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提到人的某种特质。比如买护肤品的时候,店员会问您是中性肤质、干性肤质还是敏感肤质;在健身之前,很多人也会查查自己到底是内胚型、中胚型还是外胚型。其实养生和治病也是同样的,在用药之前大家也应该知道自己到底是什么体质,这样才能更加事半功倍。
今天咱们就来说说这个痰湿体质,首先,我们应该知道自己到底是不是属于痰湿体质。
痰湿体质自查(上)
1. 有痰湿体质的人大多是比较胖的,而且这个胖呢,有时候还挺严重的。严重到什么程度呢?以前在学校的时候,有位舍友就是痰湿体质的胖,我们宿舍旁边是铁楼梯,只要一听见“咚、咚、咚”的声音,就知道是他回来了。
2. 痰湿体质的人通常不喜欢喝水。如果水喝多了的话,就会不舒服:腹胀、面部虚胖、手脚肿胀、体重增加、大便不畅等。也就是俗话说的,喝水也会胖。
3. 头油很重。头发动不动就变成一条一条的,一至两天不洗就会成一团。然后慢慢的头发就会掉,这就像一块地,肥料多了庄稼被熏死了,这就是所谓的脂溢性脱发。
4. 小便经常浑浊、起泡沫,常见于痰湿体质,偶尔一两天的则不能被判定为痰湿体质。
5. 痰湿体质的人出汗常见两极分化:要不就是出汗太多,要不就是明显少汗无汗。有的人不爱出汗,就算天热、运动、热食、热饮时也明显比别人出汗少,不爱出汗和肥胖、痰湿体质有因果关系。当然,如果因为很少运动、不喜欢运动而少汗无汗则并不能说明什么。
痰湿体质自查(下)
6. 痰湿体质的人形体动作、情绪反应、说话速度显得缓慢迟钝,似乎连眨眼都比别人慢半拍。经常胸闷、头昏脑涨、头重。进入中年,如果经常饭后胸闷、头昏脑涨,是脾胃功能下降、痰湿壅盛、蒙蔽清阳的表现,是向痰湿体质转化的兆头。
7. 有痰湿体质的人总觉自己很累,不愿意走动,双腿像灌了铅一样沉重,能够躺着绝不坐着,能够坐着绝不站着,能够站着绝不走着。以为自己身体很虚,想吃点补药,一吃补药身体更不舒服了,更沉重了。
8. 痰湿体质的人舌体胖大,舌苔偏厚,有齿痕。如果舌体胖大、舌苔偏厚,就不要再去和别人一样秋冬进补,越补舌苔越厚,越补湿越重,越补越胖,越补越和糖尿病有缘分。
9. 痰湿体质的人常见经迟、经少、闭经。痰湿体质基础上的月经不调与肥胖混在一起是很难治的。
10. 既然是痰湿体质,那咳痰也是比较多的。
如果您有上面十条中的五条,那基本上就可以确定是痰湿体质了。有的人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原来自己和痰湿这么近。可是感觉自己平时生活中也没什么不好的习惯,怎么就痰湿了呢?
这咱们可就得好好掰扯掰扯了。首先我们得知道什么是痰湿,痰湿是说我们平时咳出来的痰么?是也不是,咳出来的痰只是痰湿的一种表现形式。
痰是由湿转化而来,先有湿再有痰。也就是说不是人人都有痰,但人人都有湿气。这湿气在人体内时间久了就会慢慢凝结成比较黏腻的东西,变成无形之痰和有形之痰。无形之痰弥漫你身体每一个角落,你看不见摸不着也吐不出来。
有形之痰比较好解释了,就是我们吐出来的痰。吐出来的痰有白痰、黄痰、绿痰。白痰说明身体有寒,黄痰绿痰说明身体有热。
什么是痰大家应该明白了,但痰这个东西,总得是有所依托才能存在的,总不是能凭空就出现在人体内的吧?没想到还真让您说对了,关于这点就得看“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的了。
脾为生痰之源
先来看第一句,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通过受纳、熟腐、转输、运化、升淸、降浊,以生化气血津液,上输心肺,借助宗气的作用,把营养布散在全身各处,上至头目,旁及四肢,内至脏腑,外而肌肤,无处不到,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赖以营养。脾还具有统血、主肌肉四肢等重要功能,故称“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痰饮的生成
若因饮食不节、或过食肥甘厚味、或嗜食生冷瓜果、或外感六淫之湿、或久卧湿地、或久淋雨湿、或思虑过度、或忧思烦扰、或劳累过度等,损伤脾胃功能,导致脾失健运,运化无权,水液运化输布失常,清者不升,浊者不降,水液不能正常敷布,则会停而为湿,聚而为饮,凝而为痰。
《诸病源候论·虚劳痰饮候》中也指出:“劳伤之人,脾胃虚弱,不能克消水浆,故为痰也。”这便是后世创“脾为生痰之源”的主要理论依据。
肺为贮痰之器
再来看“肺为贮痰之器”,这里主要是指肺是痰液易停滞之所,或因肺失宣发肃降,津液停聚而成痰,或因脾不散精,而将痰液上输于肺,故称“肺为贮痰之器”。
肺主宣发与肃降,宣发可将津液布散于肌肤皮毛,肃降可使水道通调,使上源之水下行。若肺失宣降,上焦水津不能通降与布散,便停聚于肺,而化为痰饮。
