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花结婚两年了,是村里的外地媳妇,小孩刚满八个月,平时就在家带孩子,老公在外地打工,她带着孩子和家公家婆住。
家公家婆60多岁,不到70岁,跟村里其他人一样,6点起床吃完早餐就去干活,到中午12点以后回来,睡一会午觉,2点上工,下午天黑才回家吃饭。
小花是个老实本分的人,她从外地嫁过来,无依无靠的,遇到这么勤快的家公家婆觉得很欣慰,自己也是农民家的孩子,虽然没怎么干过农活,但也知道干农活的辛苦,每次都会把中午饭做好,等着家公家婆回来吃。
做饭的时候,孩子就坐在藤编的婴儿车上,孩子很听话,有时候自己拉了大便不哭,该在那玩,糊到脸上、身上到处去了,妈妈在厨房没有看见,等她忙完,看到孩子脸上手上的东西,哭笑不得,但也无可奈何,毕竟自己是家里的大人中干得活最轻松的,也不敢有抱怨。
家公家婆回来话很少,他们会先去厨房看一眼饭菜有没有做好,没有做好就出去等着,坐在客厅打开电视来看。
小花的老公在外面从来不寄钱回来,因为他没有这个习惯,外出打工从来没有寄过钱给父母,他是父母最小的孩子,上面有三个姐姐,从小就被奶奶、父母宠着,姐姐们让着,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人,不会习惯照顾别人,因为从小到大都是别人照顾他,但他有一个优点,就是特别懂得说一些好听的话,让人心情愉悦,小花为什么与他结婚,就是因为相信他说过的那些好听的话。
小花在家里带孩子,丈夫在外地上班,两人各忙各的,也没有产生很大的矛盾。
小花很满足与家人一起同甘共苦的生活,这样的生活来之不易,她很珍惜。因为小花的童年是缺爱的,父亲常年在外工作,母亲一个人拉扯两个孩子长大,这样的成长环境让小花特别的善解人意,她自己辛苦她不觉得,她看到的都是别人的苦,还以为别人也一定和她一样的想法,也能看到别人的辛苦。
小花在家里带孩子没有收入,也没人给她钱花,她在农村有饭吃,有地方住,觉得自己这样也能过下去,别挑,每次头发也不梳,冬天穿着几个姐姐的红色长毛衣,扣子有时候都扣错了,就这样带着孩子在村里到处走,慢慢地跟村里人也熟了,做客的时候,家婆会要求她穿好一点,但是她就爱穿自己以前年轻的时候买的运动裤,但这裤子有些褪色了,村里人看到后就说:“去做客了,不穿新衣服吗?”还没等小花开口,家婆就有些不高兴地抢着说:“都给了她钱让她买新的,还穿成这样。”
小花第一次因为穿着问题感到失落,她以为自己不挑不检,不把时间放在打扮上,一门心思把孩子带好,煮好饭,把所有的时间都放在这上面,家里人应该会很高兴呢,那想到还挨了骂!难道是她以前想错了。
以前,她走在路上,看见一个比一个起得早,中午一个比一个回来的晚,好像比赛似的,哪怕是六七十岁的老人,只要还能干得动,是绝对不会在家休息的。她还觉得是这些人纯粹是勤快罢了!可是,通过这件事之后,她慢慢发现,他们是要比别人做得好,比别人过得好。
家公家婆看到自己的儿媳尽然因为一条旧裤子被人“看不起”,他们觉得比自己的脸被人打了还生气。这种情形,让小花觉得莫名其妙,谁会看你的裤子,又不是去相亲,所以一直在反驳,解释说这条裤子穿着很舒服,虽然长了一点,比其他裤子好穿多了,家婆非常严厉,要她一定去换了才走。
小花第一次跟家婆顶了几句嘴,家公也在那里默不作声,脸很黑,像是随时都要爆发的火山一样。
小花妥协了,回去换了一条黑色的裤子,在镇上买的,村里好多女人都有同样款式的裤子,这是标配的被认可的得体裤子。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小花已不能为自己比如穿什么裤子这种事情做主了。
很多时候,我们就是这样,慢慢地,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自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