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见一郎在《幸福的勇气》中说到问题行为分为五个阶段,是逐层上升的,并且,人的问题行为全都处于这五个阶段之中。所以,应该在问题行为尚未进一步恶化之时,尽早地采取措施。这五个阶段分别是:
一、称赞的要求
就是“请表扬我”。
孩子在父母面前扮演“好孩子”,在教师面前扮演“好学生”,这并不是孩子发自内心的,当他们的“好”的行为没有获得反馈时,或者反馈并不如愿时,他们就会不做“好孩子”。
“应该通过表示‘尊重’的方式让他们明白即使不‘特别’也有价值。”
也就是对孩子的关注与反馈,应该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体验到——我爱你喜欢关注你,与你做了什么无关。
二、引起关注
一些孩子会“干一些坏事”,比如上课总捣蛋、跟老师对着干、捉弄同学……就是属于这种情况。但是明知道做这样的事会受到批评,为什么还要做呢?被批评,也是他们想要的结果,是与众不同,是被关注。
我们要做的还是尊重,让他们知道并体验到他们本身很有价值,并不需要成为“特别”的人之后才有。
三、权力斗争
当求关注没有满足之后,他们就会通过“反抗”来对付老师、父母。他们无视大人们的话、学校的规则,想通过不服从来证明自己有“力量”。
如果这个时候,父母或者老师企图用权利压迫他们服从,那就中了他们的圈套,被激怒恰恰是他们想要的,证明他们有力量与成年人抗争,证明了他们自己是特别的。
这个时候教育者就需要把握底线,理清界限,不轻易介入,避免权力之争。
四、复仇
“向没有认可这个无可替代的‘我’的人来复仇,向不爱‘我’的人复仇,进行爱的复仇。”
得不到爱,让你恨也不错。一些由爱生恨大概就属于这种状态吧。
还有自伤的、抑郁的也有很多这种情况——你看,这都是因为你。
五、证明无能
“不要再对我有所期待”。
摆烂,自抛自弃,用各种他们认定的事情来证明自己的“无能”,“请放弃我吧”,久而久之下去,他们自己对自己“无能”这一点深信不疑。
发展到这个阶段,想要转变,就需要花非常大的精力和相当专业的知识了。所以,最好的办法是早发现早转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