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懵懂的小屁孩
已经成长为大人都要仰望的模样
今天要讲一个别人家的孩子——王源。
从16岁至今,连续4年登上春晚舞台;
17岁,成为首个登上联合国青年论坛的中国少年偶像;
18岁,考上伯里克利学院;
19岁,被写入中学政治课本,成为真正的教科书级别爱豆。
这开挂的履历,别说我们这些圈外人了,连他的同行都要仰望出脊椎病。
为什么今天突然想写写这个19岁的明星少年?因为他身上表现出来的成熟职场素养,已经吊打了很多社会人。
02 高情商的背后
是知道别人要什么
王源最让人刮目相看的是,他表现出超越年龄的高情商。
有一次他作为代言人出席某款产品的发布会。
活动接近尾声,主持人让王源当裁判,把博士帽颁给最佳辩手。
其实这个环节本来意义不大。
首先,王源不是个专业的辩论评委,其次,对外行人来说,辩论是一个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过程。这个奖颁给谁,都无所谓。
但王源不走寻常套路,他非常有主场风范地出了个新题,让每个辩手用一个词夸产品,谁夸得好就能得到博士帽。
这个提议一出,品牌方非常满意。总经理宣传完产品后,又顺带称赞了王源。
作为一个代言人,王源很清楚,”帮产品做宣传“才是他的工作目标,博士帽给谁根本不重要。
高情商的人,往往都具备交流思维。
所谓交流思维,就是知道自己要说什么,别人要听什么。
在《麦肯锡教给我的写作武器》中,作者举了一个例子。
当主管向员工询问业绩时,员工如实汇报了销售额,营业利益,股票收盘价,一串数据,结果却遭到一顿臭骂。
很简单,这些都不是上司要听的话。
这是不是很像我们某些职场现象,明明工作汇报很详细,数据,图片都有了,但老板似乎没有get到你的贡献,看到你的优秀。
老板不是万能的,他不一定清楚每个数字背后的含义。他只想知道,这个业绩怎么样,是好或坏,有没有帮公司更上一层楼?
举个例子,从事运营的小黑,这周帮公司涨了2000粉,数字很小,却比以往翻了2倍。
那么他汇报时,不需要劈里啪啦胡说一通,只要强调“翻倍”就够了,老板听着简单舒服,小黑的工作成果也没白费。
所以,下次开工前,不妨多想一步:你的老板,你的同事,想要从你这里获取信息,需要你发挥怎样的作用。
03 工作时把自己当成一个成年人
先规划,后稳妥
王源在17岁时,开始做公益事业——成立“源基金”。
在项目开始前,他一个人打车,亲自跑到公益合伙人——陈砺志的公司洽淡这件事。
陈砺志都称赞,在做公益这件事上,王源表现出超乎年龄的成熟与独立。有一些明星都是等助理打点得差不多才出面,而王源却亲力亲为,一步步推进事情,一点点收尾。
在宣布"源基金"成立时,就已经完成第一个公益项目——帮多名白内障患者实施手术,让200名老人重见光明。
第二个公益项目也广受好评——资助患有“神目瘤细胞的”三胞胎,为他们的购买生活必需品,帮三胞胎一家搬离潮湿阴冷的地下室,租住有暖气的房子。
这份靠谱,都得到韩红老师的肯定。
如何定义「靠谱」?粗暴点说,就是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但很多职场人没意识到这一点:
无规划:一股脑热,说干就干,最后浪费了一堆人力物力,什么收获也没有
无进度:列了一堆计划,老板不催,他也不动
无总结:执行结束后,没有复盘的习惯,同样的失误再次上演。
那么如何做一份靠谱的规划呢?
这里推荐一个方法,SCQOR也叫解决问题分析法,主要有五大步骤。
1.发现问题并归类;2.选定目标;3.替代方案;4.方案评估:还可能产生什么问题;5.策略实施:何时开始。
04 不求完美
只求越来越好
14岁,王源捧着作业本在快本念了一句英文;
17岁,坐在联合国看稿子念了2分钟的英语,被批英语口语烂;
18岁,再次坐在联合国念英语,大家惊奇地发现,嘿,这小孩英语进步了不少。
一曲《The Wrong Things》,惊艳了多少路人。
不知道你发现没有,王源在追求的是“越来越好”,而不是“完美”。
接到联合国演讲邀请时,明知道自己英语不好,王源仍坚持把中文稿翻译成英文,因为他只想让更多人听到优质教育的呼声。
说真的,这是一件需要极大勇气的事情。
有多少成年人,因害怕自己的口语被嘲笑,所以干脆什么都不做,彻底荒废了英语口语。
很多时候,逼迫我们放弃一件事的,不是事件本身的难度,而是我们“追求完美”的心理。
曾经听某个朋友分享自己的创业故事:在公司成立初期,并没有什么专业的设计团队,甚至连个会PS的人都没有。
但海报裂变非常流行。怎么办呢?难道要因为审美这些问题,放弃掉这种方式吗?
他们人手下载了一个某图秀秀,一个字一个字添加上去,一个图一个图抠......虽然很辣眼睛......但总算把海报给怼出来了。
在那个审美不是很重要的年......代,这种粗糙又有点笨拙的方式,帮他们获取了第一批粉丝.....再到后来,公司慢慢有了起色,从3个人变成7个人,再变成几十个人团队......也终于有了一支有审美,有技术的设计团队。
越追求完美,事情就越没有进度,越接近deadline,就越焦虑....久而久之,你便丧失完成一件事的自信。
想要有【掌控欲】是一种生物本能。每一个选择,不管是多小的选择,都会让人觉得自己可以做主,可以靠自己完成事情。
粗暴点说,就是让事情有进度。
如果你想训练自己的写作能力,不必在一开始就强迫自己写万字长文,你可以先试着在键盘上敲10个字,30个字,100个字......;
想要看完一本书,那先让自己从第1页看到第5页,之后再逐步增加;
想学英语?先让自己背5个单词,而不是马上执行100个/天这种计划;
当事情慢慢有了进度,你会感觉到工作是可控的,慢慢减少拖延带来的心情焦虑。
就像王源对英语的态度一样,既然英语不好,那就应该去把它学好,而不是放弃说英语的机会。
不想听口水歌,想要创作出好歌,那就出国深造学习。而不是什么都不做,等着自己流量消耗的一天。
虽然可能遭遇失败,面临别人的质疑骂声,但总比一成不变,干坐等死好。
希望每个职场人,不畏失败,不惧未来,能够在一点一滴的行动中让自己变得更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