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农历十月初五)
中原千年古庙会——中岳庙会
就要在登封市中岳景区开幕了
中岳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的遗产点之一中岳庙的前世
始建于秦代(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初名叫太室祠,是当地百姓祭祀中岳嵩山山神的地方,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中岳庙大门名山第一坊西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刘彻携百官游历嵩山时,因听到山中有“三呼万岁”之声,史称“嵩呼”,嵩山山神之灵验使汉武帝深受感动,遂下令扩建太室祠,并下诏书免除一切杂役劳税,专管游览接待、祭祀山神。因此,这也是古代登封旅游接待工作的起源,这样我市的旅游史算起来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
中岳庙祈福柏树北魏时期三次迁移,唐玄宗时才定庙址于黄盖峰下,一直至今。
唐朝女皇武则天于万岁通天元年(公元696年)登嵩山加封中岳后,中岳庙声名远扬。北宋四年(公元963年)宋太祖赵匡胤又按照开封皇宫的形式,对中岳庙进行了修建,封中岳之神为“中岳中天崇圣大帝”。经过唐宋两代的整修,中岳庙面积达到了37万平方米,规模宏大,达到鼎盛时期。
中岳庙将军门明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中岳庙遭到了灭顶之灾,大部分建筑被大火烧为灰烬。
到清代,中岳庙又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乾隆年间,高宗弘历又仿照北京故宫对中岳庙进行了全面修复。因此,中岳庙有“小故宫”之称。中岳庙的今生
现在的中岳庙,基本保留了明清时代的建筑及风格。中岳庙现存明清建筑400余间,汉至宋代古柏300余株,4000年以上的柏树有9棵,为大禹手植柏。
坐北朝南,东毗牧子岗,西邻望朝岭,前对玉案山,背靠黄盖峰 太室阙太室阙建于东汉安帝元初五年(公元118年),是用长方形青石砌成,阙的四周刻有浮雕,内容有“四神”(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人物、禽兽、树木、车马出行等,它是当时人们生活的真实写照。1961年3月,大室阙被国务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嵩高峻极坊中岳庙自中华门起,经遥参亭、天中阁、登封中岳庙配天作镇坊、崇圣门、化三门、峻极门、崧高峻极坊、中岳大殿、寝殿至御书楼共十一进,长达一点三华里,共有楼、阁、宫、殿、亭、台、廊等各种建筑四百余问,面积十万余平方米。
中华第一铁人庙珍藏有铸造于北宋治平元年(1064)的四大铁人像,四尊铁人铸像为我国现存镇库铁人之中形体最大、保存最好、铸造较佳的艺术精品,属道教文物。
文昌殿又称化三门任何人只要通过了化三门即可化解体内三尸虫。这在道教界叫做“辟谷”。
峻极门主体建筑中岳大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挑檐抹角,四龙吞脊,顶覆黄色琉璃瓦,庑殿式建筑,朱墙黄瓦,气势雄伟,素有"台阁连天,甍瓦映日"之称,是庙内最大的建筑,殿内正中供奉崇圣大帝中天王,两侧配祀以使臣和侍者及镇殿将军方弼、方相,陈列有清代乾隆皇帝所赐铜铸香案、香炉、蜡合和明代铁钟、大鼓等珍品,殿前两侧各立有亭,一曰御香亭,一曰御制亭,两亭均为重檐八角,结构精良,造型优美。
财神殿庙内古柏森森,碑石林立,碑石之中最为著名的是北魏中岳嵩山高灵庙碑,该碑碑文记述了北魏文成帝太安二年(456),著名道士寇谦之修复中岳庙及在此传播道教的经过,是研究道教历史的重要金石资料和古代书法艺术之珍品
配天作镇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