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的时候,我写过一本万字的小小说,自己用钢笔工工整整的抄录在原稿纸上,在几个好朋友中传看过,后来被母亲发现,就束之高阁了。前些天在老家的柜子里翻了出来, 稚嫩的文字,满满的青春记忆。这么说,其实从那时候开始,我就爱写文章的。
人总爱追溯觉得什么都是有迹可循,这么想我觉得自己写得最多的还是书信吧。那时候没有微信,没有这么发达的网络,会和朋友写很长的信,一笔一划的虔诚,把心事和日常的碎碎念都写到了一页页纸上,然后装进信封,寄给遥远的那个人,想象着他看信时候羞涩得快乐。
后来就没有后来了,结婚,生子,工作,我写的文字变成了公文和每个月的PPT。
今年的下半年,我把散落在电脑里的文章整理出来,然后试着去投稿。第一篇文章在珠江日报上刊登的时候,还是让我有点小惊喜的,好像是童年的一个梦,悄悄的被实现了。虽然有点晚,而且晚了40年,但是还好,还是实现了。我终于体会到文字变成铅字的喜悦。
十月、十一月我接着又发表了第二篇,第三篇、第四篇,我想着应该总结一下这几篇的经验。
第一:写文章完全可以从小事上写起,以小见大,“见大”就是文章的主题了,再找素材的时候,就要围绕这个主题找。
第二:有了主题和相关的素材,就要安排这些素材,“安排”就要讲究结构,结构也要有层次的。
第三:文字上不要啰里啰嗦,写的文章要有画面感,平铺直叙的语言,可读性不强,要有调动五感。
第四:首尾呼应,结尾处点题,用金句,用诗句,用简洁的语言,扣主题。
这些是最基本的,对了纸媒的散文文章一般1000字左右,抓住基本的骨架,其他的就是要在多写中磨炼了。
我最近拆解了80多篇文章,迟子建、舒婷、鲁迅、郁达夫、史铁生、阿来,梁实秋、叶圣陶、三毛,每个作者的文章都各有特色,拆解总结,看他们文章的主题、结构、线索,对自己的写作提高特别有帮助。
我在梳理中,提高自己的写作。在写作中“消磨”时间,在“消磨”时间里慢慢成长。
2023年最后一个月,我喜欢慢点的时光,我喜欢有的放矢的生活。此刻的安静,就是我最好的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