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数理化学习,初中、高中阶段的家长和孩子,都是又恨又爱。恨的呢咬牙切齿,恨不得取消数理化学习;爱的人轻松惬意,恨不得取消其他文史类科目学习。
我初中一开始,初一初二其实不知道学习,自幼喜欢看杂书,不喜欢做作业。小学有一段时间,经常站在教室门口听数学课,因为不做作业被老师罚站。
原本浑浑噩噩,突然有一天,想好好学习了———这些内容是想说明,学习需要内源力。
可是,好多内容都不会。想赶上,唯有自学,老师的课听不下去,只能躲到教室最后的角落里,自己学习。
对我来说,自学,还是一科一科来效率最高。我经常是学数学一学一上午甚至一天。其他科类似。
先看目录,然后按照章节来,找每一节的重点内容,重点词语的理解。看不下去理论就从例题出发,结合例题解题过程去理解理论,题会做了,内容也就理解了,再找一个类似题目检测一下,就知道自己掌握程度了。
每看一节一定要做练习题,做完马上对答案,错的标出来,有的错了自己能知道怎么改正,有的错了不知道怎么改正,有的错了都不知道为什么错。
第一种很好补缺,第二种需要琢磨,第三种情况必须请教他人。
学完一遍后,要有错题本,还要每一章列知识框架。每一节有哪些知识点,怎么考查,做到心中有数。
数理化都可以如此做。
说白了就一句话:预习———练习———检测———查漏补缺———形成知识框架。
不过,每个人适应的方法不同,我是比较笨拙那一类的学生,需要踏踏实实地学过来,不能达到一学就会的效果。仅供参考。
网友评论