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3954201/3327f7e6bef0df03.jpg)
巧珍是个好姑娘。
那一年,巧珍在河对岸,看着那个满身疙瘩肉男人,心中坚定了信念!
“我要嫁给他!”
男人名叫高加林,是个文化人,没考上大学,在山村当老师,前些日子,刚刚被撤职——大队书记的儿子高三星替了他的职。
这心里正郁闷,来河边游泳,三下五除二脱了个精光,一点儿都不像个知识分子。
也是,他连老师都不是了。
不过巧珍不在乎,她就喜欢文化人!
老早的时候,巧珍就迷上他了,觉的他高大,俊俏,有文化,像个金疙瘩,觉的自己配不上他——人家可是文化人,将来要出去村当大官的人!咱就算喜欢,也不是咱的。
这份心算是藏下了,直到今天,巧珍再也止不住了:
高加林不是老师了。
他不再是个文化人了,他和俺们一样,都是农民了!
我,能追他做爷们儿了。
止不住地,巧珍哼了两句曲儿,这姑娘的春心,一点儿不少地荡了出来。
高加林也看着这姑娘。
漂亮的脸,漂亮的身子,就连被肉体紧紧包裹的灵魂也看的一清二楚。
后来,高加林被爹娘叫着去县上卖馍,他去了,一嗓子也没喊出来,跑到无人的地儿了,酝酿了许久才喊了一嗓子。
回应他的,只有风。
他不敢上县城,因为他怕遇上老同学,人家已经是非农业了,自己是什么?被绳子悬了半天,“啪”!摔下来了,这算个什么,农民?知识分子?
文不上武不下!
怕什么偏遇到什么。他看见老同学黄亚萍和张克南了,两人的关系一看就能看出来。
那是自己曾经喜欢的姑娘。
加林没说自己是来卖馍的,他怕人笑话。
笑的倒是没有,哭的却有一个。
刘巧珍从他出门就一路跟着他,看着他不敢吆喝,东藏西躲,哪儿都跑了就是没卖出去一个馍。巧珍哭了,她知道加林没经过这样的苦,她想着,要是加林做了她爷们儿,她绝对不让加林做这个活!
她买了两包烟,那是他最爱抽的,然后携着洋车子,在桥头等他。
加林一个馍都没卖,回家路上,见着巧珍在桥头站着招呼他。巧珍一把揽过他的篮子,说就知道他拉不下脸来,要去帮他卖馍,让他在这桥头等她。
那篮子馍呢?
巧珍送给了姨姨,自己把钱补给了加林。
“一毛五一个,你查查对不对!”
当晚,两只干涸的舌头互相汲取着对方的甘露。
巧珍心里欢喜。
即使他有时候心情不好,对着自己发火,她也觉得心里甜滋滋的。
后来……后来高加林去了县城,巧珍去了好几次,都没见上他。见上他那次是跟着高三星的拖拉机进城的,她还带了狗皮褥子,怕他着凉。
可是她老觉得,自己又配不上他了。
她只能给他讲母猪生了几个崽,翻身压死了几个,但他眼神里满是烦躁。
她知道,自己没文化,加林烦了。
临走前她对他说,你得一直记得我。
加林却觉得,他好像更爱黄亚萍,没那么爱她了。
再后来……加林当面跟她说,他要走了,去很远的地方。
巧珍的泪止不住了,她说,你去那边再找个媳妇儿,好好过日子。
加林抱住了她。
巧珍的事一下子在村里传开了,有心疼她的,有挖讽她的,大家都觉得,也姑娘算是毁了。
第二天,巧珍照常干活,还是那么勤利,还是那么卖力气,像啥都没有过一样。
只有她自己知道,哭的时候,谁都看不见。
不久,她嫁给了村里一个叫马栓的男人。当驴子驮着她走过村口那棵老树时,她知道,他俩在那里抱过,亲过……那棵树一直都在。
后来的后来……高加林回来了,他又成了农民,一无所有。
当天夜里,巧珍跪着求她姐姐和母亲,不要把他的名声搞臭。
“我爷们不是他,但他曾经是我爷们。”
这或许是巧珍的心里话吧。
高加林坐在那棵老树下,看着血红的太阳一点点往下坠。
“金蛋蛋飞走喽!”
或许,这是他最想哭着喊出来的话吧。
2017年4月26日photoreading打卡
路遥《人生》读后感
写在后面:
这本书看的我心里很难受,高加林、刘巧珍、黄亚萍、张克南都有自己追求的东西,没有人做错了什么,可是有谁做对了么?
写篇读后感有着强烈的情感倾向,并非原著的本意,希望大家可以通过阅读原著了解更多。
![](https://img.haomeiwen.com/i3954201/fe27ad4de9fc05d9.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