为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