image这里大家需要知道一个点,那就是肺为贮痰之器不单纯是说肺本身病变,而其根源多是脾。脾主运化水湿,若脾不健运,水湿不运,便停于体内,或肌肤四肢,或脏腑等部位。若停聚于肺,与寒、热、火、风、或气等邪相搏,聚而为痰,痰浊阻肺,影响气机,则肺气不宣、不降,可见咳嗽、痰多,甚或上逆作喘。古人云:“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即肺病停痰,痰浊阻肺。
温胆汤
关于理论部分大家应该也知道了,那剩下的就是应该用什么药了。这里我推荐大家使用一下温胆汤。
温胆汤为祛痰剂,具有理气化痰,和胃利胆之功效。其组成是:生姜12克,法半夏6克,陈皮9克,竹茹6克,枳实6克,甘草3克。
刚才我们也说了,痰湿和脾肺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治痰一定要治本,也就是治脾,那用什么呢?温胆汤用的是陈皮与甘草。
陈皮健脾行气,燥湿化痰。陈皮性温,而脾就需要温,绝对不能凉,脾得温则运。所以陈皮能够温脾,让脾健运起来。陈皮还有一个特效,就是有一股芳香,芳香能够醒脾,能够化浊,对脾大有益处。其实,平时我们也可以用陈皮泡水喝,这样对去除湿气很有帮助。
而甘草则是直接补脾的,补充脾胃的津液气血。甘草等于直接补充物资,陈皮等于加强交通运输能力,补了脾又健了脾,脾的问题就解决了,痰的来源就解决了。
接着看,半夏是化痰神器,它有降逆的作用,就是让上逆的气机下来。比如咳嗽、打嗝、流鼻涕、流鼻血、呕吐等都是上逆,这个痰湿阻碍肺气与胃气的下降,原本该肃降的不肃降,这个半夏刚好可以解决这个难题。再就是行气的枳实和化痰的竹茹,这里便不多讲了。
image很多人这时候就想了,既然是温胆汤,那我拿来温温体内的寒是不是也可以呢?答案是不行的。
您这个问题,早有人想到了。《医宗金鉴》指出:“温胆汤方以二陈治一切痰饮,加竹茹以清热,加生姜以止呕,加枳实以破逆,相济相须,虽不治胆,而胆自和,盖所谓胆之痰热去故也。”这里直接就指出温胆汤是清热祛痰之剂,并非治疗胆寒之证。
温胆汤从配伍来看还是属于温性的,什么是温性的呢?不寒不热的就是温性。那刚刚怎么说温胆汤可以清痰热呢?实际上,痰热究其根本它也还是痰。
早在《金匮要略》中说“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也就是说治疗痰饮的方药应该用温性的药去温化。因为痰饮是水湿而凝聚,属于阴邪,非温不化,所以温胆汤就是治疗这类的代表方剂。
到目前为止给大家讲了这么多,大家一定要引起重视,不要觉得痰湿体质就是头发油点、脸油点,发胖这么简单。其实痰湿体质可以导致很多疾病的。
如果您痰湿比较严重的话,“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这是最基本的了。还有可能会导致失眠、排便不畅、癫痫、消渴、中风、胸痹等。
上面这几个病都是大家常见的,一眼就能看出来的,但是痰湿还有个毛病,那就是“怪病多由痰作祟”。
image◎图片由千库网授权
1. 打呼噜。打呼噜比较严重的人,一般舌苔都是厚黄的,这是典型的热性痰湿堵在了体内。中医认为:黄色代表“热邪”,舌苔厚代表“痰湿”。热痰淤堵了气道,肺气不通畅,呼噜就会打得震天响。
2. 口臭。有的人发现自己一吃补品就上火,还有口臭,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是体内痰热太多了,也太盛了,什么东西都是,你老沤着它,都会有些奇怪的味道的。
3. 胆小。有的人觉得越长大越是胆子小了、容易被吓着,心情也不怎么开朗、对啥事儿都不太提得起兴趣、自己就觉着有些抑郁。您可能管这叫长大,但我觉得这是胆出问题了,胆的“生气”被痰给裹住了,你说能有好事儿么。没事儿来点温胆汤,自然就可以药到病除。
4. 其他,比如还有很多人眩晕,怎么也治不好。还有的人老是咳嗽,止咳的药吃了也不见好。还有的人莫名其妙的恶心,胸闷,尤其是躺着胸闷,以为是心脏病,结果检查心脏没啥事。还有人老是感觉喉咙有东西上不来下不去的。
这些其实都是体内有痰湿的表现,如果大家有类似的问题,可以试一试温胆汤。
那痰湿体质的人如何通过饮食进行调理?
饮食对脾胃的影响是最重要的,一日三餐要规律饮食,尤其注意早饭一定要吃,食物以健脾祛湿为主,比如薏仁、赤小豆、芡实、山药、冬瓜、鲫鱼等。
痰湿体质的人平时吃饭忌“肥甘味厚”,太甜的、油腻的、咸的不利于脾的运化。最好多吃清淡的、好消化的、多样化的食物。每餐七分饱,不要暴饮暴食。
这里给大家介绍几个食物陷阱,注意有痰湿的人不要多吃。
李子:其味甘酸,酸性能收敛。《随息居饮食谱》:“多食生痰。”
石榴:味酸,《日用本草》:“其汁恋膈成痰,损肺气,病人忌食。”《医林纂要》:“多食生痰。
柿子:《本草经疏》云:“肺经无火,因客风寒作嗽者忌之。”《随息居饮食谱》:“凡中气虚寒,痰湿内盛,皆忌之。”
大枣:性温味甘,能补气养血,但易助痰湿,敛外邪,故风热感冒者忌食之。《随息居饮食谱》:“凡温热、暑湿诸病前后,……并忌之。”《本草经疏》:“患痰热者不宜食。”
好了,关于痰湿体质和温胆汤就先讲到这里,大家还对什么体质感兴趣,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